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偷偷涨价”没几天,现在赶紧道歉,还来得及吗?

前段时间因“偷偷涨价”而登上热搜的海底捞火锅,4月10日通过官方微博发布致歉信,称海底捞门店此次涨价是公司管理层的错误决策,伤害了海底捞顾客的利益。对此深感抱歉。即时起,中国内地门店菜品价格恢复到今年1月26日门店停业前标准。

其实除了海底捞,西贝、喜茶等知名餐饮企业近期也纷纷因为涨价被推上了热搜,如喜茶5款人气饮品均上涨1元至2元,西贝莜面村的土豆条炖牛肉价格涨至80元。

难怪有网友惊呼:报复性消费还没来,报复性涨价已经到来?



01 日亏8000万,“海底捞们”是被迫涨价自救?

“人均220+,血旺半份从16涨到23元,八小片;半份土豆片13元,合一片土豆1.5元,自助调料10块钱一位;米饭7块钱一碗;小酥肉50块钱一盘……”

近日,有消费者发现海底捞菜品偷偷涨价了。海底捞就此回应称,由于疫情和成本上涨,调整了部分菜品价格,整体价格上涨幅度控制在6%,各城市实行差异化定价。

4月10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0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020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8.3%。



但是,单凭这一涨幅显然不足以让海底捞的土豆涨至1.5元一片,涨价背后,更重要的原因是疫情对餐饮行业的打击。

疫情之下,所有线下餐饮门店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活下去”就成了当务之急。海底捞1月26日宣布中国大陆门店停业,直至3月12日,海底捞发布恢复营业公告,期间其累计停业46天。

据了解,海底捞收入主要由海底捞餐厅经营、其他餐厅经营、外卖业务、调味品及食材销售构成。其中,餐厅经营一直是海底捞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每年均占其营业收入的 95%以上,但逐年下降,2019年餐厅经营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 96.44%,为 256.10 亿元,同比增长55.29%。

实体店停摆对海底捞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据新财富测算,海底捞每停一天工,营收和成本合计要损失8000万元,46天或将损失36亿。

疫情过后报复性消费是短期的刚需,大家需要堂食来释放疫情期间被压抑的需求,这个时候涨价就是看中了短期的刚需。



02 粗暴涨价真的是好的选择吗?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维护疫情期间的防疫产品和民生商品的价格秩序维护、质量安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1月29日通过视频会议启动“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系列行动。海底捞、西贝等头部企业纷纷承诺践行。

餐饮企业在疫情中备受影响,通过涨价来渡过难关是一个好选择吗?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称:此时涨价并不是好选择,受疫情影响消费者收入缩水,对餐饮价格敏感,菜品涨价会面对较大舆论压力。



产品价格调整本是企业的正常商业行为,但是在疫情中变得敏感许多。把增加的成本顺势转移给消费者买单,无异于将疫情带来的经济影响全部压在居民身上,这个做法是欠妥的。

海底捞的特色在于服务,海底捞的商业定位其实是一家以顾客价值为导向的公司,当消费者不买单后,海底捞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海底捞需要及时调整商业策略。



03 海底捞的诚恳道歉是危机公关?

海底捞注意到因为涨价而使得消费者反映强烈,因此迅速将决策调回,转变为以消费者为出发点的决策,恢复价格,这是一个商业决策层面的改变。

面对疫情下的困境,餐饮企业应该在做好防疫的前提下,压缩成本、多元化增收,满足消费者的多种需求。海底捞今日发布的致歉信中也提到,该公司各地门店推出的自提业务,目前提供69折或79折不等的折扣,并且将在4月25日前改良包装材料,并持续优化成本。

那么此次海底捞的诚恳道歉,消费者是否买账呢?



海底捞的粉丝和消费人群是中等偏上的消费人群,涨价对消费者有一定情感因素的影响。但对于消费能力来说,影响不是最大。再加上此次海底捞认错态度诚恳,网友们纷纷表示支持和理解。

有网友评论:好的,原谅你了,向火锅低下了头。

还有网友说:爱了爱了,今晚就奔向你。



这次海底捞的危机公关,消费者怎么看才是关键。海底捞已经道歉了,并把价格恢复到停业前标准,大家准备好“报复性消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