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历史和现实社会中的意义是怎样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无论是在历史上和现实社会中都是很有意义的,可以说是励志名言。

忧患可以磨练激励一个人奋发向上,坚难困苦可以激发人的斗志,去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安逸享受却会磨灭一个人的才智,从而停下前、进的脚步,不思进取,慢慢走向灭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选自《孟子•告知下》,文中列举了大量的实例来阐述“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然后才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01:在历史上比较出名的励志故事,除了文章讲到的舜、管夷吾等励精图治,成其大事以外,还有很多生于忧患,奋发图强而成功的人。越王勾践就是这样的典范,吴越争霸,越王勾践作为阶下囚,在吴国忍辱负重,卧薪尝胆,苟且偷生,伺机而动,最终完成复国大业。相反,吴王夫差却浸沉在胜利的喜悦中,安逸享受,不思进取,导致吴国灭亡,死于安乐中。

02: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故事也比比皆是。

寒门学子勤工俭学,苦读文化最终完成大学梦;富二代贪图享乐,不学无术,败家败财,使父辈打下基业荡然无存,应验了富不过三代的老话。

没有忧患意识,就没有奋发图强的动力;没有忧患意识,就没有破釜沉舟勇于进取的决心;没有忧患意识,就没有赶超别人勇于挑战的精神。

安逸享乐只能腐蚀人的精神,使人鼠目寸光,看不到广阔天地的美好,止步不前,不能居安思危,以至于走向衰败、灭亡。

没有远虑必有近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作为励志名言警句,时时刻刻都在鞭策着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