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一个划时代的改革家为什么会惨败?

在西汉末年,西汉的统治者要么力求成仙,要么荒淫无道,国家的权力集中到外戚手中。整个社会奢靡成风,再也没有文景之治或是汉武大帝时期的欣欣向荣景象。当时百姓生活困苦,天灾不断,社会矛盾尖锐。

在这样一个腐败混乱的社会中有一个人显得鹤立鸡群,他就是王莽。都说王莽篡夺了西汉的权力,但是在那样一个让人失望的环境中,与其说王莽是窃取,不如说是大家寄希望于他来实现改变。不过可惜的是,王莽,这样一个划时代的改革家也失败了,让我们来分析一下王莽为什么会失败吧。

时代的道德楷模,王莽走上权力之路

王莽初时能够接触政事,也是靠着外戚的力量,他的姑姑是王政君,汉成帝的母亲。王莽少时父母都去世,他跟随自己的叔父生活。当时王氏一族大权在握,生活奢靡,王莽在其中是一个异类,他孝顺长辈,抚育哥哥留下的后代,为人清正廉洁,在当时名声很好。

王莽对他的大司马叔父王凤尤其孝顺,靠着王凤、王政君等人的扶植,王莽成为了汉成帝的近臣。后来淳于长因罪被杀,王莽成为了大司马的唯一人选,在他三十多岁的时候被封为了大司马,王莽成为大司马后,洁身自好,为人没有大的架子,甚至用自己的俸禄接济自己的门人,王莽的声明显赫,受到了朝野内外的赞誉。

后汉成帝去世,汉哀帝继位后,王莽一度失势,赋闲在家。当时王莽的儿子杀了奴仆,王莽坚持处死自己的儿子来抵罪,王莽的声望太大,汉哀帝没法只能以侍奉王太后的名义招回了王莽。后汉哀帝去世,王太后重新夺回了大权,王莽也随之重新走上了权力的巅峰。

王莽靠着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获得了朝野内外的认可。有人也许会说王莽是虚情假意,靠着虚假推辞,来获得权力。可能王莽性格中确实有表演的成分,但是我个人倾向于他是真的想学习圣人,在各种矛盾尖锐的社会中,他带头提倡节俭,并在发生灾祸的时候,他带头捐献房屋、银钱安置百姓,这些种种举动都是他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所做的努力。王莽可以说是一个超越了阶级的当权者了。

建立新朝,王莽走上改革之路

在汉平帝去世后,王莽拥立了两岁的孺子婴当了皇帝,自己则代为摄政,当时有很多人靠着献符命,意图拥立王莽为帝,王莽大肆任用这些人,并利用这部分势力靠着禅让终于从摄政登上了皇帝之位。

王莽登上皇帝位后,大肆推行古制,主要是推崇周朝的分封制,王莽改制有着超越时代的先进性,但是也与当时的国情不相符。他将土地收归国有,禁止土地买卖,将土地分给没有土地的人,而且惩罚那些不劳动的人,王莽寄希望于夏商周的井田制来解决当时的土地兼并问题。

王莽对于当时的盐、铁、矿等的经营权收归国有,想以此来减少贵族、商人对百姓的盘剥,让民众生活富裕,减少贫富的分化。

王莽依托夏商周时期的古制,想解决当时的土地兼并和人口问题,而且王莽是靠着德行禅让才登上了帝位,当时的统治集团中还有很大一部分人依旧拥立旧刘氏集团,并不认同王莽,一部分人是想靠着王莽来解决尖锐的社会矛盾。王莽的帝位之路和改革之路走起来都不顺畅。

王莽改革遇阻,政策朝令夕改,贬低周边民族

王莽自上而下推行的改革,受到了很大的阻力。他的井田制触动了大部分官僚贵族的利益,改革的措施得不到有力的执行。而且井田制使得农民也失去了土地,将他们限制在王田中,失去了土地的农民所受到的赋税盘剥并没有减少。

此外国家禁止土地买卖。当时的农业生产力低下,农民只能靠天吃饭,土地收入入不敷出之时,农民无法靠买卖土地获得收入。这一政策本来是限制大地主和贵族集团进行土地兼并的,但是这一政策不仅招致了贵族集团的不满,也引来了底层农民的不满。

王莽废除了奴隶制,不允许买卖奴隶,以减少奴隶的产生。然而这点也加速了民众的不满,百姓失去了土地,连卖身为奴都不能。失去土地,又不能卖身为奴,那百姓还能做什么呢?也许只能做盗贼了,这样的改革政策怎么能使国家稳定,人民幸福呢?

王莽在政时期光对货币的改革就好几次,而且货币的质量越来越差,币种也越来越复杂,不利于流通,更不利于民众生活。

新政推行的改革,并没有改变原有的社会矛盾,而且还加剧了百姓的不满。自上而下的改革,没有得到统治阶级的拥护,政策推行不彻底。改革过于迂腐,百姓生活更加艰难,而且失去土地,无依无靠的流民增多。

王莽的政策后期弊端显现,国内的矛盾加剧。王莽一味的追求古制,同时也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对周边民族肆意贬低,引发了周边的战乱。

靠着模仿古人德行当上帝王的王莽,想要依靠古人的制度来实现统治,显然是过于理想化。王莽改制产生的矛盾加速了王莽的失败。

农民暴乱,反对王莽新政,新朝灭亡

王莽本想解决封建社会的两大弊端:土地兼并和人口买卖。但是政策并没有得以推行,还受到了民间力量的抵制,终于在矛盾到达顶点后发生了赤眉、绿林起义。

对新政不满的贵族势力,旧刘氏集团的等势力也纷纷加入到起义队伍中,王莽的政权岌岌可危。后来起义军打败了王莽的百万大军,王莽被一个商人所杀,王莽的新政彻底失败了,新朝灭亡。

王莽,在王朝糜烂不堪的时候被百姓寄予希望,被推举为皇帝,希望能挽救破败的政权,改善尖锐的社会矛盾。王莽也确实针对社会的弊端采取了措施,不过措施过于理想化,而且迂腐的照搬周朝制度,已经不适合当时国情,被百姓寄予希望的君王最终还是被百姓推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