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知否”里最合格的父母?

薇薇cherry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面最合格的父母肯定是小公爷的父母了!

小公爷的母亲是平宁郡主,小公爷从小在国公和平宁郡主呵护下长大,没有经历任何风浪。作为家长,他们给孩子一个好的出身好的环境!吃穿不愁身份不低!在那样的国情下,是人上人的生活!

其实我们可以理解作为家长不想要小公爷与明兰在一起的,好比现在你让王思聪找一个村姑或是小城市的打工仔一样。企业家,财阀的利益婚姻都是很正常的,何况政治婚姻!就算现在一个有着北京户口上海户口的本地人家长都会让自己孩子找本地的或是有房的,也许年轻人觉得真爱无敌,可是作为父母他们眼睛里只有平穷夫妻百事衰!在家里宠大的孩子只想让你们更好,不想你们吃苦!

一个好女人影响着三代人。”女性对一个家庭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她也是家庭的核心,母亲的言谈举止以及对长辈其他人的和睦相处,对孩子的人格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说孩子优不优秀,取决于母亲的性格。小公爷是优秀的,他的母亲虽然骄横跋扈,但是毕竟她是郡主。但是作为父母,小公爷的父母是用心的,不同意明兰,给他娶了嘉成县主,在小公爷的婚姻里面这对父母又是用手段不让小公爷和明兰在一起,又是最后去提亲,为儿子也是操碎心!

新帝登基,邕王家族被灭。平宁郡主是个很精明的女人,被荣妃叫进宫不久就发现异样,被荣妃为难,亲眼看着邕王一家因谋害荣飞燕遇害,心中万分惶恐。

平宁郡主不想死在丧心病狂的荣妃手里,就在亲眼目睹邕王一家惨状后突然“疯了”,荣妃以为平宁郡主被吓疯了,就叫人把平宁郡主丢到大街上,让平宁郡主被人羞辱指责。回家后性格大变!小公爷虽然有点像现在的妈宝男,但是他的父母也是真的很强!

虽然母亲强势,父亲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但是也算一家人共经风雨,都是互相爱着亲人,最后为爱妥协!亲情四溢!

希望孩子们体谅父母,父母多支持孩子,自古以来,父母都是会为孩子着想。孩子永远依赖父母!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方法方式,但是亲情都一样!神兽们再捣乱,父母也只能心里默念:亲生的!亲生的!


赏剧品情思己


《知否》堪称一部小红楼,里面各色各样的人,各式各样的争斗,从少爷小姐到丫鬟小厮她们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命运,如同封建制度下的浮世绘。剧中人物的人生观、婚恋观、教育观等等观念随着主人翁明兰的成长呈现在观众的面前。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也是贯穿《知否》整个故事。但是在《知否》中,父母众多,但是合格的父母却是少数。

《知否》中的父母百态

知否中的父母各不相同,对孩子各不相同:

一、厚此薄彼却极有眼光的盛紘。

相比剧版的盛紘,我更喜欢原著,原著中的盛紘对明兰还是有点上心的,在明兰成长中真心关心过明兰。但是不管剧版还是原著,盛紘最爱的女儿还是墨兰,厚此薄彼就是盛紘对待儿女们最大的特征。但是在为子女筹谋婚嫁这件事情上,盛紘很有水平,华兰、长柏、长枫都是仔细衡量过的。

华兰的夫家是没落的伯爵府,所以盛紘虽然官位不高,但是依然能攀附上,因为已经没落,所以不会牵扯到复杂的朝廷斗争中,给华兰一个安稳且有地位的婆家。

长柏的妻子海氏出身名门望族,明事理、有主见,和丈夫关系和睦,和明兰相处和谐,过门后将府内打理的井井有条,可以说长柏日后的官场顺遂、飞黄腾达有海氏一半的功劳。

长枫的婚姻像是捡漏,柳氏也是出身名门嫡女,这桩婚事对于盛紘来说就是天降大馅饼,在柳氏过门后,将纨绔懦弱的长枫拉入了正轨。

墨兰的婚事是盛紘最上心的,文炎敬出身寒微,但是在学业上很是进取,作为庶女来说,文炎敬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既不逾了规矩,又给墨兰一个好的未来。只是墨兰母女嫌贫爱富,生生把好日子让给了如兰。

从明兰的角度来说,盛紘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厚此薄彼,对她的关爱不够,但是在为儿女日后长远来考虑,盛紘是一个极有眼光、有远见的人,虽然官位不高,却在复杂的时局中为自己的儿女谋得好日子。盛紘作为父亲,没有真正做到“父母爱子”,但是却做到了“为之计深远”。

二、一心想把最好的给自己孩子的小秦氏

原著中的小秦氏还有一个嫡女顾廷灿,作为母亲,小秦氏为自己的一双亲生儿女可以说是煞费苦心:

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宁远侯爵位,联合四房五房,逼走顾二。

在顾二娶亲后,想尽办法塞通房、把曼娘和庶子找来,为的就是不让顾二夫妇顺心。

在明兰生孩子的时候放火,联合康姨妈暗害明兰。

让女儿顾廷灿学大秦氏的模样对着风流泪,为的就是能够博得顾偃开的关爱,而不教她生存之道。

小秦氏一直认为自己是把最好的给了一双儿女,却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并不喜欢这样的阴谋诡计,女儿学了小秦氏的自私虚伪,虽然嫁给公主儿子,却不堪宗妇,只想着自己风花雪月,却不为丈夫考虑,最后被婆婆庆昌公主关了起来。小秦氏是很爱自己的儿女,却只做到了“父母爱子”,却未做到“为之计深远”。

除此外,剧中还有众多的父母:

为了明兰内敛隐忍的卫小娘,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李娘子镇守娘子关》唤醒明兰。

溺爱大女儿的王老太太,眼睁睁的看大女儿做尽恶事却不忍苛责,千方百计的包庇。

工于心计的林小娘,让自己的女儿墨兰复制自己的上位之路,去勾引梁家六郎。

曼娘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将自己的利益与儿子绑在一起,甚至不去教育昌哥儿。

贺弘文软弱的母亲,教育出来贺弘文这样软弱无主见的儿子。

……

《知否》中最合格的父母

为盛府付出一生心血的盛老太太

盛老太太出身名门,为侯府嫡女,小时候还伴在静安皇后身边,见识、教育、涵养都是一流的。原著中静安皇后也是穿越者,那段经历让盛老太太受到现代思想的启蒙,一眼看中了盛紘的父亲,当时的才子探花郎,当时盛老太太逆着父母嫁给了盛紘的父亲。但是所托非人,没多长时间就遭遇了感情上的背叛,后来更是宠妾灭妻,就连老太太所生的嫡子也早殇,盛老太爷又英年早逝,可以说盛老太太年轻时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盛老太爷去世的时候,盛老太太应该只有二十多岁,一面是丈夫在感情上的背叛,一面是丈夫留下的庶子盛紘,她拒绝了父母再嫁的提议,留在盛家将盛紘当做亲生儿子抚养,培养他高中进士,舍上自己的面子求亲帝师、内阁大学士王大人的千金,帮助盛家真正完成了阶层的跨越。

在明兰失去生母后,接过了抚养明兰的任务,教她读书、明事理、见世面,还交给她那个时候女子安身立命的本事,让明兰做事独立有主见,帮明兰在夫家站住脚跟。

盛老太太不仅抚养了明兰,还抚养了华兰、长柏,这两个人虽然都是大娘子所生,却在盛老太太的培养下明事理、有主见,长柏更是为人正直,成为盛家几代人最有成就的。

而在孙子们一个个成亲后,盛老太太有肩负起培养盛家第四代的重任。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父母的教养至关重要,为孩子“计深远”不是对孩子永无止境的溺爱,也不是自以为是的认为“对孩子好”,而是叫他们在这个世界上如何独立自主、明辨是非,扛起他们人生的重担。


雨落在眼角


知否里糊涂的父母很多,比如红狼和林小娘,比如顾候和小秦氏,比如平阳郡主夫妇,但是优秀的父母也确实有不少。

知否的好母亲中排第一位的应该就是盛明兰的母亲卫小娘了。虽然她在盛家一直没有受到过重视,更是在林小娘的阴狠手段下难产而死,但是正如剧中反复提到的那样,父母之爱子女则为其计深远,卫小娘的计深远就在于如何教会女儿正确处事,也一直用自己的智慧影响着明兰的性格和决断能力,让她懂得在面临大事时该如何应,让她学会了藏拙但不示弱,即使在临终前,也教会了她如何在大风浪中保全自己。因此在众多闺阁女儿里,盛明兰虽然没有亲生母亲陪伴,却依然出挑,清晰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对每一件事都能有自己的主意而不被人左右。可以说,盛明兰的成功与其生母幼时的教导息息相关。

知否的好父亲第一位则应该是顾廷烨的哥哥顾廷煜。他虽然也是一个寿命不长的主,但是其智慧却极高,甚至高到让顾廷烨深深感到恐惧,并说如果这个哥哥不是身子不好,他绝对比不过他。而更重要的是,顾廷煜虽然身子弱,但对孩子的教诲却丝毫没有拉下,其女娴姐儿不但被他教导得同样聪明绝顶,更是情商超人,面对复杂情况,如顾廷烨和小秦氏争闹等事情时,还会选择远观而非掺和,其智谋已远远超过了许多大人的决断能力。而顾廷煜为了女儿今后能有更好的生活,在自己生命最后时选择放弃复仇,与顾廷烨和解并将女儿托付给他,并要求女儿照顾妻子,其临死前为女儿和妻子的深谋远虑也是足够担上一声好父亲、好丈夫了。

当然上面的两位父母都只是单个比较出色,而俱出色的的最合格父母当属新帝和新后——赵宗全和沈皇后了。皇帝赵宗全仁德务实,在未当皇帝时踏实亲和,只关心自己领地上的庄稼收成,没有任何野心;当上皇帝后更是一心系于民生社稷,知人善用,虽然性格宽和,但不可谓是一位好皇帝。而沈皇后也是亲和明理的人,为了朝廷平和甚至愿意放下身段素面素衣认错。这样的两人合作下对孩子的教导也明显高于常人,其所生太子可谓有勇有谋,不但可以带兵打仗,对朝局时政更是颇有见解,而且为人正义,对父母纯孝,又懂得结识顾廷烨等益友,放到今日也是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啊。按照这个形势,他日也必定是个好皇帝。所以如果要说最合格的一对父母,新皇夫妇应该当仁不让了。

当然,还有不少父母目前还没看出教导子女的成果,但是也有很好的潜质,比如才智双高的顾廷烨夫妇、家风严谨的盛长柏夫妇等,相信日后也必然是合格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