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看完旧版《三国演义》后,不想看新《三国》了?

未来特兰克斯丶男


旧版的在此称之为《三国演义》拍摄于1994年,新版的称之为《三国》拍摄于2008年。

两部电视剧都取材与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但是经过时间的洗礼,94版的《三国演义》朋让人容易接受。为什么《三国演义》比《三国》更受欢迎?下面是分析的几点原因:

第一,两者的创作态度不一样。

创作态度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刚刚进行改革开放,学术学风都比较严谨,对古代文化的研究也更加细致,所以《三国演义》的导演与编剧们的作品也十分精彩。

进入新世纪后,学风相对于世纪前已经开放了许多,而且中国的资本崛起,影视剧文化在资本的推动下逐渐流俗,氛围也相对浮夸。《三国》为了顺应市场,也是环境的因素造就了其结果。

第二,《三国》中的阴谋论甚嚣尘上。

在新三国拍摄期间,大众就行于对历史的重新解读,尤其在《百家讲坛》中对众多历史人物的重新架构也影响了《三国》的人物关系的建立。比如:曹操与司马懿充满心机的对话;孙权对周瑜的猜忌;张飞前期对诸葛亮的排挤等等。试想一下,三国的各个机构都如此上下猜忌,如何造就他们各自的功名呢?

相反,《三国演义》就充分的表现出各个集团的领导者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领导特点,比如:刘、关、张三人的义重情深;孙权对鲁肃、周瑜、吕蒙、陆逊的信任;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等等。

第三,演员对剧中人物的领悟

不得不吐槽《三国》对人物的刻画肤浅、浮夸,严重影响了书中人物在大众心目中的既有认识。如果说新三国拍的是历史剧,那么剧中的“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空城计”等演义中的故事就应该避免,然而并没有,而且用了更精彩的战斗画面着重彰显。

而《三国演义》更尊重原著,剧中的个人物大体符合书中的描写,比如: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周瑜、孙权等等人物的刻画深入人心,而且演员的表演透露出古风古韵,深受观众喜爱。

第四,对台词的改编

《三国》采取的是纯粹的白话文,虽然容易理解,但是丢失了古风的味道。而且有很多不必要的解释,比如:曹操绞诏、对华雄的解释、煮酒论英雄的啰嗦等等。

《三国演义》的台词,虽然采取明末清初的半白半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但是但凡有语文功底的同学都可以明白,不明白通过查询问答也可以很容易弄明白。关键是其表述抑扬顿挫如闻雅乐,比较著名的片段有:曹操横槊赋诗;刘备三顾茅庐;曹操败走华容道;诸葛亮怒骂王朗等经典片段。

总结

我们所追求的一定不是电视剧对原著的还原程度,而是拍摄出来的作品是否能够自洽和符合大众的脑补画面。而新三国过于出格,严重破坏了《三国演义》书籍、以及我们对三国人物的想象,不论是人物外貌、性格还是台词、动作。

三国所处的时代是群雄竞起的时代,华夏大地正发生着巨大的动荡和变革。但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由此中国从多国无序经过百川归海走向一体。

当然,原因还有许多,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探讨。

当然还有其他的许多原因,大家可以在评论区探讨。


文史生


翻拍新版三国简直是浪费钱财,新版红楼梦更是底下!


cnog程


与先入为主有关,但是更重要的是老版三国演义太经典了,比较贴合读者心目中的三国,无论是演员的演技还是取景、音乐,播映后都深入人心。

新三国和人们理想中的三国差太远了,不能让人太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