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妈妈得了“甲减”,对小宝宝有影响吗?

甲减也就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简称,是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缺乏或作用不足或缺如,或甲状腺激素生理效应不好、生物效应不足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对于一些已经怀孕的的女性来说,她们非常担心的问题就是甲低怀孕是否对胎儿有影响。

那么,孕妇甲减对胎儿有何影响?如何安全度过孕期?


孕期甲减增加不良妊娠和胎儿风险

孕期甲减对胎儿有何影响?对孕妇来说,妊娠期临床甲减可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如早产、流产、胎盘早剥、低体重儿等,同时,它还可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神经反应能力及运动能力等。

这是因为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其分泌的甲状腺素参与身体的生长发育和各器官系统的代谢调节,其中,也是胎儿脑神经发育所必须的激素。

妊娠20周前是胎儿第一个脑快速发育的阶段,而又因胎儿的甲状腺素至孕12周才开始分泌甲状腺激素,20周以后甲状腺功能才开始完全建立。

因此,在妊娠20周以前,胎儿生长发育所需的甲状腺激素几乎完全都是主要靠母体输送的,在这段时间里,如果孕妈妈自身体内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话,就能够保证有足够量的甲状腺激素通过胎盘输送给胎儿,以满足胎儿的第一个脑快速发育期对甲状腺激素的需求。

但是,由于妊娠期母体对甲状腺激素的生理需求增加,甲状腺在这种“应激”状态下,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相应的妊娠期变化,就有可能会发生妊娠期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

在妊娠的各个时期,母体的甲状腺素一旦减少,即便是轻微的或短暂的减少,也可不同程度地影响到胎儿的脑部发育,且这种损害多是不可逆的,表现为日后儿童期患儿身材矮小、智力低下,即俗称的“呆小症”。


甲减孕妇如何安全度过孕期?

孕期甲减可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为了减少这些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应做好孕前及孕期保健:

1、建议妇女在孕前应将机体调整到一个最佳状态再怀孕,将孕期保健提前到孕前。

对于准备怀孕的甲减女性,切忌在准备怀孕前或妊娠期间擅自中断甲状腺激素的治疗,以免随意停药后原来消失的症状又再次出现,对脏器造成不可逆的损害,而是应该告知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需要调整药物,使其在孕前甲状腺功能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将机体调整到适宜的状态再备孕,并在妊娠过程中做好随访、监测。

2、妊娠期间要做好产检,倡导对所有孕早期的妇女进行甲状腺激素和自身抗体的筛查,而不仅仅是有甲状腺疾病史或有相关家族史或有相应症状的计划妊娠女性才进行甲状腺功能的检查,监测好她们体内的TSH、FT3、FT4和TPOA等水平,根据TSH是否在特异参考范围内,评估甲状腺的储备、代偿功能是否正常。

一旦出现异常,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3、对于既往没有甲减病史,但在妊娠期新确诊的临床甲减,有些孕妇担心药物治疗会对胎儿有影响而拒绝接受治疗,这种做法对母婴来说都是不安全的,应该立即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尽可能尽快地让机体调整到一个最佳适宜继续妊娠的状态。

对于抗体阳性、而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孕妇,则可以治疗也可以不治疗。但是,需要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因为在妊娠过程中,甲状腺功能仍是有恶化的可能,在监测过程中一旦出现血清TSH超出正常范围时,应立即给予治疗。

卫士一贯主张对单纯的甲状腺抗体阳性孕妇和单纯的低甲状腺素血症孕妇进行左旋甲状腺素的替代治疗。因为,如果几年后确定这些孕妇应该接受治疗,那么,现在没有接受治疗的孕妇怎么办?而且,这种治疗无论是否有益?绝对无害呀。

最近,在微博和微信咨询的妈妈特别多,许多都是关于该不该补碘的问题。准妈妈到底要不要补碘?采取什么方式补碘?每天应该补多少碘?补碘要持续到什么时候?这一连串的问题都应该有一个可信的答案。那么商家通过媒体或网络等宣传的N种补碘说法,孕妇该不该信?

研究发现,女性孕前和孕期补碘有助于提高宝宝智商和健康。多项研究报告认定,母亲孕期缺碘,新生儿智商可降低10--20分。另外,孕期严重缺碘会导致儿童精神障碍及发育迟缓,智商偏低。世界卫生组织和欧洲食品安全局等国际组织建议,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除食用碘盐外,每天应额外补碘150-200微克。那么,甲减孕妇要吃加碘盐吗?吃了碘盐还要补碘吗?医生为什么没叫孕妇补碘?


碘缺乏对妊娠女性、胎儿和婴儿的影响

妊娠女性严重碘缺乏可影响妊娠女性和胎儿甲状腺激素合成。血清甲状腺素水平降低可刺激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导致妊娠女性和胎儿发生甲状腺肿。严重碘缺乏可导致妊娠女性流产率、死产率及围产期婴儿死亡率升高。由于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是确保胎儿大脑神经元迁移和髓鞘形成的基础,虽然在整个妊娠期胎儿都需要获得足够的甲状腺激素,但在妊娠的第1~5个月尤其重要。妊娠女性严重碘缺乏可导致其后代的认知功能下降,出现克汀病。

当某地区妊娠女性群体的尿碘中位数为50~150μg/L时,可认为存在轻度到中度碘缺乏,该人群可能出现甲状腺肿,其后代的认知功能同样可受到影响,可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等。

1、碘是人体的微量元素,也是制造甲状腺激素的原材料,甲状腺激素对胎儿和婴幼儿的身体和智力发育十分重要。如果胎儿或婴幼儿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势必会降低宝宝智商,可能还会引发“呆小症”,即患儿会出现吃奶差、嗜睡、表情呆滞,不爱笑等症状。

2、在碘缺乏地区,临床上经常会发现孕妇甲状腺和胎儿的胎盘出现争夺碘的情况,并且是胎盘劣势明显。因此,缺碘地区,女性在怀孕期间补充碘,可以有效的防止婴幼儿发生碘缺乏病。

3、当然了,如果母亲体内有足够的碘供应的话,胎儿一般是不会发生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的。除非是胎儿有先天性甲状腺缺陷或发育不良,这种情况一般很罕见。


“全民食盐加碘政策”的背景你知道吗?

十几年前,为解决中国7亿多人口缺碘问题,国家公布《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要求除八个高碘地区外,其他地区食用盐均需强制加碘。

碘缺乏不仅会引起甲状腺肿大,而且还会影响到身体(包括体重、身高)和智力的发育。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我国才推行了在食用盐中加碘的方法,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措施。


食用碘盐后孕妇就不用补碘了吗?

鉴于世界各地食物来源不同,应根据各地的饮食模式和碘盐食用情况,制定相应的策略,以确保女性在受孕前、妊娠期和哺乳期有适当的碘摄入。

由于难以确定每个妊娠女性或哺乳期女性每日究竟摄入了多少碘,美国甲状腺学会(ATA)推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每日至少应该摄入250 μg碘。为了确保那些计划妊娠、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能够达到每日摄入250 μg碘的总量,ATA又同时推荐应该每日口服含150 μg碘的营养补充剂。因为,碘盐和日常食物能够每天提供100微克碘。这种营养补充剂中所含的应为碘化钾,而不是用海藻、海带等做成的制品,后者中的碘含量不稳定。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食物补碘不靠谱”的原因。


可以多吃海带补碘吗?

现在大家明白了吗?正常吃碘盐,每天只能提供最基本的碘碘摄入量(100微克)。这个量只能满足妈妈自身对碘的需求,不能满足胎宝宝的对碘需求!对于孕妇、哺乳妇女来说,每天应该摄入的碘应该是250-300微克。

有人会说我多吃点海带不是一样可以补碘吗?前面说了,这些食物中的碘含量不稳定。而且,谁每天能吃几百克海带?能每天吃吗?

补碘一定要采取药物补充法。食物补碘不靠谱,食物补碘只能作为辅助手段。

有一个宝妈说,她怀孕时妈妈给她买了一纸箱海带,整个孕期天天吃,一点都不缺碘。可是,现在看到海事都想吐。我就问她,听到“海带”这俩字想不想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