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魏征去世后,为什么李世民下令将他的墓碑给推倒了呢?


在历史上魏征和唐太宗李世民,一个是敢于直谏的忠臣,另一个是善于纳谏的帝王,两人之间的关系传为千古佳话,为历代君臣之典范。在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李世民更是伤心欲绝,为他废5天。然而,不久之后,唐太宗李世民的态度又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变,命人直接把魏征的墓碑都给推倒了。那么,唐太宗李世民到底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竟然将魏征的墓碑都给推到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通过历史的蛛丝马迹来探究历史真相。

历史上的魏征就是一个纯臣,对事不对人,不论他跟着谁他都尽心尽力辅佐。在隋末那个乱世,他先是辅佐瓦岗寨的李密,后又辅佐王世充、窦建德、李建成,他对每一个人都是尽心辅佐,在他眼里乱世没有所谓的正义与否,做点实事才是能道理。特别是他在辅佐太子李建成的时候,早就看出了李世民的野心,劝李建成早做安排。然而,李建成优柔寡断,被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先下手为强,成为刀下亡魂。

玄武门之变后,魏征作为太子党的成员被捕,李世民早已经知道魏征劝李建成收拾自己之事,就质问魏征:"为何要挑拨我们兄弟之间的关系?"魏征毫不畏惧地回答说:"如果李建成早听了他的话,就没有了今天的祸事。"李世民看魏征直言不讳,有远见,是个人才,不仅赦免了魏征,还让魏征辅佐自己。李世民此举除了爱才,显示自己大度之外,他主要还是为了笼络人心,安抚大臣,标榜自己是个好皇帝,极力作秀,以掩盖自己玄武门之变,杀兄弟,逼父亲退位的黑历史。

接下来,出乎李世民的意料,本以为魏征会夹着尾巴做人,谁知道这个二愣子,一天天像一个圣斗士一样,各种劝谏自己,这不要做,那不要做,有哪一个人喜欢有一个人时刻等着自己的呢?但唐太宗李世民没有办法,谁让他自己要给自己设了一个明君的人设,演戏就要演全套,自己酿下的恶果就要自己吞下。后来,李世民也就真的在明君的人设上一发不可收拾,还习惯了魏征这个直言不讳的二愣子,没有他生活就失去了乐趣。于是乎,两人相处融洽,相互成就了各自的名声。

公元643年,陪伴了李世民17年的魏征因病去世,唐太宗李世民伤心欲绝,为此废朝5天。在魏征下葬的时候,李世民下诏让文武百官出城相送,并亲自刻书碑文。李世民还命阎立本画二十四功臣像置入凌烟阁,魏征位列第三。随后,更是要将自己的公主嫁给魏征的儿子。但是,不久之后,李世民却下令将魏征的墓碑推到,甚至还有毁坟。那么,李世民为何有如此大的变化,难道是李世民疯了吗?

实际上,并非是李世民疯了,而是他怀疑魏征一直都在欺骗自己,他自己被魏征愚弄了。事情的起因是侯君集与太子李承乾意图谋反,事情败落,而太子党的一派的核心人物侯君集以及太子李承乾的老师杜正伦都是当年魏征举荐的,魏征说他们有宰相之才。因此,唐太宗李世民认为魏征跟反贼侯君集是一党的,自己一直被他愚弄,感觉自己被欺了。李世民怒不可止,一怒之下,就下令将魏征的墓碑给推到了,还将公主与魏征长子的婚约也取消了。伴君如伴虎,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

后来,唐太宗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损兵折将,为没有灭掉高句丽而后悔。他这时候,又想起了魏征这个二愣子的好处了,认为如果魏征在的话,就会劝谏自己,不会有今天的损失了。于是乎,他下令以少牢之礼祭祀魏征,并且重现为魏征修了墓碑。就此,继续他们二人君臣之间和谐相处的千古佳话。伴君如伴虎,在朝堂上,人人皆为棋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