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随感

去年的世界读书日,我参加了社区组织的朗读活动,我其实不善于朗读,但是鼓足勇气朗读了一回,也是一种经历。每个单位都评选了“读书标兵”,但我由于读书不多未被选上,我心里佩服那些被授予此张荣誉的人们,也暗下决心一定要向他们看齐。

读书,本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没必要非得发朋友圈晒,没必要时时处处标榜自己喜欢读书。真正爱读书的人,都是把读书当成了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偶尔为之便博人眼球的作秀。喜欢读书的人,恨不能读尽所有好书,那些经典人人都知,但不是人人都细细读过,有的时候,我羞于向人说目前正在读何书,因为生怕别人觉得你怎么才读此书。在读书这件事情上,我永远感到自卑,既不能一周读一本或者一年读百本,也不能做到博览群书,对一些书由于自己的知识储备有限竟然读不下去。之前,我读沈复的《浮生六记》,也品到了一些细碎生活里的诗和远方,后来我尝试读《古文观止》,读了不到几十页,一来有些字不认识,反而感到枯燥读不下去。其实,这本书何尝是那枯燥的书,更见我的浅薄无知。

一晃一年过去了,我虽然把读书计划时时记在心里,但总会因为这样那样的琐事不能严格执行。有时候上班累了想放松一下,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不知道干了啥却把大把的时间浪费掉。有时候,为了陪孩子玩耍,不得不放下手中的书,心不在焉的胡乱应付着孩子的各种互动请求。书要读,孩子更需要陪伴,我最喜欢的时光,就是和孩子同时捧读各自的书,但这样的时候少之又少,因为她毕竟不认识字,需要大人读给她听,这样情况下读不成书尚情有可原,那些没用的社交婆婆妈妈的抱怨和蜚短流长浪费掉的读书时光,真叫人觉得可惜。

今年,疫情发生近三个月了,世事变幻完全不在谁的掌控之中,看着逝去的人们和病痛中挣扎的人们,我一次次感到幸运,我感恩生活,从前的种种不满现在想来都是莫大的幸福。我对生活也有了一些新的感悟,我知道时不我待,甚至经常有种很悲观的想法,我更是萌生了需把时间用在刀刃上的想法。尼采曾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我固然不能每天都活的轰轰烈烈,但我可以每日与书籍为伴让思想起舞。

我总是后悔大学里窗明几净的图书馆里没有留下我太多的身影,那是读书最好的时光,我却没有珍惜。现在读书越发困难,不仅仅是柴米油盐磨钝了初心,更是纷乱的人情世故和永远也干不完的工作挤占了时间。就算时间也有,但是少年读书的意趣和灵动岂是现在可比的。

虽说有很多缺憾,但是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读书更是一件老少皆宜任何时候任何时间都适得其所的事情,今天读到一篇文章说毛泽东同志逝世前八天还在读书,即便话也说不出,但他读书的心却是亮堂的。我深深感动,虽说喜欢读书的人不一定都能成就一番伟业,但是读书与不读书的人,过得是两种生活,同样的境况可以有不同的心境。总之,在这个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想再一次告诫自己生命有限,唯有读书不可以辜负。越是自卑,越要读书,越是焦虑,越要读书。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近来,有几点读书的想法,记录于此,以示鞭策。


早起洗漱时可以听新闻,了解时政要点社会热点。午休时选择一本书持续听,每天坚持,积少成多,可以用听书代替读书,既可以让眼睛休息又有助于睡眠。做饭时可以选择品质文化节目观看,比如诗词大会或者一本好书等,或者像《故事里的中国》这样的节目,不浪费时间,又可以增长很多见识。读完一本书要小结,让书中内容很好的消化,真正读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