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庞统和诸葛亮谁的谋略更高?

爱美食的占先森


《三国演义》里,名士司马徽曾经说过: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于是,即使庞统后来才跟随刘备,刘备依然对他很是重视,并且在庞统展露才华之后,拜他为军师中郎将,职位跟诸葛亮一样。

那么,庞统和诸葛亮两人谁的谋略更高呢?个人认为当然是诸葛亮,理由有二。

第一点:庞统在大局观上不如诸葛亮。

诸葛亮一出山就拿出了奠定天下三分的隆中对,这种谋略眼光是他独有的,庞统虽然被水镜先生赞誉,但也只是在入川一事上给出了大致方略,还达不到诸葛亮的那种高度。
并且,诸葛亮也只是给庞统发挥的机会,以他的智慧会看不出来入川的重要性吗?要是诸葛亮心胸狭小一点,庞统根本没有机会上位。

第二点:庞统死于自己的计谋。

其实庞统和诸葛亮根本就没有什么可比的,你说庞统谋略厉害,对于入川拿出了上、中、下三种方案,刘备因为对他还不是太过信任,于是折中选了中策,结果呢?结果就是庞统自己被乱箭射死在落凤坡上。
说到底,还是庞统的谋略太差,即使他曾经有献过连环计的案例,但也只能算是锦上添花,整个火烧赤壁的方略也不是他一人制定的,主导者是周瑜和诸葛亮,庞统只能算参与其中。

作为一个军师,制定的计谋被别人轻而易举看破,还中了别人的埋伏,是要用运气不好来解释吗?当然不是,只能说他并没有那么出色,即使幸运好逃脱了,下一次也难免会带来更严重的损失。
所以毫无疑问,庞统既然是死在自己制定的计策上,那么谈谋略,他跟本就没有和诸葛亮比肩的资格,毕竟实战才是检验真本领的最好方法。

我是文娱小士,期待您的关注,小士将持续与您分享更多文史趣事!


文娱小士


最近豹眼回答了几个类似的问题,特别是有感于蜀汉重臣廖立主动放弃镇守长沙,在诸葛亮南征时对李卲、蒋琬等人大发牢骚、诽谤刘备抓住荆州不放等言论,对诸葛亮《隆中对》谋略的漏洞,有了新的认识。

在此,就题主的问题,一起与友友们交流一下。

豹眼认为,还是庞统的谋略更为高明一些。主要依据就是,诸葛亮三足鼎立的预判最终实现了,但没有取得更大的发展。而且,蜀汉最终被囚禁在益州,没能走出来。如果刘备按照庞统的谋略,一样能够控制益州,形成三足鼎立,而且在经营凉州、雍州方面,会更加主动。

两个战略相比,庞统的谋略更有实效。

01

《隆中对》战略的不足之处

这一战略,就是先夺取荆州,再取益州、汉中,控制好这个地域,静待天下之变,然后兵分两路以争天下。这个战略都非常熟悉,就没必要引经据典来说明了。

这个战略是否是完美无缺的呢?

毛主席在读姚鼐所著《古文辞类纂》之苏洵《项籍》时有个评语:

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领袖认为,隆中对一开始就存在失误,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是错误的。最终是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领袖断定,不可能不失败。


就当时的局势而言,北有曹操,东有孙权;联合孙权,共据曹操,这一谋略无疑是正确的。

但孙权对于荆州,那是势在必得。孙权不惜背弃孙刘联盟,也要得到荆州。这一点诸葛亮没有充分意识到,他只看到了孙刘联盟对于孙权的重要性,但没有看到荆州对于孙权更重要,那是他的咽喉,岂能掌控在别人手中?

孙刘联盟好比是鱼,荆州好比是熊掌。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史实也证明,赤壁之战后,在荆州界面上,孙权与刘备屡屡摩擦,其意图就是要占据荆州。即便是湘水划界后,孙权得到了江夏、长沙、桂阳三郡,但也没有彻底罢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联合曹操,击败关羽,夺回荆州,就足以说明孙权决不放弃荆州。

这一点,诸葛亮始终没有意识到。这就是领袖所言,隆中对一开始就是错误的,低估了孙权对于荆州诉求及势在必得的意志。

关羽襄樊之战,丢掉了荆州,丧失了蜀汉三分之一以上的精锐;刘备夷陵之战,致使蜀汉精锐几乎丧失殆尽。可以说刘备为了荆州,倾家荡产,但最终也没有保住荆州。

这就充分说明,刘备死守荆州不放是存在质疑的,主动放弃荆州是否更加高明呢?

02

庞统的战略构想

据《九州春秋》记载,庞统曾经对刘备提出过自己的战略构想:

“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

庞统认为,荆州屡经战事,已经被打残啦,荒凉残败,人才流失殆尽。东面有孙吴,势在必得,北面有曹操,虎视眈眈。以此作为三足鼎立之计,是难以有所作为的。

庞统首先对诸葛亮的隆中对提出了质疑,按照他的设想:

第一步就是主动放弃荆州;

第二步以荆州为筹码,与孙吴讨价还价,赠送荆州以加强孙刘联盟,换取东吴对北伐曹魏的鼎力支持;

第三步把主要兵力撤到益州,积极北上争夺雍、凉、汉中。

庞统的这个谋略,最保守的结果也能够稳稳地控制着益州、汉中。主动放弃荆州与惨败而失掉荆州是不一样的,不仅仅是蜀汉精锐兵力的增益与损耗,更在于对维护孙刘联盟的存在有天壤之别。

03

两大谋主战略的优劣

诸葛亮一直坚持孙刘联盟,却始终不肯放弃荆州,把一颗钉子楔进人家的眼里,岂能让人家舒服呢?而庞统是以荆州换取孙刘联盟的加强,投之以桃,必将得之以琼瑶。

就这一点,庞统的谋略就比诸葛亮高明不少。

有舍才有得,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

仅从主动放弃荆州这一点,庞统的战略,起码就不会有襄樊之战及夷陵之战,蜀汉就不会失掉精锐兵力,孙刘联盟将会更加稳固。同时,曹操绝不希望孙权就地做大,一定会更加频繁、力度更大地进攻孙吴。这样就给刘备提供了更大的战略空间。

即便如此,也是三足鼎立的局势,刘备集团就有足够的精力去经营益州,图谋汉中、凉州、雍州。

可以说,庞统的战略,囊括了隆中对的精髓。

孙刘湘水划界,虽然最终议和,但毕竟还是失去了和气,两家都心中不爽,而曹操却趁机得到了汉中。

刘备汉中之战,打得非常艰苦,孙权却坐收渔利。如果曹操与孙权在荆州、合肥方向打得不可开交,刘备取汉中还需要那么费劲吗?

荆州牵涉了刘备太多的精力,也就无法全力经营凉、雍二州。自然不能让马超放手回到凉州去发展,也就不能充分发挥马超的作用。

如果刘备采纳庞统的建议,主动放弃荆州,让孙权在荆州、淮河一线独自对抗曹操,然后把关羽的精锐撤回,放到汉中、上庸一带,诸葛亮坐镇益州筹办兵马粮草,刘备督马超、张飞、赵云、黄忠、魏延等超一流战将,率十万精锐,兵出祁山,杀向凉、雍,继而占据关中。

这阵势,岂是诸葛亮六出祁山可比?

之后,静待天下之变,在曹操与孙权打得不可开交之际,一路东进,出潼关,入洛阳,许都近在眼下,匡扶汉室并非一句空话。

在以前的问答中,豹眼曾经阐述过庞统之死的原因。庞统在攻打雒城时中箭身亡,明显带有情绪化。一方面是庞统的战略刘备消化不了,另方面庞统对刘备这个仁德之君有了新的认识。

在豹眼看来,庞统人虽长得寒碜一些,但行为做事很大气,而且其战略非常高明、实用。

遗憾的是,刘备的格局达不到庞统的境界,没有能够采纳他的战略,这也是刘备集团没有走得更远的根本原因吧。

因此,庞统的谋略应该在诸葛亮之上,但由于刘备的格局,导致了庞统的谋略不能付诸实施。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庞统过早的身亡,也就失去了更多辅佐刘备的机会,致使其谋略得不到实施,也就见不到它的实际效果。



豹眼看历史


如果单从谋略角度来说,庞统和诸葛亮两人难分高下,不过综合能力上庞统比诸葛亮要差得不少。

现在网上有些人认为诸葛亮的《隆中对》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说没考虑到荆州对东吴的重要性,长期占据荆州导致孙刘反目,蜀汉因此损失惨重等等。此外刘备夺取益州时只带了庞统却没有带诸葛亮,所以认为诸葛亮不如庞统。不过这种看法存在很大问题。

诸葛亮的《隆中对》确实不是一个完美的方案。但是诸葛亮提出《隆中对》时,刘备不过是寄居刘表麾下的一个小军阀,所占地盘不过区区新野一个小城而已。诸葛亮在此时就能想到先取荆州,再夺益州,实现天下三分有其一已经是非常有预见性了。

而且《隆中对》只是一个大致发展方向的纲领。在具体执行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不可能指望它从一开始就非常完善。

此外诸葛亮提出《隆中对》大约是在公元207年年底,而孙刘彻底反目是在公元219年。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几年。在这段时间里,荆州是蜀汉集团壮大的重要基地。蜀汉集团里大批人才和军队来自荆州,他们不可能放弃家乡。

此时即使明知东吴志在必得,刘备也已经不可能轻易放弃荆州。所以即使是庞统也没有提出可以放弃荆州换取孙刘联盟的稳固,不能因此就否定诸葛亮。

庞统的贡献主要还是在夺取益州初期为刘备出谋划策,不过可惜不久就中箭去世,表现的机会并不多。和诸葛亮的《隆中对》、促成孙刘联盟的功绩相比,庞统的贡献显然不如诸葛亮。

即使乐观估计,庞统是因为时运不济死的太早没能好好表现,他和诸葛亮在谋略方面没有太明显的差别。但是要是算综合能力,庞统就差得多了。

很多人对诸葛亮的印象其实更多来自《三国演义》,认为他是一个军师型的人物。不过实际上诸葛亮的能力并非局限于谋略,他在处理政务和统兵打仗方面一样很强。

诸葛亮出山以后,初期因为刘备地盘有限,这一阶段他主要是帮刘备规划战略,出谋划策,比如像著名的《隆中对》就是出自这一时期。

不过在赤壁之战以后,刘备夺取了荆州大部,随着地盘的扩大,诸葛亮的作用就不再局限于此了。在夺取荆州以后不久,刘备就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掌管零陵、桂阳、长沙三郡。

此时刘备控制下不过江陵、武陵、零陵、桂阳、长沙五郡,诸葛亮一人就掌管三郡,可见刘备对诸葛亮能力的认可。

而在刘备率军入川时,诸葛亮又和关羽一起坐镇荆州。刘备夺取益州以后,诸葛亮又以军师将军的身份协助刘备处理政务。汉中之战时,刘备全靠诸葛亮坐镇后方保证后勤不断,才能击败实力占优的曹操。

刘备死后诸葛亮更是总理蜀汉军政大权,在他治理下蜀地富足,用人得当,政局安定。陈寿评之为“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可见对其能力的肯定。

然而庞统除了谋略之外其他能力并不显著,担任耒阳县令时政务荒废,被刘备免官。还是鲁肃出面斡旋,说他不善于治理地方,但是擅长辅政,才得以被刘备重用。

所以在综合能力上,庞统远不如诸葛亮。刘备带他去益州而把诸葛亮留在荆州,就是看中了诸葛亮的综合能力强,可以独当一面,庞统就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