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对秦钟的态度和情感为什么会大转变呢?

清心一栈


秦可卿、秦钟都与秦朝秦始皇有关,反映了作者对秦始皇功绩的敬仰,“秦可卿”就是言秦始皇是治理国家的楷模;“卿”就是治理国家的卿相。秦钟,就是对秦始皇的敬仰钟情。秦始皇是反对儒学和儒学文化教育并实施了焚书坑儒镇压儒文化的。为什么要镇压儒?因为儒学是虚学或书学,是脱离生产生活实际的空洞虚伪唯心之学。秦始皇强国强族伟业需要的是能干实业的技术人才,不需要讲好话善辨的空洞舌战之才。秦钟陪贾宝玉读书,就是贾母(真)让其导引宝玉从虚伪文化到实文化的;秦钟导引闹学堂就是要反对儒学文化教育的虚伪虚假不务实与生产实际脱离的文化教育,所倡导就是致富,也即“金荣”。秦钟是宁国府的“好亲戚”,就是言秦钟,也即重视实业,重视科学技术与强大的国防建设有密切的关系;宁国,就是强大的国防。空洞虚伪的儒文化是换不来或孕育不来强大国防的。“秦钟”,也可以分享解成“秦金中”,就是言秦始皇以金属制造为中心,为国家文化发展的主流方向。


魏永臣550


贾母初见秦钟,因为秦钟“形容标志,举止温柔”,“心中十分欢喜,便留茶留饭”,还送了秦钟许多的礼物。后来秦钟将死,当贾母听说贾宝玉要去看望快要咽气的秦钟时,她冷冰冰的说:

“好生派妥当人跟去,到那里尽一尽同窗之情就回来,不许多耽搁了。”

读者朋友们都知道,贾宝玉和秦钟不只是同窗关系,他们早已经超越了同窗、超越了辈分,他们应该是“情人”关系。秦钟未生病之前,贾宝玉与他好的蜜里调油同床共枕无话不谈,什么都能拿出来一起分享。

贾宝玉与秦钟如此之好,为什么秦钟死后,贾母的态度让读者感到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呢?书妆以为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贾母和贾宝玉对秦钟本来就不是什么真心

贾宝玉之所以喜欢秦钟,是因为秦钟长的好看。《红楼梦》第七回贾宝玉与秦钟初相会,作者评价:“不因俊俏难为友,正为风流始读书。”表明贾宝玉与秦钟之间原本就没有什么真正的情谊,不过是皮肉之交罢了。

贾母对于秦钟的喜欢,也是始于美貌并且止于美貌的。

所以,秦钟活着的时候,美貌存在,贾母与贾宝玉就喜欢;秦钟死后,承载美貌的肉体消失时,贾母与贾宝玉就无从喜欢了。

贾母因为年龄大阅历丰富能一眼看到答案,所以,一听说秦钟要咽气,马上就知道秦钟已经没用了。贾宝玉因为年龄小,他“伤心”了很多天之后才忘掉秦钟。

贾宝玉对于秦钟的绝情,是从他自己嘴里说出来的。贾宝玉对柳湘莲说:

“我只恨我天天圈在家里,一点儿做不得主,行动就有人知道,不是这个拦就是那个劝的,能说不能行。虽然有钱又不由我使。”

我们知道,贾宝玉自从搬到大观园之后,常常“只在外头鬼混”。贾宝玉不但让茗烟陪着他去过袭人娘家,而且在王熙凤生日当天,“遍体纯素”外出烧香祷告了。也没见贾母与贾政夫妇怎么他。

意思是贾宝玉完全有人身自由。

晴雯生病时,贾宝玉给晴雯请大夫,怡红院的床底下可是有很多的银子呀。书中写道:

那婆子站在外头台矶上,笑道:“那是五两的锭子夹了半边,这一块至少还有二两呢!这会子又没夹剪,姑娘收了这块,再拣一块小些的罢。”麝月早掩了柜子出来,笑道:“谁又找去!多了些你拿了去罢。”

本来给胡大夫一两银子就够了,但是贾宝玉和麝月却拿出了二两半!

给秦钟修一次坟需要花多少钱呢?柳湘莲说只需几百钱即可!

意思是如果贾宝玉愿意,他的钱可以给秦钟修好多次坟。

读者朋友们不要只听贾宝玉怎么说,从他的嘴里说出来全是他的无奈。其实他就是不想再为秦钟做事情而已。贾宝玉与薛蟠、戏子、妓女喝酒,他可以抬脚就走,贾母何曾揽过他?

所以贾宝玉不但行动自由,而且有许多钱可以让他随便使。

二、秦钟只是贾宝玉的一个玩物而已

秦钟在贾府被人称为“小秦相公”,这个称呼就暴露了秦钟在贾府的身份,也暴露了他在贾母贾宝玉心中的地位。秦钟对于贾宝玉,就像胡斯来单聘仁卜固修对于贾政一样,是“相公”而已。贾母把秦钟当成为了在贾府蹭油水而出卖自己的人。

这都是统治阶级的“强买强卖”。

我们知道,秦钟初见贾宝玉,是贾宝玉提出一块上学,后来是贾宝玉提出要称兄道弟的。意味着秦钟是被贾宝玉拉下水的。贾宝玉打着友谊的幌子,把秦钟当成了他的蛮童。

可怜秦钟死前都没有醒悟,不清楚自己在贾宝玉和贾母的心里究竟是什么意义。

秦钟死前苦苦哀求鬼判,为的就是让他再见贾宝玉一面,为的就是要把他的肺腑之言告诉贾宝玉。秦钟是真心实意的为了贾宝玉好。

宝玉忙携手垂泪道:“有什么话留下两句。”秦钟道:“并无别话。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显达为是。”

可见秦钟对于贾宝玉是掏心掏肺的,只要能对贾宝玉好,他什么都能做。但是秦钟不知道,贾宝玉已经抛弃他了,“有什么话留下两句”,意思是贾宝玉已经想快点诀别了,因为外面还有美貌的活人等他玩。

这两点其实是一个意思,那就是贾母对秦钟本来就不是什么真心喜欢,她本来就知道秦钟只是贾宝玉的一个相公(玩物)而已。

当秦钟被贾宝玉玩死,对贾母来说就再也没有利用价值了,所以也没必要再伪装出一副热情的脸孔了。

从秦可卿秦钟的死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和富人交往就像雨天里蹭别人的雨伞,本来是想着避免淋雨,结果反而被淋的更湿。穷人与富人交往,表面上看穷人得到了一点小便宜,实际上你根本不知道你失去的是什么。因为富人不是傻子,人家怎么会舍得让自己吃亏!

不管什么人,只要搭上贾宝玉一脚就踏入了鬼门关。自从贾宝玉睡了秦可卿的床,没有多久,秦可卿一家三口全部毙命。


十点书妆


贾母一开始很喜欢秦钟,待秦钟就像对待自己重孙子一样,经常嘘寒问暖,还资助他衣物银子。贾母起初对秦钟好,出于多方面的原因:

1. 爱屋及乌。

秦可卿是贾母最满意的重孙媳妇,无论人品还是办事能力,贾母都很中意。而秦钟作为她的弟弟,自然贾母也信得过。

贾宝玉很喜欢秦钟,宝玉可是贾母的心肝肉儿,只要宝玉说秦钟好,老太太就不会有异议。就好比我们现在的爷爷奶奶,孙子喜欢的东西,千方百计都要给他们弄过来,单纯就是为了讨孩子欢心而已。

何况秦钟进贾府时,表现规矩,说话脸红,容易害羞,在众人眼中人畜无害,一派老实孩子模样。俗话说,行要好伴,住要好邻。贾母心想,留下秦钟给宝玉伴读,总好过宝玉被茗烟这类爱惹事的仆人带坏。

2. 秦钟相貌不凡,讨人喜欢。

还记得宝玉和秦钟第一次见面的场景,宝玉暗自赞叹秦钟,“天下竟有这等人物!如今看来,我竟成了泥猪癞狗了。”

贾宝玉长得这样精致的男孩子,在秦钟面前,都说自叹是泥猪癞狗,秦钟到底是怎样的神仙姿容?才会让宝玉自叹不如!当初,曹雪芹描写宝玉的相貌,可谓用尽世间华丽的词藻。而在《红楼梦》中,对秦钟的相貌描写并不多,大家比较一下,谁更帅?

第三回 宝玉外貌描写

第七回 秦钟外貌描写

按照王熙凤的说法,秦钟相貌在宝玉之上。

所以,不仅仅是贾母,连王熙凤和丫鬟仆妇都喜欢秦钟,毕竟秦钟起初,一派人畜无害的天真模样,见了人就作揖问好,别人问啥就答啥,表现得十分拘谨守礼。

3.王熙凤和秦可卿私底下关系还算好,在《红楼梦》第八回中,就在贾母跟前替秦钟说好话。

王熙凤之所以帮秦钟,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秦可卿也是能干人,王熙凤欣赏她,俩人之间既是妯娌,却更像闺中密友,没事一起打打牌,聊聊八卦,交流当家的方法,自然而然就成了要好的朋友。朋友的弟弟,她哪有不帮衬的道理。

另一方面,王熙凤选择帮秦钟说话,是为了讨宝玉欢心,宝玉想要跟秦钟一起读书,她便极力促成此事。作为贾母的心肝肉儿,宝玉开心了,贾母就高兴,王熙凤在贾母那儿,自然也讨好得宠。

贾母后来为何对秦钟态度冷淡?

1. 秦钟出身寒门,贾府对于来投奔的穷亲戚,态度一贯敷衍,高兴就赏,不高兴就当没看见,态度总是忽冷忽热。

秦钟的父亲年纪大了,秦钟又还是个孩子,秦家也顶多算个小门小户,在秦钟父亲百年之后,家里的情况说不定还要更糟糕。

仔细回想,当初刘姥姥为了一大家子的生计,去贾府借银子,贾母和王夫人,自然不会降低身份,去见她这种农妇人。

我们再来看看王熙凤对刘姥姥借钱的态度。

王熙凤疏懒的拨香灰的动作,以及慢吞吞一句,“还不请进来”,曹雪芹《砚脂斋评石头记》如是点评:这种无所谓的语气,道尽天下富贵人对穷亲戚的态度。

像贾府这样的豪门贵族,他们看不起穷人。所以无论是贾母,还是王熙凤和王夫人,他们对待穷亲戚的态度,高兴的时候赏你几两银子几匹布,不高兴的时候压根儿不会让你进门。他们一方面乐善好施,一方面大致也就略略地敷衍人情而已。

再者,秦可卿死后,秦钟彻底跟贾府半毛钱关系都没了。日子一长,秦可卿指不定都被大家遗忘在脑后,更加没人会去关注秦钟。所以,贾母自然而然也就冷淡了秦钟。

2. 贾府私塾里的学生传谣,说宝玉和秦钟有龙阳之好。宝玉为维护秦钟,大闹学堂,回去几乎被贾政打死,差点将贾母气晕。

同样身为男子,宝玉和秦钟为何传出绯闻?

秦钟虽为男子,却天生一副女儿家的腼腆之态,和宝玉同进同出,同起同坐。秦钟若是耍性子,宝玉就耐心去哄,言语缠绵,看上去就像是男人体贴女人一拌。因此,才生出俩人“恋爱”的绯闻。

毕竟贾府私塾里边,本身就风气不正,加上呆霸王薛蟠来学堂之后,在这里不读书,就是养男伴,带得学生们全都不正经了。

贾府私塾里的学生,没事就在那里八卦,谁和谁有一腿。最终引发了金荣,宝玉,还有秦钟等人的打架事故。

事故经过:秦钟和薛蟠的旧相好“玉爱”,在下课后,偷偷跑到厕所说悄悄话,被碎嘴的金荣看到了,笑话他们俩个“有事”,秦钟找宝玉去哭诉,说要赶走金荣,宝玉也像个男子汉一样要为秦钟撑腰。宝玉的仆人茗烟起头,丢墨缸砸金荣,却砸了贾兰他们,贾菌气不过,要砸金荣却不小心砸到宝玉桌子上,反正就是一发不可收拾,好事的人一窝蜂起,把学堂都要掀翻了!

秦钟和宝玉太过亲密,都传出谣言了,还害宝玉挨打,贾母都看在眼里,从那时候起,贾母对秦钟估计就没好感了。

3. 秦钟原本自视甚高,后来渐渐在贾府这“富贵地,温柔乡”腐化变质了。

秦钟,谐音“情种”,天生多情。不论是他姐姐秦可卿还是秦钟自己,都是英年早逝。

刚入贾府的秦钟,是清高得连贾宝玉都要自愧不如的人。可是后来,在贾府呆久了,他逐渐变得言语轻佻,行为放浪,甚至不尊重女性。

在《红楼梦》第十五回,秦钟甚至当着宝玉的面,言语轻浮,调戏了一个农村女娃娃,后来,又在水月庵和尼姑智能儿背地里偷偷幽会。

为了跟智能儿多缠绵几天,甚至教唆宝玉,去请求王熙凤在水月庵多停留几天。这哪里还是原来那个见了生人会脸红的小秦钟呀!

仔细想想,贾母也是精明人,作为最疼宝玉的人,她心里,肯定不希望宝玉和这样轻浮的浪荡子交朋友,万一带坏宝玉怎么办?

宝玉可是贾府的继承人,目前主要的任务,就是认真读书,而不是像秦钟一样早恋,甚至和出家人有染,要知道,这样的行为是很败坏名声的。

因此,在秦钟临死前,贾母嘱咐宝玉,“去尽一番同窗之谊即可。”秦钟死了,贾母似乎一点儿也不伤心。秦可卿死了,和贾家的关联就断了,死了秦钟这个外人,还是一个人品不咋样的人,贾母自然漠不关心。

总之,贾母对秦钟态度和情感的大转变,从一开始热情地待他如重孙,到后来愈发冷淡。

一方面因为贾母的重孙媳妇,也就是秦钟的姐姐秦可卿早逝,秦家和贾家,也就没了姻亲关系。另一方面,也是秦钟本人到后来,人品愈发不行了。给宝玉伴读,却没带个好榜样,反倒自己被贾府的富贵荣华腐蚀,这样一个丰神俊朗的人物堕落了,当真是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