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老百姓如何向朝廷表达自己的心声?

在古代,如果一个王朝要想强盛,那么这个王朝的统治者不仅要注重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还应特别注重基层老百姓的心声,因为,如果将基层老百姓比作水,将一个王朝的统治者比作舟,那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但是,一个王朝的统治者想要重视老百姓的心声,前提是老百姓的心声能够表达出来,如果老百姓的心声无法向朝廷表达,那么王朝的统治者便听不到、自然无法重视,所以问题来了,中国古代的老百姓如何向朝廷表达自己的心声?我们就以唐代为例,来看看唐代老百姓如何向朝廷表达自己的心声。

剧照·唐代统治者

在唐代,老百姓如何向朝廷表达自己的心声呢?我们仔细想一想这个问题,会发现这个问题其实包含2个小问题,即,问题一:唐代老百姓通过什么方式向朝廷表达自己的心声?问题二:唐代老百姓向朝廷表达自己的心声后,效果如何?

一、唐代老百姓通过什么方式向朝廷表达自己的心声?

在唐代,基层老百姓一般通过间接的方式向朝廷表达自己的心声,即,通过基层上有威望的乡族的转呈,老百姓的心声得以间接向朝廷表达。在唐代,首先,基层老百姓向本地有威望的乡族表达自己的心声;然后,这些基层上有威望的乡族将老百姓的心声收集起来,再上书给朝廷派来的巡查官员或直接上书给朝廷。在唐代,乡族是什么?在唐代,一个地方上有知识的族群、曾经在朝廷做过官而退职的族群、地方上的豪族或大族等族群被称为乡族。这些乡族在基层老百姓中有很高的威望,一定程度上,乡族充当了基层老百姓和唐朝朝廷之间中间人的角色。

剧照·唐代老百姓

二、唐代老百姓向朝廷表达自己的心声后,效果如何?

可以从2个方面来看看表达的效果:

1.影响地方官的去留。一方面,对于一个有能力、有作为的地方官,此地方官任期满后要调离此地,如果基层老百姓还想要这个地方官继续在本地任职,那么基层老百姓向朝廷表达自己的这个心声后,便可以影响朝廷对此官调离本地的决定,从而将此有能力、有作为的地方官留在本地。另一方面,对于一个口碑不太好、不熟悉当地且要从外地调来本地的官员,如果基层老百姓不想要这个官员来本地任职,那么基层老百姓向朝廷表达自己的这个心声后,便可以影响朝廷对此官调来本地的决定,从而将一个口碑不太好、不熟悉当地的官员阻挡在本地之外。

2.影响地方官的升或贬。如果一个地方官真心实意为基层老百姓办事,那么基层老百姓便可以向朝廷表达"请求朝廷嘉奖此好官"的心声,朝廷对此官的考核会重视老百姓的这个心声,此官日后很有可能会得到升职;反之,一个不为老百姓办事的地方官很可能会遭到贬职。

结语:在唐代,通过基层上有威望的乡族的转呈的方式,老百姓得以向朝廷表达自己的心声,且可以影响地方官的去留,还可以影响地方官的升或贬。由于,唐代老百姓能够向朝廷表达自己的心声,且朝廷也能够重视老百姓所表达的心声,因此唐代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国力强盛、百姓富足的王朝之一。

剧照·唐代官员

看到这里,你是否对唐代老百姓如何表达自己的心声有了新的认识呢?

参考资料:《贞观政要》《旧唐书》《全唐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