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提问》:机会来临时,不要被动等待选择,而要大胆提问

欢迎关注 ,和我一起践行每周读4本书计划

读到一本杨澜刚出版的新书《提问》,阐述了一个观点:未知意味着无限可能,追寻未知,也意味着开启认知的路途。杨澜一直信奉一句话:当机会来临时,不要被动等待选择,而要大胆提问。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在读书和学习的过程中,也是在追求新知识和无限进步的可能,同时也是我们思维认知升级的蜕变时刻。而想要开启认知和挑战无数可能的必要路径是两个字:提问。

读书与提问的关系

苏格拉底曾说:“我唯一所知的就是我一无所知。”

这句话传递了两种信号给我们:第一种信号是越是知识渊博的人,越是谦逊向别人和书本学习;第二种信号是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一定知道所有答案,但一定懂得以最快的途径去接近智慧,而实现途径就是读书和提问。

杨澜也是这样,无论是在她每年读的书中还是接触过的人中,她最常问的一句话就是“为什么”,并且对于一切事物充满好奇。

比如说读书的时候会问为什么人物会这样设定?书中讲了什么样的道理?作者在书中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而杨澜在《提问》一书中,对于读一本书的收获是这样解释的:读一本书不能改变什么!但起码能避免10个愚蠢的问题。

她这句话的意思可以这样理解,读书从表面上看可能不会带来突飞猛进的进步,但至少会提升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和交流中灵活运用的能力,甚至会提高情商,而避免去问一些愚蠢的问题。

这就是读书带来的好处,也是通过读书不断提升日常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修正能力和运用能力。提问则不断能催发读书的兴趣,同时又将读书带来的知识不断衍生出新的提问方式。

提问带来的好处

杨澜读书和提问习惯的养成,也延伸到了她的生活和工作中,对于所遇到的每个问题都会努力去探索“为什么”?不断地去探寻答案。结合杨澜对书中的观点,可以看出提问可以带来以下两点好处:


第一,通过提问的养成,所有的信息都不会道听途说,而是尊重客观事实。美国幽默大师威尔·罗杰斯说过:“每个人都很无知,只是看在哪方面而已。”这句话更侧面说明每个人可能都是“专家”,也可能都存在“失误”。所以要以客观事实为主,而不是以道听途说为判断依据。

第二,不为经验所困,打破思维模式。只有做到空杯心态,只有做到谦虚和虚心,才能以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对方,不断打破自以为是的思维模式。

在养成提问习惯后,就会明白在提问中并没有身份的差异,而只是好奇心的区别。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我们做任何事,说任何话,都不要以经验主义为标准,更不要以地位和身份为衡量尺度,而是做到坦诚和平等的方式去获得更多知识。

如何更好提问,才能提高沟通力和学习力

如何才能更好的提问?如何保持足够的好奇心,才能提高沟通力和学习力?

杨澜在这本书中也给出了解决方法:以反问的方式与外界活动。

反问的意思很容易理解,就是不停地去问“为什么”?

也可这样理解:一个人的提问力,展现的是与外界的互动质量的高低。那么如何去有效去获得“为什么”?有以下两个要点:

第一,海绵式思维提问方式。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主动吸收外部的信息,然后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展开思考,吸取的外部信息越多,思维就会越轻松。就好比我们读一本书可能无法提升理解能力,但是当读了多本书时,就能很好的去加深理解力,更好地通过提问,找到更好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二,淘金式思维提问方式。淘金式思维就是由自己掌握主动权,自己决定应该在提问中选择什么?忽略什么?然后根据自己的需求去做相应的选择。

这两点提问方式,都代表着沟通力和学习力的锻炼,代表着一种积极的互动方式。

我们应当明白一个道理:当机会来临时,不要被动去等待选择,而是要主动出击,主动提问,只要有疑惑,就要不断的发问,直到找到答案为止。

无论是读书还是其它方面的突破,提问都是取得进步的必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