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读书,只是为了“装逼”!

前几天,是世界读书日,朋友圈被各种与读书有关的话题刷屏,有人回忆当年对自己影响最深的书,有人在转发线上读书会的链接,有人在晒刚入手的特价新书,也有人在推荐樊登读书会买一年送一年的优惠卡……不管老的少的,男的女的,仿佛一下子中国早已实现了“全民阅读”。


现在书籍越来越唾手可得,读书变得越来越容易,甚至有人将读书做成了一门大生意,然而,人们从书中汲取的营养真的更多了吗?我看未必。很多人买书只不过是做做样子,充充门面,买回来几年还只看到前言部分,买了一年的会员卡,也只是坚持听了一个星期。正如一位朋友所说:“现在很多人不是不读,而是滥读和误读。”


你以为你在读书,其实你只是在“装逼”


但凡上了一点年纪的人,回忆起当年的读书故事,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书的稀缺,经常是借别人的,或者走几十里地去县城的新华书店买,还有为了赶着还回去,连夜用手抄下来。


记得有一次听贾平凹的文学讲座,听他讲起自己小时候“偷书”的故事。他说,有一次去城里的大姨家,看到一本《红楼梦》,于是便如饥似渴的读起来,后来又“偷偷地”把书带回家。没想到,很快表哥就发现书不见了,就问母亲今天谁来过,母亲说平娃来过,后来表哥骑自行车追到他家,不仅把书拿回去,还狠狠骂了他一顿,说他是“偷书贼”。


那时候,书籍对于农民子弟而言可谓是一种奢侈品,有书可读成为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那时候出版的书籍每一本几乎都是精品,经常出现一本小说风靡全国的情形。现在书籍唾手可得,想看什么书,今晚下单,明天就能到货,好书虽然不少,但各种坏书也充斥其间。


然而很多人买了很多书,也未必全都看完,有时候前言部分看了好几遍,后面章节从来没翻开过,下次遇到别人推荐的所谓好书,又忍不住剁手。还有的人读书,刚翻开第一页,便发朋友圈,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在读书,看了几页,又忍不住拿起手机,一直玩到手机没电。


有些人是真的喜欢阅读,但也有些人读书只是在“装逼”。


你以为你在读书,其实你只是在“消遣”


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读书,有些人一读书就打瞌睡。但为了不让人家看出自己不爱看书,也为了当别人说起某本书时,自己还能插上一两句话,于是就选择了听书。


我有一个朋友,他上学时就不爱读书,为了增加自己的书卷气,不爱看书的他就逼着自己“听书”。听人家说樊登读书会不错,去年读书日搞活动,买一年送一年,觉得特别划算,于是注册了会员。他说,其实只是刚开始几天图新鲜,每天早上边开车边听,坚持了一个多星期,听了几本书,就没有坚持下去了。他说,其实听书的时候根本就没有用心,因为要时刻注意路况,听到的只是一鳞半爪,也没有记笔记,转眼就忘了。


不过也有人说,樊登把一本书的内容简化浓缩程一个小时给你讲完,是在节约你的时间。然而在我看来,这种听书法,也许可以指引你去看那本书,如果仅凭听到的这些只言片语,无论如何也构筑不了自己的知识体系。


你以为你在读书,其实你只是在“消遣”,你接受的只是樊登的观点,还误以为是自己的思考。


你以为你在读书,其实你只是在“扫描”


微博上有一个新东方教师,他做到了一年读一千本书,并且还开课讲授他的读书方法。网上也有人在分享如何两个小时阅读一本书的干货,第一步是用指读法快速的过一遍整本书的内容,每一个字都要看到,不用理解也不用记忆,然后把自己想要的内容标注出来,简称“摘苹果”,这种读书方法的理论,就是只要找到对我们有用的内容即可,哪怕只有一个观点能用到自己身上,便是看这本书的收获,然而,这叫读书吗,你以为你在读书,其实你只是在“扫描”。天下书籍何其多,就算你一目十行,一个小时读一本,也读不完全部的书籍,而且在那么多书中,你能保证读的都是好书吗?


著名教育家、作家夏丏尊曾说过:

当你读错一本书的时候,不要以为你只是读错了一本书,因为同时你也失去了读一本好书的时间和机会。

其实读书不在于多,哪怕你一生只读一本书,比如《论语》,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你吃透了,将里面的智慧用在工作生活中,也好过读100本无关轻重的书。

正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所以不要只在世界读书日才想起读书,读书不是为了发朋友圈,也不是一件“苦差事”,更不必追求速度与数量,而是希望书籍能真正慰藉你的心灵,给你带来无限的欢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