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拼图》:认识自己的性格特点,打通内向与外向者沟通的壁垒


办公室小文和丽丽是两个好朋友。

最近,她们因为一件小事发生了不愉快。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小文班上一个男生脾气暴躁,在教室里追着另一个女生打。小文批评男生,这个男生不停顶嘴。小文教育一句,男生就回两句甚至三句。小文气得脸涨得通红。

热心的丽丽在一旁了解清楚前因后果后,看不惯男生的表现,上前主动当起了“代理班主任”,严厉批评男生的行为。男生很快向小文老师认错了。

但令丽丽费解的是,自己仗义站出来替小文帮忙,小文自始至终站在一旁没说一句话。最后处理完毕才轻描淡写地对她说了一句“谢谢。”丽丽抱怨自己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不该多此一举。

其实,小文和丽丽都是待人真诚的人。为什么会因为这样的小事起冲突呢?

最近,读了西尔维娅·洛肯博士写的《性格拼图》一书,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性格差异。


西尔维娅·洛肯,是德国语言学博士,企业培训师,在德国学术交流资讯中心从事过多年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有意思的是,洛肯博士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安静的内向者。

《性格拼图》这本书,主要致力于在内向和外向的人群之间寻求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作者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性格内向与性格外向的人的优势与障碍,再介绍了这种性格差异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以及内向型和外向型人群如何与自己及对方相处。

性格总是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生物遗传、社会环境以及个人意识的探寻,可以分为外向、内向与混合型。

内向与外向性格的区别

第一个差异:对刺激的敏感度。

外向的人通常更擅长应付外界环境的影响,在交流等活动中获得乐趣。喜欢积极行动,平均运动量较多。

内向的人喜欢安静,更偏爱内心世界思考分析的过程,喜欢在几乎没有外部影响的环境下工作。

第二个差异:追求风险还是安全。

外向者大脑中多巴胺含量较高,好奇心强,让人寻求变化,热爱挑战和冒险,渴望奖励等。

内向者体内乙酰胆碱含量更高,喜欢和事物保持距离,自我保护意识强,注意力集中。

内向与外向性格的双重性。

不管是内向者还是外向者,性格像是事物的两个方面,都具有两重性,即:优势和障碍。

他们各自的优势表现为十个方面:

内向的优势

谨慎:感知预测风险

自我探索:交流追求意义、深度和质量

专注:

持续专心做一件事

善于倾听:收集和处理信息,从中获取结论

安静:不受外界刺激的影响,追求专注、放松、明确。

善于分析:解析关联,进行复杂的结构划分和系统规划。

独立:按照自己的原则自主独立生活,给予他人独立的空间。

持之以恒:面向内部的力量,长时间,具有耐心地坚持一件事。

擅长写作:相比口头交流,偏爱和擅长书面交流。

具有同理心:为他们人着想,将共同利益放在首位。

外向的优势

勇敢: 敢于冒险以实现目标

热情:因外部刺激而情绪高昂,影响他人

灵活:适应新状况的能力强

善于展现:顺畅且具有说服力地传递信息

敏捷:不需要长时间思考,能快速活跃起来。

行动力强:面向外部的力量,将意识转化为行动,改变环境。

关心他人:融入集体,给予并获得积极反馈。

有自发性:获得新信息或者面对诱人的前景时,做出新决定,改变策略。

擅长讲话:相比书面交流,偏爱和擅长口头交流。

善于应对冲突:能够应付棘手的题目,找到解决方案。



同样,内向者和外向者具有以下障碍,造成他们在完成计划和沟通交流中的困难。

内向的障碍

恐惧:过于小心而限制行动和决策。

过于注重细节:在细节中迷失自我,忽视整体联系和重点。

易于受刺激:在过多、过快、过于嘈杂的刺激中感到不堪重负。

被动:

维持现状,即使会带来负面的结果。

逃避:通过后退的方式避开困难。

过分理智:轻视感觉,过度看重理性。

自我否定:否定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或者给予负面评价。

固执:与他人的交往中倾向静止,从维持习惯中获得舒适感。

孤僻:喜欢将人际交往中的频率限制在较低的水平内,面临与社会隔绝的风险。

害怕冲突:无法积极面对冲突,因此承受更多的压力。

外向的障碍

轻率:由于自视过高、草率行为,将重要的事物推向风险之中。

马虎:草率、不彻底地处理人际关系和事务。

缺乏耐心:当外界刺激消失的时候,感到无聊。

过度展示自我: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来展示自己,以求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攻击性强:通过攻击行为消除困难。

冲动:注重自由外放的情感表达,低估理性。

自我中心:将自己的特点和需求置于中心位置,要求别人配合自己。

容易分心:与他人的交往中,喜欢在不同的题目之间进行转换,专注力不足。

自我回避:依赖于外界的反馈而对自己做出评价

压迫感强:给别人制造压力,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或利益。


认识到了性格内向与外向者的区别,知道它们存在的优势与劣势,能帮助人们对周围的人和她们所做的事有更多的理解。

从小文和丽丽的小冲突中,小文作为内向者,她是不太擅长应对冲突的。面对学生打架的突发事件,她不能迅速组织语言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同样,对于丽丽的帮助,她也只能用简单的“谢谢”表达心意。

而丽丽是外向者,她擅长面对冲突,迅速组织语言让那位男生认识到了错误。她热情,在小文处理问题感到费力的时候“拔刀相助”,但她又渴望得到“语言奖励”这样的强刺激。

细思同事之间、同学之间、甚至是夫妻之间的冲突,往往并不是由于人“本性的坏”引起,而是性格不同导致。

内向者与外向者共同合作,形成强大的团队。

洛肯博士在书中强调,内向者和外向者之间的重要任务是:认识差异,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外向者可能被内向者误解,内向者也可能被外向者误解。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在感情上会被与自己气场相似的人吸引。但同时,我们也要移开理智来学会认识和理解性格的差异,学习不要将自己的标准绝对化,不假思索地对人做出判断。

内向者与外向者就像骆驼与羊,各有优势,各有障碍。《性格拼图》一书中强调的不是如何克制自身的短处,而是尽可能发挥自己的长处,拓展自己的舒适区。在集体当中,如果根据不同的性格特点,做到人尽其才,那内向者与外向者围绕着共同的目标,就可以做到“殊途同归”。

记得多年以前,学校有两个老师配合做课,比赛屡屡获得省市级的奖励:一个老师性格外向,擅长演讲,擅长应变;另一个老师性格内向,擅长思考,做事谨慎。于是,内向者主要在后台设计教案、制作课件,由于思维缜密,细节追求完美,因此设计的教案有很多亮点。外向者则登台执教,因为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超强,她课堂上还会有精彩的生成。

这样的配合,真是“珠联璧合”。

当内向者和外向者都充分认识自己,运用各自的视角和优势,发挥长处通力合作,就能完成具有创新性的优秀成果。

外向的史蒂夫·乔布斯和内向的斯蒂夫·沃兹尼亚克一起创立了苹果公司;内向的希拉里和外向的克林顿联合彼此的优势,成为掌握美国最高权利的政坛伉俪;内向的奥巴马和外向的妻子米歇尔也算是完美组合。

性格外向者和性格内向者就像世界上的男人和女人一样,各有各的特点,他们共同让世界多姿多彩。试想,如果西天取经路上,都是唐僧、沙僧那样的内向者,或者都是猪八戒、孙悟空那样的外向者,只怕不但到不了西天,还会早早憋闷或者闹腾得死在半道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