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儿日记2020-01-19 《怪诞行为学2》读书笔记



第一部分 颠覆职场

1.巨额奖金带不来高业绩?

(1)激励与表现呈“倒U型关系”,激励较低时,加强刺激可以提高表现值,但当激励基数已提高,进一步加大激励会事与愿违,降低表现值。

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是我们具有“损失厌恶”,高额的激励(往往伴随风险)会令心理压力剧增,反而影响表现。

(2)较高奖励对两类不同工作产生的作用不同,对简单的机械操作类工作可以提高业绩,如果需要人们动脑子则可能适得其反。

需要认知能力的工作,业绩与较低或中等数额的奖金挂钩会起作用,但如果奖金金额太高,会使人过度关注奖励,降低业绩。

(3)这一规律同适用于当众讲话,私下排练不错,可上台就行不通。因为,【我们想打动别人】,这个超强的激励因素使我们的舌头不听使唤。

(4)总结:能引发自我表现的那些过度激励,可能会引起相反作用,在事关根本利益力求超常表现时,他们的实际表现似乎都比没有压力的状态下表现得差。

2.工作的意义

(1)动物宁愿自己去寻找食物,而不愿意吃身边盘子里放着的,现成的相同食物。

人类也一样会有这种反寄生的效果,就算我们可以不费力气地得到同样甚至更多的食物,仍然想要工作(觅食)。

(2)只有我们认为某件事情有意义,我们才会愿意努力,即使普通意义也足以刺激我们的行为,只要事关自我形象,就能够激励我们做出更大的努力。

(3)如果你喜欢某一事物,把其放在有意义的条件下,从这个活动中得到的快乐会成为影响努力程度的主要动力。

相反,如果把这样的热情和欲望放到无意义的工作条件下(成果被人毁掉或无人见到),就非常容易扼杀这项活动在心中引发的快乐。

(4)在劳动生产领域,人类的积极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把它简单推断成“干活挣工资”这样的交换行为。

完全去掉劳动的意义对工作的影响很大,如果你是一个经理,想调动职员的积极性,必须重视他们,重视他们的工作及劳动成果。

3.宜家效益

(1)人们对自己动手制作和拥有的物品感情根深蒂固,里面有所有权和自豪感的成分。

(2)投入劳动会产生依恋,自己折的千纸鹤看上去更加漂亮,制作者对自己作品的估价带有相当大的偏见;

家长们不但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地球上最聪明可爱的,他们还相信别人也这么认为。

(3)为什么我们愿意购买高价的定制商品?制作过程中的劳动在人们爱上自己作品的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

量身定制是导致人们过高估价自己作品的另一种力量。

(4)总结:我们对某一事物付出的努力不仅给它带来改变,也改变了自己对它的评价——付出越多。

产生的爱恋越深——如果付出巨大的努力仍然没有获得成功,我们就不会感到过多依恋。

获取详细资料:

1、首先点头像进入主页。2、然后关注。3、最后点发消息即可。

4.我的“点子”比你的要好?

(1)和宜家效益一样,只要是我们想出来的,我们就很容易自信地以为它一定比别人的类似主义更有用、更重要。

(2)如果要鼓励自己和他人怀有更大的兴趣投身到目前的工作中,就要加强专属感。

想象下你帮助孩子们在园子里种蔬菜,而且这些蔬菜被做成了沙拉。

他们就会更愿意吃蔬菜,或者给银行家们作陈述时,形式不像讲座,而像研讨会,只给他们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

让他们觉得创意是他们想出来的,他们就可能全心全意采纳。

5.报复的本能

(1)报复与信任实际上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人们总愿意相信别人,即使是从未见过面,甚至以后也无缘相逢的人。

这一信任也揭示出为什么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社会契约一旦被破坏,我们就会非常愤怒。

即使付出自己的时间和金钱,有时还冒着人身伤害的危险,也要违约者受到惩罚。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保持着我们社会中的高度诚信。

(2)被劣质的售后服务严重激怒的客户,可能利用各种方式报复,吃东西时把餐厅餐桌弄得很脏、找多了钱故意不告诉你、公开数落你的服务有多差....

报复时也不在意惩罚的到底是惹怒自己的职员还是老板,反正让你这个店付出代价就对了。

(3)企业如何对待客户的报复,记住“对不起”的魔力。1份怒气+1份道歉=0份怒气

(4)有些企业家成功还是基于报复的激励的,比如《怪物史莱克》的制作老板

人的本性既有趣又神奇,是个装有好坏两种东西的袋子,我们的任务是尽量发掘自己的优点,避免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