卢芹斋的秘密 百幅珍贵老照片回首国宝那些震撼与不堪






卢芹斋,长期以来初次接触的人都认为是一个古董店号,但其实它是人名。罗斯托采夫所著的《卢芹斋藏汉代嵌金银青铜器》一书(Inlaid Bronzes of the Han Dynasty in the Collection of C. T. Loo),明确此人姓“卢(Loo)”,名“芹斋”(Ching Tsai),一个专门倒卖中国文物给洋人的华人。虽非特务,但文物的倒卖,须深掩马脚,自诡其迹,行事与特务也差不了很多。故此人的身世,便终于不甚了了。叩问朋侪或长辈,则除了“解放前西方重要的中国文物商”这个头衔无异辞外,有说此的,有说彼的,不尽能一。
卢芹斋,这个名字,甩不掉盗卖文物的巨大污点。他的传奇一生,令人唏嘘。无论多少文字,也难以说清楚这个人。【卢芹斋 C. T. Loo 1880-1957 ,出生于浙江湖州卢家渡。少年入南浔张家做仆人。张家大少爷就是日后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的张静江。1902年,张静江任清廷驻法国商务参赞,张将卢芹斋携往巴黎,在巴黎开设“运通”公司,售卖中国的瓷器、字画等,将收入悉数资助了孙文,支援辛亥革命...... 卢芹斋先后旅居法国、美国等地,将许多中国国宝级的文物贩卖至国外,包括中国艺术史上最伟大杰作之一的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是二十世纪初国际著名的中国文物古董贩子、买办】随着专业学者们不断的探究与挖掘,卢芹斋及其家族的历史,逐渐越来越清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尤其是更多影像资料的公开——2010年google上传生活杂志卢芹斋的图片。那批照片是1950年卢芹斋纽约公司清盘照片。最近,又发现一批可以看看,比那批更震撼。估计这组照片是卢芹斋30-40岁期间照的,下面是他的夫人




下面是全球古董圈闻名的卢芹斋——红楼外景。




看到这张照片有点百感交集!中间赫然立着,“东魏武定元年(543)李道赞等500人造像碑”。 民国时代,号称,海内第一造像碑。旁边是慈胜壁画。


“东魏武定元年(543)李道赞等500人造像碑”。大都会博物馆民国时代,号称,海内第一造像碑。这件被清末鉴赏家誉为“造像碑之冠”的“东魏武定元年(543)李道赞等500人造像碑”。《选粹》里,图版019为碑阳的局部,图版020为碑阳的拓片。此碑原藏于豫北淇县的浮山封崇寺内,清末就有拓片流传,因为碑体巨大,刊刻的字体楷、隶兼备,质朴又不乏娟秀,所以得到了金石鉴赏家的重视。上世纪20年代,像碑被军阀劫运北京,辗转出售给了美国人。今天,它矗立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著名的萨克勒大厅的一角。根据像碑下部的造像记,此碑的刊刻从北魏永熙二年(533)起,至东魏武定二年(543)止。十年之工,其雕刻之精,令人叹为观止。而这十年,正是北魏王朝分裂以后,新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在邺城重新形成之际。此碑的“问疾品”或许是存世所有维摩诘经变石刻中,场面最为华丽,刻画最为生动的一幅。文殊师利的郑重其事,和维摩诘的悠然自得,两者相映成趣。满座的僧、俗听众,表情各异,有的在静听,有的在凝思,有的交头接耳。远近摇曳的大树,优美的飞天…而由此碑所反映出的来自异域文化的影响,西方学者的研究着力尤深:头顶着帷帐的力士,主尊座前的骷髅仙,一身印度式装束的帝释天,碑座上形象怪异的神王,……,很多形象在千里之遥的成都万佛寺造像中重现。他们认为,来自印度中部的样式,已经渐渐地超越了早期的中亚-健陀罗艺术,成为南北朝后期中国佛教艺术创作的重要影响力。原来是卢芹斋卖的,洛克菲勒买的。


慈胜寺壁画不用再贴,注意看这右边观音,在哪里?真没有见过。现在我们大致可以知道,卢芹斋慈胜寺壁画,墙上有好多未见过。右边剃度图,见过。继续——




红楼内景——




室内陈列。有兴趣的可以自己认,哪些在大都会博物馆?哪些在纳尔逊......





南亚、东南亚风格——





陈列当中,卢芹斋女儿站在古董中间,有点时空错乱的感觉。




这个东西,前几天google还在美国一家古董店,手修好了。



卢芹斋的两个女儿。请注意那个狮子,前年还出现在拍卖场上。





老年卢芹斋,估计就是在1955年前后照的。






再看看他的日常陈列品瓷器——






1935年,伦敦世界博览会上,卢芹斋和山中商社联展。地点在英国某大学租的演讲厅。










还有些他家庭的照片,亲家、朋友、女儿、女婿、外孙......他4个女儿,都嫁给了法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