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囚徒到帝国精英陨落,大宋王朝建立那一刻狄青的命运就已注定

历史似乎和狄青开了一个玩笑,狄青的一生起起伏伏,从脸带犯罪印记的囚徒到

帝国精英,这是难以逾越的鸿沟,都被狄青实现了。

16岁那年,狄青的哥哥和别人打架,狄青替哥哥顶罪,被捕入京,脸上刺字充军,开始他的军旅生涯。

囚徒一生中的高光时刻

主要来说一下狄青夜夺昆仑关​:公元1053年,皇上派狄青率军去征讨叛军侬智高部, 出发前仁宗去送行,告诉狄青要小心叛徒派人下毒,每次吃饭要找人试吃,仁宗如此关心他,狄青怎敢不卖命? 很快军队出发了,狄青原本打算穿过昆仑关,直接攻取侬智高占据的珐州城。叛将侬智高也是一名有勇有谋的大将,他早就准备好了,设重兵把守昆仑关,一只鸟都飞不过去。狄青只好让部队驻扎在关下。当时临近元宵节,狄青命人在军营中张灯结彩,设宴作乐,一片喜气洋洋的节日景象。

狄青(左)侬智高(右)

狄青宣布一连三夜要欢乐一番,先请高级军官和中级军官,再请各级文官。这些情况,被侬智高派来的密探知道,飞报侬智高。因此,昆仑关上的守军麻痹松懈起来。 狄青在第一夜与高级军官开怀畅饮,闹了个通宵。

第二夜是元宵节,狄青喝到二更天,忽然呕吐了起来,随从人员连忙把他扶到内室,狄青令一位军官代他主持宴会。过了一会,狄青的一位亲信出来举杯说:“大将军正在服药,让我代表他向诸位表示节日的问候。”过了一会,狄青又派人代他向各位文官致意,并叫大家多喝几杯。狄青派来的人不断劝酒,大家喝得兴致很高,一直到天快亮时宴会还没结束。

天蒙蒙亮时,一阵马蹄声敲破了清晨的沉寂。一个骑兵飞身下马,奔到军营,向还在饮酒的文官们报告道:“狄将军已拿下了昆仑关!”文官们一个个又惊又喜:啊呀!狄将军刚才还在这儿痛饮,怎么神不知鬼不觉地斩将夺关了呢!

原来,狄青设宴,几次派人劝酒,让军官们不要离开酒席,都是做给侬智高派来的奸细看的。于是,侬智高就误认为狄青和将领们都在宴会上,不可能会在元宵节之晚去攻打昆仑关了。就这样,狄青趁其不备,暗中出击,一举拿下了昆仑关。

后来还有狄青的很多故事, 大闹万花楼​、狄青风雪夺征衣、狄青夜夺昆仑关、​狄青双阳争帅、娶双阳公主、兵临蒙云关、​​狄青征西、狄青征南​​。

狄青的杰出军事能力

(1)具有远见卓识。在平定侬智高叛乱的战争中力排众议,上奏请求仁宗拒绝交趾国出兵相助。侬智高是广西壮族人,他进行叛乱,背后有当地很多洞主的支持,交趾国得知后马上联系大宋皇帝,表明交趾愿意出兵2万镇压,其实这是交趾国的计谋,被狄青识破,原来交趾国就是想趁帮忙平乱的机会发兵大宋剑指中原 。狄青此举可以说是深谋远虑,颇有远见。时候交趾国 王感慨有“狄青在,我无望矣!”

(2)​狄青军纪严明,令行禁止,动如风不动如山。相传有一次,狄青率军出征,有一个兵士擅自用百姓一束麻来绑柴草,被视察的狄青发现,立刻按军法严办。狄青的部队行军时经过村子,夜里都露宿在路旁。百姓们大为感动,主动请他们自进屋,竟没有一人肯进去。狄青军中有一个口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正是有这样的杰出军事能力,狄青才能屡战屡胜,最后被皇上调入京中当上大官。

帝国精英狄青的三场危机

(1)第一场危机:狄青犯军法案,因为狄青好打抱不平,像梁山好汉一样帮助一名想家的小兵逃离兵营,被哨兵发现,按照军规当斩。幸而知河南府范雍非常赏识狄青,极力营救,最后就给放了。

(2)第二场危机:公使钱案,公元1043年,狄青出征西夏时,滕宗谅、张亢等人因为公使钱的问题遭到朝中大臣的弹劾,狄青也受到牵连。不过稳定军心,欧阳修等人上疏建议皇帝不要彻查此事,再加上尹沫为狄青说了很多好话,狄青才得以幸免此劫。

(3)第三场危机:水洛城案。当时在关于是否筑水洛城的事情上很多人不同意。韩琦就是其中一位,于是授意狄青对修水洛城政策进行捣乱。这件事的经过是,尹洙命令狄青抓捕执行范仲淹战略的刘沪(武将)。而在此之前,宋仁宗为了调和两派的矛盾,已经派出了钦差去调查此事。结果狄青为了邀功,居然赶在钦差到达之前,就对同是武将出身的刘沪动私行,甚至还打算杀人灭口,毁灭证据。这件事就是著名的水洛城案。于是范仲淹一派郑戬、余靖等文臣的强烈抗议,与韩琦一派就如何处理尹洙和狄青的事情全面开战。最后的结果是,狄青在韩琦一派的力保,以及范仲淹、欧阳修的宽容下,免于死罪。

永远无法化解最大危机降临

狄青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当上枢密使,朝廷文官非常不满意。作为位高权重的欧阳修,也不断上书请求罢免狄青;又恰逢宋仁宗在嘉祐元年生了一场病,虽然后来慢慢康复,但有大臣借此机会说是因为狄青是个祸患所以才会给皇帝带来病灾。

总之,什么乱七八糟的都能扯到狄青,还有有人说狄青家的看门狗,头上长出了角,有人说狄青家中晚上常常发出奇怪的光,就连下雨天城中发水,狄青一家去相国寺避水,也被传出是在谋反。这些都是狄青遇到的最大的危机,无法化解,最后导致狄青被贬抑郁而终。这件事反映了北宋一个病态现象——

重文轻武。无独有偶岳飞也是因为相似的病态现象而导致了死亡。这样的风气滋生了不少文官里面的庸人,耽误了不少武将终生。

结语

宋朝重文轻武的病态的现象 ,从赵匡胤黄袍加身成立大宋朝时就注定会发生,这也为其带来了不少祸患,在后世因为缺乏有能力有胆识的大将,文官又不懂战场战术只会纸上谈兵,使得大宋王朝终于走向灭亡,正应了那句话“北宋缺将,南宋缺臣”。狄青的一生起起伏伏,获得再大的荣耀,终归是空空如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