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人喊打的他,曾经被派到朝鲜当“太上皇”



咸水沽是北京城南三百里一个镇子,属天津管辖,乃天津旧八镇之一。元明清三代这里均为官办盐场所在,因为地处河海两运间的要冲位置,所以此地向来为京畿重地


这一年的冬天,袁项城带着他的人来到了这里,在镇南二十里的地方开始了他人生中的又一段经历。


袁项城今年三十六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岁数,不仅是年纪,他的声望在这些年也因为地处大清国东北的那个小国,如今也变得尽人皆知。


二十三岁到三十六岁,在那片冻土上从展露峥嵘到权倾一时,他只用了十三年的时间。如果早年有算命先生经过他家,一定会对他爹妈说,此命中有魁罡星,行东北方运,即可手握重权。


当年,二十三岁相貌堂堂的袁项城东赴,并不是去旅行游历,更不是去做偶像练习生的。他最开始的使命是帮助朝鲜平定内乱,平乱后又协助朝鲜训练新军,最后他接受了大清国派给他最重要的那个职位,大清国驻朝鲜的最高级别大臣——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


由于那时的朝鲜是中国的附属国,所以这个职位还有一个别称——"朝鲜太上皇"。


他知道自己文采不怎么样,那个曾让他发奋,许下不中秀才、死不瞑目诺言,但却两次落第的科举考试,早已不再是他远大志向的一条必经之路了。在朝鲜,人们称他为"袁司马",而如今回到故土,他想要的是"王",这里的"王"。


他不得以回到大清国是因为朝鲜起了战事,日本是背后的主使,一场朝鲜内部的争斗,很快变成了中日角力的局面。


朝鲜—辽东—威海—黄海……战争牵扯的范围越来越广,双方投入的人力物力越来越多,陆上到海上,夏天到冬天,大清帝国最终沦落成为了战败方。


袁项城怎么也想不到,泱泱大国居然输给了东瀛扶桑弹丸之地,在朝鲜他多次遏制了日本的阴谋阳谋,破解了无数明枪暗箭,他何时惧怕过?但是在这场战争中,一直身处辽东前线的他,亲眼目睹了己方的军队在敌人的攻击下,如何的不堪一击,如何的兵败如山倒。


在败给日本之后,所有的国人都意识到了变革的重要性,战争败了不丢人,但败给了日本这个我们从唐朝起就一直看不起的国家,这敲碎了中华民族的耻辱心。


在梦里酣睡了几百年之后,我们终于有点要睡醒了的意思,我们仿佛看到东海外面的那个弹丸小国,二十年未见,已经越来越强壮,他不再是昨天那个和我们一样被欧美人宰割的小个子,而变成了开始可以和强人们平起平坐的另一个贼寇。


从小尚武,立志"万人敌"的袁项城,在那时就暗下决心,唯有改变能扬我国威,而这改变必来自于军制的改善,军队的训练,军法的革新。


命运没有让他等太久,战争结束之后半年,机会来了,损失了全部海军的大清国终于要训练自己的新式陆军了。而这个重任自然就落在了而立之年,有训练新军经验的袁项城肩膀上。于是,寒风凌冽的这个冬天,他来到了咸水沽南的这个地方,开始了他的练兵生涯。


而此时的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的这支人马,会是未来二十年中国这片土地上最重要的武装力量。在他的麾下,出现了那么多贯穿近代史的乱世枭雄,英勇先烈。京南三百里,最终让他变成了接下来中国最重要的舞台。


袁项城,本名袁世凯,1895年冬受命于天津小站训练新军,推动军制改革,史称"新建陆军",后渐成势力,麾下"北洋六镇"为清末陆军最强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