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与统一战线70年•心声】当年在成昆铁路修路

成昆铁路是在数十万筑路大军尤其是铁道兵战士浴血奋战中锤炼成的,她又反哺于大西南的繁荣,为巩固国防,为大三线建设服务。她是新中国的一座丰碑,一条真正的钢铁路、英雄路。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曾经参加过修建成昆铁路的工作,为这条纵行于大西南川、滇两省的大动脉奉献青春和力量。

成昆铁路勘察于1952年,局部开工于1958年。后来国家经济遇到了暂时困难,铁路仅仅通行到了成都平原上的彭山青龙场。60年代初期,中共中央做出了开工复修的决定,并调集了铁道兵五个师、十八万部队开赴施工难度最大的区域,又在沿线各地党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招募了数万民工,以最快的速度,克服了铁路修建史上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困难,经过了长达六年多的浴血奋战,终于在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全线竣工。从此,这条北起于四川省会成都,南止于云南省会昆明的南北通道得以贯通,天堑变通途。

1964年的夏天,正在家中待业的我,当听到要招募一批青年去参加修建成昆铁路的消息后,非常激动。那时我的家乡乐山还没有一条铁路。我年轻,有的是力气,心想,说不定哪天铁路修好了,我还可以坐火车呢!我迅速跑到户籍所在地的街会去报了名。过了几天,居委会主任通知我,准备出发了,是去峨边金口河。那时,极少出远门的我听说去峨边,是彝族同胞聚居区,大山里风景一定很美,根本没有考虑工作有多艰难,今后会遇到多少困难。

出发前,我们根本不知道每月工资是多少,也没有人过问,背上行李,乘上敞篷货车就出发了。汽车过了峨眉县城后,山越来越高,路也越来越陡,七拐八弯,我们被颠得东倒西歪,全身骨头都象要抖散架了,不知转了多少个弯,也许是“跃上葱茏四百旋”吧,终于到顶了。眼前出现了一段蜿蜒向前,不足十米宽的公路。另一旁是更高更高的大山,云雾缭绕,望不到顶。我壮起胆站起身看了看车厢外面,那条在山下时还看得见波涛的大渡河,已变成了一条由远而近的蓝带子了。汽车又开行了好一会儿,司机终于将我们卸在了峨边金口河白石沟村。

从那时起,我们几乎是没有休息日,白天黑夜昼夜赶工。成昆铁路的建成离不开沿线广大百姓的无私奉献和支持。铁道兵指挥部设在公社,团、营、连部多数设在大队、学校里,战士们住帐篷。我们就多住在公路沿线的老百姓家里了。老乡们的屋子都很宽敞,但十分简陋。板壁、竹篾的墙,有的干脆就是用大木头支起屋顶,四周堆上密密扎扎的柴禾、苞谷杆“砌”成遮风挡雨的墙。我们被安排在老乡的堂屋里了,左右两边地上各铺上一堆堆谷草,再铺上我们自带的草席,就可以住10多个人了。地方不够,在老乡的厨房里,也住上了人。白天将谷草收拢,晚上再铺开睡觉。夏天,也不觉得有什么不适应,可那年冬天特别冷,一连下了几天的雪、冻雨,出不了工,我们便偎在被窝里看书,《静静的顿河》、《战争与和平》、《三国演义》、《水浒》、《红岩》、《青春之歌》、《上海的早晨》、《苦菜花》等中外名著几乎都看了个遍。十多岁的我也开始替大队指挥部写战报、通讯稿。

屋外的雨、雪多了,雪堆高了,水有时会从板壁缝里渗进来,会打湿我们铺下的稻草。第二天当我们出工去了,房东大娘会帮我们抱到地坝里晾干,待我们回到屋子里,又睡的是软绵绵的“床”了。我们有时为改善伙食,会向房东讨点盐巴、酱油、葱葱蒜苗的,房东从没向我们收过一分钱,在他们心中,支援我们就是支持铁路修建工程。在那些日子里,我们听得最多的是战士们每次到来都必唱的歌:

“背上了哪个行装扛起了哪个枪,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同志啊,你要问我到哪里去哟!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时间久了,我们也都会唱了。

有一天,我们突然接到了通知,全体修路队员交给铁道兵部队,随部队去沙湾轸溪乡参加“白家岭隧道”大会战。在金口河时我们就听战士们说,白家岭隧道十分难打,那里岩层结构十分复杂,而且渗水地段很多,牺牲了不少战士。而我们听到要去沙湾,要回乐山了,久别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一下涌了出来,欢呼雀跃,哪管什么艰难险阻哟。

到了轸溪,我们被安排在了红星公社附近居住。当几十辆军车把我们从轸溪一路撒放到刘沟、龚嘴电站工地后,我们的一切行动都军事化了。在那里,我学会了跟着班长折叠被子,至今每天我起床后总会把被子折得四棱四现的。在那段修路的艰难岁月里,我还学会了再苦再累不叫一声苦,再忙再紧不放弃看书、写文章,这对以后我的继续学习、深造读书大有裨益。没有那段日子的磨练,我的青春会暗淡无光,我未来的人生也不会有现在这样辉煌。

我们中一部分人跟着战士们打隧洞、架桥梁,一部分人在红星公社路段继续维护公路、捶鹅卵石作为铁路的铺路石。几个月里我们的班长换了两三个,其中有个重要的原因是班长会轮岗进隧洞去参加战斗、施工。有一位姓马的班长,个子不高,脸色黝黑,无论是起军歌还是命令大家整队出发,声音都斩钉截铁、非常宏亮。他同我们一起生活、工作了还不到一个月,调回部队施工地段不久,就在一次排除哑炮的时候牺牲了。那时他顶多不过20多岁,一个鲜活的生命与我们永别了。其实,在漫长的成昆铁路线沿线,细心的人一定会发现,几乎从沙湾“零”号隧洞不远处开始,每个车站都一定有一处烈士陵园,那就是为着这条钢铁路、英雄路而捐躯南疆的共和国战士,我们最可爱的人。据后来统计,1100多公里的成昆铁路,平均每向前推进一公里,就有两名战士牺牲。年轻的战士为了祖国南疆的巩固,为了大三线建设的早日建成,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我们将永远牢记着他们。

血与火中诞生的成昆铁路,48年来默默地运送旅客、运载货物,它从没有沉睡过。

当年它为三线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了年轻的共和国流动的丰碑。今天,成昆铁路复线即将建成,在现代施工条件下,修一条公路或铁路工期大为缩短,但那段钢铁淬火的峥嵘岁月,我们将永远不会忘记!

(作者:王昌平,致公党四川省乐山市委会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统战嬗变

新闻自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