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Sir7194
多年來,許多研究都將健康飲食跟降低患抑鬱症的幾率聯繫起來,但人們吃的東西吃和個人感覺之間的關係卻還沒有得到充分的探索。最近發表在《PLOS》上的一項研究則進一步闡述了這一研究成果。
資料圖
這項研究由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的Heather Francis領導的研究其調查規模相對較小,只涉及了76名年齡在17歲至35歲之間的大學生。在研究開始時,所有的參與者都表現出輕微到嚴重的抑鬱症狀。那個時候,他們逗在吃很糟糕的食物,即高糖、飽和脂肪和加工食品。
之後,他們被分成兩組,一組繼續吃“常規”食物,一組則改成吃健康食物。參與者們被簡單告知如何改善他們的飲食以及一些健康食品和一些購買其他食品的錢。
三週後,兩組人在接受評估後研究人員發現,健康飲食者的抑鬱程度有所下降,處於“正常”範圍,焦慮程度也顯著下降,而另外一組則沒有任何變化。
3個月後,研究人員發現,33名參與者大多仍舊保持著健康飲食的習慣,他們的情緒也持續獲得改善。所以這項研究的結果表明,對一些人來說,經常吃加工食品、不健康的食品、攝入大量的糖份可能會導致抑鬱和焦慮。
cnBeta
我們平時有抑鬱情緒很正常。
一般我們如果是小小的抑鬱情緒,就應該自我消化,如看電影、看網劇、上網聊天、找朋友小聚、打牌、運動、旅遊、給家人做頓美食。
如果自己有比較嚴重的抑鬱情緒了,就要引起足夠重視,不可任由不良情緒滋生。立即求助於家人、朋友、讓他們陪伴自己度過這段黑暗時光。
放下手中的工作,去放鬆幾天,然後觀察自己是否回到從前?如果抑鬱的情緒在兩週左右都得不到緩解,就必須要意識到自己是生病了,自己是抑鬱症患者了。
抑鬱症和抑鬱情緒是有區分的,區分它們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抑鬱的時間長度,以及人們對抑鬱情緒的抵抗力如何?
一般人的抑鬱情緒是時間短、不超過三天、人們很容易自我調整心態,讓抑鬱情緒釋放;而抑鬱症就是患者抑鬱情緒至少持續兩週左右,而且患者無法通過簡單的調理而抵抗抑鬱情緒,患者會出現對周圍事物漠不關心、反應遲鈍、痛苦,到最嚴重的時候連痛苦的體驗都消失殆盡。
因此,能夠正確認識到抑鬱症和抑鬱情緒的分別是鑑別一個人是否是抑鬱症的最有效途徑。
最後是掌握正確方法,積極調動自身的抵抗力來應對抑鬱情緒,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讓太多消極的、負面的因素影占據腦海。
讓我們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一切困難!
關注我:蓉蓉榮幸!我將以不一樣的視角帶你看問題。
蓉蓉榮幸
如果是我自己陷入了抑鬱情緒了,
首先,我會去搞明白到底是什麼讓我抑鬱了,然後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整。
舉個例子吧,我考試考砸(或者是任務失敗)了,很傷心,覺得自己就是個廢物點心,明明平常有很認真地學習,複習也比別人用功,可是怎麼就考出這樣垃圾的成績,乾脆別學了,就這樣放棄算了。
首先,向別人傾訴是一個好的選擇,因為這樣能讓你心裡不再像壓著石頭那樣那麼沉重,而且,或許這個“別人”還能給你一些建議,能幫助你做的更好。
但是呢,如果是一個自尊心特別強的人,也不願意讓別人看到自己狼狽的樣子,那就去好好地發洩一通,找個沒人的地方大哭一場,去操場跑個十圈二十圈的,做一些能讓你疲憊的活動(研究表明,運動確實能讓人的心情變好),瘋狂地打遊戲,做手工,玩的自己頭昏腦漲,累了就回去衝個澡睡一覺,醒了就又是一條漢子,然後精神抖擻地去面對現實,尋求改進措施。
如果只是單純的感到抑鬱了,感覺生活無趣,沒有活下去的力氣了,那就想辦法讓自己哭出來,看一些悲劇作品,電視劇、電影等等,釋放出來會讓你舒服一點,而且這樣即使哭的的再大聲,不識相的跑過來問你你也不用費心思去解釋。
有抑鬱情緒是很正常的,有可能是外界的因素,也可能是身體裡面的一些激素作用,而我們作為孤獨的個體,要學會去控制,因為人生的路是你一個人在走,人與人之間的悲歡並不相通,學會“馴服”情緒,做情緒的“主人”,這是讓你與自己和諧相處的第一步。
沉迷摸魚的小18
還深陷抑鬱情緒無法自拔?有抑鬱情緒並不意味著就是抑鬱症,但抑鬱症患者都有抑鬱情緒。除了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抑鬱治療外,這7種有趣的抑鬱情緒緩解方法還可以幫到你。
一、織毛衣 釋放多巴胺,改善睡眠質量 英國曾有醫生提出織毛衣可以有效緩解抑鬱情緒。抑鬱症的核心症狀之一就是認知功能受損。 認知功能是人腦接受外界信息,經過加工處理,轉換成內在的心理活動,從而獲取知識或應用知識的過程。它包括記憶力、注意力、認知加工速度、執行功能等。 很多抑鬱症患者會感覺自己的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反應慢、做事沒有動力、拖延等,這些都是認知功能受損的表現。 情緒與認知是相互影響的,抑鬱情緒可以導致負性認知,而負性認知也可以導致抑鬱情緒。心理治療中的認知行為治療就是通過糾正不良認知模式而達到治療抑鬱症的目的。 而織毛衣看似是一個很平常的活動,但是這個過程需要認知功能的全面參與,這本身就是一個行為治療。通過織毛衣,可以改善注意力及短時記憶能力,改善執行功能,也可以達到緩解抑鬱情緒的目的。
二、 繪畫 越過語言直接將內心情感表達出來 繪畫作為一種情感的表達工具,被廣泛用於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中,與傳統的會談式心理治療相比,繪畫治療更具優勢。 因為繪畫治療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回避意識層面的“審查”、心理防禦機制及阻抗,表達出更豐富的心理內容體驗,從而彌補了訪談式心理治療的不足。來訪者通過畫筆和顏料來宣洩、表達、察覺及處理個體潛意識中的情節和內在衝突,從而達到自我療愈的目的。 研究發現人的大腦中右半球是圖像性的,與知覺和空間定位有關,掌握著音樂、繪畫、情緒等心理機能;左半球則與象徵性關係、抽象思維和對細節的邏輯分析有關。我們常常無法用語言表達出心裡的感受,而繪畫卻可以越過語言直接將內心中的情感表達出來。
三、 聽音樂 釋放多巴胺,改善睡眠質量 有很多研究證實,音樂有調節情緒的作用,可改善患者的抑鬱情緒,增強主觀意志活動,調動患者的積極性,激發患者的情緒,提高應激能力。 音樂對抑鬱情緒的作用機制在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生理方面,音樂可抑制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誘導外周生成和釋放一氧化氮,還可上調疼痛患者的內啡肽水平,下調正常人的內啡肽水平,上調褪黑激素的水平等,從而改善睡眠質量,緩解抑鬱情緒。
四、寫日記 提高存在感,提升人生意義感 寫日記的過程是一個自我療愈的過程。國外曾做過一項研究,讓一組學生每天花20分鐘,持續四天在日記中寫下心情感受。幾個月後,問卷測評顯示每個學生對生活的態度比以前更正確、積極。 在抑鬱狀態下,人會有認知偏差,對事物和對自己的評價都是負面的、消極的,通過日記讓自己的情緒毫無保留地發洩出來,把自己無可訴說的故事和秘密表達出來,且這種方式是非常安全的。 寫日記還可增強自我體驗,提高存在感,從而提升人生的意義感,把生命體驗用文字表述出來,感覺自己真實活著。
五、多曬太陽 治療季節性抑鬱症 流行病學調查,秋冬季是抑鬱症的高發季節,特別是在一些高緯度國家,冬天天氣寒冷,日照少,冬季時抑鬱症發病率很高。很多人感覺天氣陰沉則心情低落、煩悶,豔陽高照則心情會好很多。 日光照射會使人產生一系列生理變化,如紅外線的熱效應,使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紫外線可使黑色素氧化,皮膚中維生素D、胃酸分泌等增加,還會使血液中血紅蛋白等含量上升。在充足的日照下,人體腎上腺素、甲狀腺素及性腺素分泌水平都會有所提升。
六、運動 轉移注意力給人欣快感 運動可使抑鬱症患者的注意力得到轉移、情感得到發洩、降低緊張焦慮感等,對抑鬱症有較好的輔助治療。研究表明,運動時大腦分泌的內啡肽是種類似嗎啡功能的生化物質,能給人欣快感,對減輕心理壓力有獨特作用。 抑鬱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腦結構、腦功能的損害,具體表現為認知、執行、記憶功能的減退。運動被證明能重塑抑鬱大腦結構,促進海馬神經元的再生,促進行為適應性變化,有助於延緩認知功能退化。
周宇147154414
包括抑鬱症在內的情緒病問題在生活中似乎越來越普遍,發生的原因多種多樣,比如長期疲勞能量虧耗、器官器質性病變、工作生活遇到意外衝擊、受到不公正待遇心情鬱結......情緒病是心理學上的病症,但很多人也許意識不到,它同時也可能是病理學上的病症。
治療情緒病首先要搞清導致“果”的那個“因”到底是什麼?身體機能對應著產生了什麼異樣感?然後從心理疏導和醫藥調理兩個角度同時入手,但我個人比較反對在情緒病的初期階段就使用西醫的抗抑鬱藥,那只是提高神經系統興奮性而已,並且有依賴性,反而掩藏了身體可能形成的機能性病變隱患。
心理疏導與自我疏導就不用說了,正確的理解意外打擊、學會接受自己、學會與非我的外部世界和解、積極的自我暗示等等,這些心理學文章已經說了無數方法,我就不多說了。
在心理疏導之外,另一個角度要關注身體調理也是一個重要手段。中醫重要的理論基礎就是人體五臟的關聯互動關係,抑鬱症的重要病理表現就是肝鬱血瘀導致“氣”和“血”過度虧耗運行不暢,脾肝腎是問題的關鍵,脾運化統血,肝升氣藏血、腎藏精納氣,三者運行不暢必然中氣下陷血不歸心,外在表現上就會精神萎頓、長吁短嘆、心悸易驚、不寐多思等等,這必然加重抑鬱症的狀態,抑鬱症朋友經常說,“我也想打起精神,但真的控制不了我自己,完全不由自主”,這就是氣血不足的主要表現。
情緒病的治癒絕不是醫學就能解決的,但是,忽視醫學的調理卻也是不應該的,在心理疏導的同時,多從脾肝腎上用藥調理,有利於儘快擺脫這種“不由自主”的無奈感,雙管齊下其效更佳,千萬別再依賴那些抗抑鬱西藥了,只會形成長期依賴。
最後還是強調,積極正確的心理疏導是解決情緒病的關鍵,只有觀念上走回陽光大道,人才能真正樂觀健康,借用李誕的一句話吧,“樂觀點兒朋友們,人間不值得”,不值得什麼,不值得不開心!
鏡潭行雲
看到這個問題,真的好巧,我今天才寫了一個有關緩解抑鬱情緒小技巧的微頭條,我直接複製過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有時候會無緣無故就開心不起來,對什麼事都提不上興趣,情緒很低落,心情也很煩躁,而且脾氣也很暴躁,但是卻找不出煩惱的原因在哪裡,研究表明,人體有各種生物鐘,而且有各自的循環週期,一般人的情緒生物鐘為28天一週期,所以人有時候感覺情緒波動和心情煩躁是很正常的。
雖然我們不能改變自己的生物節律,但是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來緩解不良情緒,減少心情煩惱帶來的影響,接下來我給大家講講。
我們第一個手法叫什麼呢,敲膽經,我們梳理我們的膽氣,讓你情緒恢復起來。第二招,有一個穴位,叫太沖穴,這是肝經上的穴,它有個外號叫“出氣筒”,內中有淤,心中不暢,我們就刺激刺激它,出氣,就把我們多餘的一些廢氣清除出去,把不良的情緒清除出去,這樣你就會高興起來。
那我們具體怎麼做呢?
第一個動作敲大腿外部的膽經,非常簡單,用拳頭從大腿部慢慢的敲,反覆敲,敲100遍。
第二個動作,點揉太沖穴,太沖穴位於我們足背部,第一二趾骨中點,我們點揉5-10分鐘,有輕微酸脹感,就可以幫助您緩解症狀啦。
京軍心理健康張清
生活嘛,這個生活壓力啊!學習壓力,家庭負擔,感情抑鬱很多事情都會讓人心情不好,無處宣洩,就19年八月份的時候我因為有些事情就是心裡壓力太大了沒辦法宣洩,憋著難受說又不能說!後來我每天晚上下了班我就開始暴走,手機打開計步器,打開喜歡的音樂!我一次大概能走十公里!夏天又熱,剛走沒一會就滿身大汗,等走完大概三個小時身上衣服頭髮全都溼透了,但是特別舒服,回到家裡洗個熱水澡,開空調往床上一躺,真的不要太舒服[靈光一閃]
湯宵宵
每一個人都應該具備有控制情緒和釋放壓力的能力。但是不是所有人一開始都具備這樣的能力,很多人都是經歷過無數次才練出來的。
其實每個人都有脾氣,再能忍的人忍多了也會憋壞,必須學會釋放化解,才不會讓情緒憋在體內變成病。隨著信息時代的發達,我們獲取信息知識的途徑多,人們也都知道生氣和壓制都會使人生病,如果你天生是個樂觀的人就不會被生活的雞毛蒜皮困擾,也不容易生氣,更不會有壓制感,但是大部分人還是在生活中被這樣那樣的事情刺激,有的能忍有的則要發洩(大發雷霆)。
都說忍一步海闊天空,能忍的人有著很強的控制能力,殊不知忍下來的也不一定就能消化掉,很多人還是感覺受氣憋屈,這時候一定要記得適當的釋放,找到正確的方式哦,我個人覺得最好的方式是看書,特別是看一些關於寬容別人的正能量的書,畢竟精神上的開闊讓人更加清醒,單純用音樂或者看電視,運動等等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化解,那也只能是短暫的,假如那種刺激還會再發生呢?(因為我們不能保證別人就犯一次錯)
所以只有通過讀書,在我們的思想觀念裡真正認識到寬容的快樂,才能在任何時候都保持冷靜,平和,並且很快釋懷。
讀書不一定要去買書,手機裡的電子書,以及各類正能量公眾號都可以讀書,希望朋友們多多讀書,給大腦思想補充營養,這樣在平日裡就可以輕易從容的面對一些困擾哦,不信你試試
我形我塑AAA
通常情況下,從抑鬱症中康復,需要藥物和心理治療的配合。
但是,我們也可以用一些方法來處理自己的麻木感。
以下是一些可用於與個人情緒麻木緩解的方法:
1.改變你的日常習慣 感覺麻木可以使日常任務成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為了抵消這種慾望的缺乏,試著改變你的日常習慣並做一些新的事情。你可以做一些簡單的事情,如走不同的路線去上班。這種冒險和變化可能只是你需要喚醒你內心深處潛伏情緒的動力。
2.寫日記 日記是處理你的感受的一種很好的方式。每天,坐下來,花點時間去記錄經歷的事情。問自己,我對此感覺如何?通過練習,你將開始識別和處理一些你不知道自己正在經歷的情緒。
3.做你以前喜歡的事情 麻木使我們無法參加通常帶給我們快樂的活動。雖然很難,但要挑戰自己,重新回到這些愛好中去。如果你過去經常畫畫,儘可能多地畫畫。如果你曾經唱歌,唱一首關於你現在感覺的歌曲。一開始你可能感覺不到和自己有聯繫,但這些活動會幫助你重新找回自己的感覺。
4.放鬆和照顧自己 現在人們的壓力可能會很大,它會導致引發情緒麻木的事件。如果你感到生活不堪重負,那麼就踩剎車吧。花點時間想想什麼會增加你的壓力,以及如何減少壓力。你還需要尋找一些能幫助你變得更健康、更快樂、更放鬆的活動。 確保您獲得所需護理的一種方法是創建一個列表。幫助你練習自理的日常生活,它可能像這樣:
(1)醒來,舒展身體、(2)冥想10分鐘(3)說一些積極的肯定的(4)洗個熱水澡(5)吃一頓健康的早餐,幫助你在一天中充滿活力(6)在準備工作時聽聽一些令人振奮的音樂(7)午休時做些運動(8)從工作中回來,讓自己放鬆自己喜歡的活動(9)洗個熱水澡(10)在適當的時間睡覺,以確保你至少睡7個小時
隨意在你認為合適的地方進行調整,但要確保你的日常重點是讓你更健康,更快樂。增加壓力的生活只會讓你回到原來的狀態。
5.做一些讓你覺著自己還活著的娛樂活動 你可以通過做一些讓你害怕的娛樂活動來達到這種效果,比如過山車。你可以感受到興奮和恐懼,感到愉悅和生命掌握在你的手中。讓自己的身體重新感受到情緒。
泛心理精選
沒有過!咱也不敢說!咱也不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