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诗你喜欢哪一首?

兵传媒


王维有很多经典的诗篇,小楼最喜欢的则是他的一首小五绝《竹里馆》。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首诗是王维《辋川集》二十首五绝中的第十七首。安利一下,王维《辋川集》二十首都很值得一读,这二十首诗都是二十字的五绝,小而精美,欣赏起来就像玩赏晶莹剔透的小珍珠。

这首《竹里馆》是写王维在竹里馆独坐月下,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诗人一个人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长长吟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林深幽无人相知,唯有明月来照看我。

网上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说“孤独是自由的狂欢”,王维这首诗,正蕴含着这样一种人生态度。

王维一人独居,却全然不感到寂寞,相反他又弹琴又长啸,悠闲自适,透露出一种令人神往的风流。

孤独是一种现代病,现代人常常都会感到孤独寂寞,读王维诗,或许能帮我们找到与自己相处的淡然情怀。


谢小楼


我喜欢王维的《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喜欢花开,喜欢辛夷花的勃勃生机。春天到来,辛夷花欣欣然地绽开眼睛,开得热烈灿烂,装点大地,使山野火红一片,像要燃烧似的。



喜欢花落,喜欢辛夷花的自满自足。辛夷花落时则毫无惋惜地凋零,花瓣如缤纷红雨洒落深涧。

辛夷花顺应本性,自开自败,无人欣赏,也了无遗憾。如深谷幽兰,不以无人而不芳。  

美好的辛夷花多么像有才华的士子呀!花美无人赏,人有才无人识,虽然自己毫不在意,自我适意,但都显得有些落寞……


融融118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东坡

我们从苏东坡的评价展开。王维擅诗擅画,诗画清新自然,尤喜山水,在边塞诗上也有不低的造诣。他又通晓禅理,诗画中总有一些禅意,故又被称为“诗佛”。

男人的离别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把送别写的清新自然,又体贴备至,直抒胸臆。一个雨后的早晨,天地为之一新,我在这里送你离去,干掉这杯酒吧,西出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故人了。

既有温婉细腻,又有依依惜别的悲情,这是真正男人的离别。

男人的豪情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你可能背不下整首诗,但你一听能说出这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使边塞这段旅程,被同僚排挤的那些琐事,可能让诗人有些孤独、有些落寞。但当他看到边塞的壮阔风景,当他听到胜利的捷报,在悲情中,蓦地就升起了一股气冲云天的豪情!

少年的意气

《少年行》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少年的心里,哪有那么多惆怅和悲壮。只要有你们这群意气相投的哥们儿,咱们借着这杯酒,一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吧!

少年意气,那群老哥哥怎么能懂!

以上三首是我最爱的了。王维的诗确实读的不多,理解也不深刻。不严谨的地方还望指正。


也可自话


王维的五绝带着浓浓禅意,经常读,用心体味,会让人神清气爽。

他的诗,我大部分都爱读。我最常念叨这首《辛夷坞》,每次自己写五绝前,没有灵感时,我总是反复吟诵这首诗,吟着吟着,灵感就来了。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吟诵这首诗时,我的内心会迅速归于平静,象一湖月光下的水,淡烟宜面。世界就是这样灵静,一切,一切,静静的没有其他人。我独自驾小舟轻漾,想表达的情感随着微波时隐时现。就这样,轻轻的,荧荧的,寻觅的目光,随波荡啊荡啊。“嘭”的一声,一只灵感之鱼🐠跃上湖面。五绝就写成了。

百试不爽,所以,我最爱这首《辛夷坞》,她是打开我诗绪的钥匙!

(图片来自手机)



请到我的梦里相遇


王维的诗我喜欢。

1,渭城朝雨邑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清晨的渭城,微雨湿润了地面的灰尘驿馆边柳树的枝叶翆嫩一新。劝你再喝一杯离别的酒,西出阳关之后,恐再无故友相送。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友人赴安西村时所作,又名"渭城曲"被人说谱曲传唱,被人称为"阳关三叠"是唐代著名的送别诗。

2,单车欲向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开元年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描会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

3,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身处竹林深处无人知道,明月当空把我照耀。

在月色朦胧的竹林深处诗人独自一人,弹琴长啸,无人相伴,只有阴月相照,十分悠然自得。

4,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为江宁丞时,他的朋友辛渐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陪他从江宁到润州芙容楼,在此分手。这首诗写的就是第二天早晨两人在江边离别的情景,也表达了自己坚持操守的信念。


陈年往事1222


王维有很多优美的诗作,像这些耳熟能详的诗,浅显易懂,又不失意境之美妙。

《相思》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原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从这首短诗中,意简言赅地阐述了生于南国的红豆,在春天里开花结果,由于这种果实的形状是心形的,有着坚硬的外壳,颜色明艳鲜亮,所以历来受到人们青睐,又在这种果实身上寄寓着许多的神话传说,被誉为定情的信物,象征着忠贞不渝的爱情。


作者借红豆的寓意,咏物抒发了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情,用短短的几句诗表达了对朋友的颠沛流离的生活感到担忧,以及希望能有相聚的那一刻。

另一首《九月九月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毎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也是借物抒情,茱萸是一种生在南方的植物,又是一种中药材。在民间的传说中,茱萸能驱邪治病,在古代被当成吉祥物,被人们缝制到佩带里或香囊中,常常佩带在身。就像现在的艾草,在瑞午节是必不可少的,有驱蚊提神强身的作用。

在九月九日的重阳节,本是团圆欢聚的日子,但恰恰好朋友不在身边,不能一起登高远眺,作者凭想象感知兄弟也在登高望远,因为他们的友谊已经达到心心相通的地步,无论多远的距离也阻隔不了他们坚石般的承诺。

成了千古名句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当节日来临之际,流落他乡的人们往往都会念诵起这句佳句,这句诗勾起人们的无限思念之情,以此寄托自己的无奈和离别之苦。


风滑过一切


画君年少时,如今君已老。今时新识人,不似旧时好。本来青春逝去,朱颜衰老是一件伤感的事情,王维抒发的也是这种情感,让人回味无穷……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王维的诗不仅有语言的美,还有音乐上的美感,意境也美。王孙可留,不在春色秋光,而在于永恒的宁静,超越世俗。还有《鹿柴》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用我个人的语言来说,其诗入高僧入定,有着寂灭般的寂静,寂静中与自然融为一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着墨无多,意境深远,很喜欢王维的诗,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回答完毕……请诗友们举错!


梦漫烟花911


《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在盛唐诗人之中,王维是多方面的作家。

9岁就以文才出名,19岁“赴京兆试,举解头”,在这批人中间选拔的第一名,就是“解头”,21岁便成了进士。

他对各体诗歌都很擅长,诗名也很大。他的“山水诗”有很高的艺术水平,与孟浩然齐名。

而这首送别诗,是我个人很喜欢的一首,“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为千古绝唱!


这首诗在当时就已经请成了乐曲。

中唐大诗人刘禹锡《与歌者》诗云:“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

自居易《对酒》诗云:“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

由于乐曲的广泛流传,“阳关三叠”,就成为人所共知的名作。

更万首绝句,亦无复近,古今第一矣。顾云:后人所谓《阳关三叠》,名下不虚。

而就诗论诗,它也是出色的作品。

这是王维送他的朋友到安西去作使者。(题目上的“使”是动词,是出使的意思。唐朝在西域设置了安西都护府。)

从长安到安西的一段路程,在后世的相当长的年代里是比较荒凉的,但是在当时,唐朝国力强盛,沿路非常富庶。据《资治通鉴・唐纪・玄宗纪》的记载,从长安向西直到唐帝国边境的一万二千里间,人烟密,桑麻遍野。甚至说,由于社会的繁荣安定,远行人用不着携带粮食和武器。元二奉命出使安西,王维就在渭城同他饯别。



这是一个春天的早晨,天空下过微雨,平常飞扬的轻尘,被非常微细的雨珠沾住了,空气新鲜而湿润。客舍旁边柳树的新生的枝叶,在雨后更加青翠,逗人喜爱。古人有折柳送行的习惯,现在看到依依杨柳,不免有惜别之情。但是,心中眼前,都是一派春天的气象。但这时送别行人,只有留恋,并无伤感。

元二去安西,从长安城西的安远门出发,跨过陇山,穿过河西走廊,在现今甘肃省敦煌县的西南过阳关,然后进入安西境。这条路,即所谓“阳关大道”。在送行的筵席上,自然会想到:只要一分手,彼此就会山川阻隔,天各一方,于是产生依依不含的心情。




已经喝干了无数杯告别的酒了,最后,送行的朋友又斟了满满的一杯:“劝君更尽一杯酒”(请您再干一杯吧),当行人推辞说不能再喝了的时候,送行者进出肺腑的语言:朋友啊,你要知道,走出阳关以后,就再没有老朋友了!再想这样朋友集聚,满杯畅饮,也不可能了。这时怎能不ー干而尽。“西出阳关无故人”真是绝妙的一句诗,多么深情,多么婉转!送行者不说目前彼此的难分难含,也不说老朋友远去的感伤,却从对方着笔,说行人在异乡不能见到这些老朋友了,所以这杯酒,贮满了老朋友的深情厚谊。


简秋弥生


王维的诗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欣赏。他的诗歌朗诵与鉴赏,是陶冶文学爱好者心灵感应,是启迪我们对唐诗的审美情趣。

一,《陇西行》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这是一首边塞诗。反映边塞军中的告急途中,军使跃马扬鞭,飞驰而来给人们以紧张和奔驰的形象感受。

二,《春中田园作》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古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

这首诗春天的气息很浓,而诗人只是平静地清淡的描述,始终没有渲染春天的万紫千红。但从淡淡的色调和平静的活动中却成功地表现了春天的到来。诗人凭着他敏锐的感受,扑捉的都是春天比较早发生的景象,仿佛不是在欣赏春天的外貌,而是在倾听春天的脉搏,追踪春天的脚步。诗中无论是人或物,似乎不可能都在春天的启动下,满怀憧憬,展望和追求美好的明天。


黄智637


王维的诗喜欢的很多的,在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环境下会对其中某一首比较偏爱。以下就用各个时期对王维的诗有所表述吧。

1:在跟恋人天各一方的时候就常常吟诵《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在独自一人飘流在异地他乡时,就特别喜欢《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3:在青春年少时,意气纵横,渴望着报效祖国,获取功名的时候,又非常欣赏他的一组连章诗《少年行》(四首):

其一

新丰美酒斗十千,

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

系马高楼垂柳边。

其二

出身仕汉羽林郎,

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

纵死犹闻侠骨香。

其三

一身能擘两雕弧,

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

纷纷射杀五单于。

其四

汉家君臣欢宴终,

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

将军佩出光明宫。

4:当要离家远行,要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远方,总又会想起他的《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总之,王维的诗非常的接地气,各个年龄段的人会为他其中的某一首诗情有独钟,或是不同的场合下又会对他的某一首又各有偏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