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战疫先锋”侯晨辉:我是联络员,也是大管家

人民网北京4月11日电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这是侯晨辉的人生信条,也是他的行动指南。

侯晨辉是东城区委组织部干部,他从大年初三起就开始参与疫情防控工作。3月10日,随着北京市启用新国展作为首都机场入境旅客的转运集散地,侯晨辉听从组织调度,开始了这里的集散转运工作。

在这片新的“战场”,他肩负双重身份,一是第四工作组的“联络员”,二是现场工作组的“大管家”。

联络员 收获真诚谢意

“我们工作组每次都会提前15分钟以上到场接班,做好工作交接。组内的工作氛围非常融洽,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主动补位。”

侯晨辉是第四工作组唯一的90后,他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配合组长完善工作流程、细化职责分工,助力信息采集、核对,车辆转运等工作有序推进。

作为联络员,侯晨辉要在信息登记完成后,联系属地街道核实情况。同时调度车辆,与集中隔离点做好转运对接,并及时跟进人员送达情况,确保手递手不漏一人,工作形成闭环。

“组里同事们齐心协力,及时做好街道、隔离点、车辆等多方的联系对接,工作效率很高,大大缩短了乘客的等待时间。”

这项工作要求非常严谨,有时乘客着急或不理解,侯晨辉和同事们都会耐心为其解释政策,提供帮助,最终赢得乘客的理解和支持。

“有一对年迈的老夫妇给我印象很深。老奶奶患有高血压,心脏还做过手术,为保安全,需要老爷爷一起陪同照料。但隔离要求是一人一间房。怎么办呢?经过多方请示沟通,我们给两位老人联系了一间套房进行集中隔离。老人们非常感激,执意要加我微信,到达隔离点后还给我发消息报平安。这件事虽然很小,但很温暖,给了我很多力量。”

大管家 心里要有一笔账

在做好人员转运的同时,管理防疫物资也是一件大事。人手紧缺,侯晨辉及时补位,成为现场工作的“大管家”。

“物资管理”说出来就4个字,但是怎么管、如何发、底数是多少都需要不断探索。

“因为参与现场工作的同志们大多都是第一次穿防护服,第一次从事这项工作,而当时防护物资相对短缺,特别是防护服和N95口罩,所以必须平衡充足供应防疫物资与合理使用物资的关系。”

经过不断思考和摸索,侯晨辉给防疫物资的接收、发放、盘点理出了一套流程。通过制作物资申领登记表、明确物资使用标准、改进物资发放形式,形成了定期定量的物资领用模式,更加高效节约。

刚开始一段时间,侯晨辉白天当“大管家”,接收、盘点、发放物资。晚上是工作组“联络员”,沟通协调回京人员的分流转运工作,睡眠一度非常匮乏。

“非常感谢妻子的理解和支持,她含着泪水把我送出了家门。为了不影响我工作,尽可能减少与我联系,但她每次在我出发前,都会跟我说‘老公加油’!”

因为工作表现突出,侯晨辉被评为东城区入境进京防控标兵。他说,“我不想做时代的观众和看客。只希望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用行胜于言的激情和干劲展现出90后勇于担当、负重前行的一面,无愧于身上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