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各类北伐中,哪一次成果最大?

亘古怀念说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次北伐中,晋末的刘裕北伐成果最大,可以说离完全收复中原仅一步之遥。

在长达三百七十多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先后发生过数次由南方政权发起的北伐行动。比如东晋的祖逖北伐、庾亮北伐、殷浩北伐、桓温北伐、刘裕北伐;宋齐梁陈四朝的元嘉北伐、陈庆之北伐、太建北伐等等。

而在这历次北伐当中,刘裕北伐的成果是最大的,最成功的。

其实,在南方各朝代当中,东晋的北伐行动最为频繁!自晋朝宗亲司马睿衣冠南渡,建立了东晋后,东晋君臣就没停止过北伐中原的军事行动。只可惜,东晋的历次北伐虽然都取得不同程度的成果,但却始终没能彻底完成对中原的收复。而这其中,离成果最接近的,就当属刘裕北伐了。

宋武帝刘裕素有南朝第一帝之称,是南朝的开创者。在废晋立宋之前,他可是东晋王朝最为倚重的名将。公元409年,北方的南燕发兵侵扰淮北,刘裕便以此为由兴师北伐。

刘裕率领晋军一路高歌,先后消灭了南燕、后秦等国;降服仇池、大破北魏,相继收复了淮北、河南、山东以及关中等地,并且成功光复了洛阳、长安两京。因此,刘裕北伐实际上已经无限接近成功,他收复了中原的绝大部分地区。

只可惜,北伐的尾声,刘裕将精力转回到夺权上面。同时,又在任命关中守将上面犯了不必要的错误。刘裕明知麾下的王镇恶和沈田子二人之前有很深的矛盾,却安排两人镇守刚收复的关中要地。而且自己的幼子刘义真掌握全局,而没有留下老成的将领压阵。

最终,晋军因为内部不和,指挥混乱而全军覆灭,不光使关中之地得而复失,而且还损失了王镇恶、沈田子、傅弘之、朱龄石、蒯恩等众多有实力、有经验的新锐北府将领。

但抛开刘裕最后的错误安排不说,刘裕北伐还是可以称之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具成功的一次北伐行动。正如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所称赞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这些历史要读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从东汉末年的诸侯割据到三国鼎立,再到东西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王朝逐渐失去对北方领土的控制,不得已撤退到南方。历史上被统称为南朝,后来南朝组织过几次北伐,我认为成果最大的还是刘裕进行的北伐。

东晋自从衣冠南渡,在南方重新建立政权后,长期处于偏安一隅,不思进取的状态。虽然也进行过一些北伐,但是成果都不是很理想。

东晋元兴二年,积蓄力量的刘裕击败篡权称帝的桓玄,拥立晋安帝复位,控制了朝政大权。同时刘裕为了提高自己的声望,牟取更高的权力,开始积极筹划北伐。

此时北方还是几个政权并存的状态,其中南燕因为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奸臣当道,社会混乱,刘裕看到这个机会,决定起兵,正式开始北伐的历程。

刘裕经过前后2次北伐、一举灭亡南燕和后秦,大败北魏。收复了河南、山东、关中等地区,一度光复了长安、洛阳两都,取得巨大影响,黄河以南的疆域尽入版图。唐代史学家朱敬则后来称赞此次北伐:

“西尽庸蜀,北划大河。自汉末三分,东晋拓境,未能至也。”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也称赞刘裕的北伐: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由此可知,刘裕的北伐取得的成果是非常巨大的,在这之前的北伐都没有取得刘裕北伐的成果。刘裕北伐改变了汉族政权自西晋灭亡以来的孱弱形象,巩固了汉族政权的统治,华夏文明得以延续,取得了很大的历史功绩,是值得后世肯定的。

欢迎给我点赞,评论,希望和大家一起讨论历史,谢谢。


罗宾说历史


我是白龙赤子,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导语

魏晋南北朝时期,自西汉统一以来,中国古代社会又陷入了混乱阶段。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接着是“董卓之乱”、曹操打败袁绍的“官渡之战”、孙刘联盟打败曹操的赤壁之战,后来,蜀汉、东吴、曹魏三大集团于三世纪二十年代初期,纷纷建国,开启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代。但是好景不长,随着司马氏势力的上升。正始十年(249)年,经过司马氏精心的策划,发动了“高平陵政变”,曹氏的权力转移到司马氏的手中。

公元265年,司马炎建立西晋。不久,司马氏统治集团的内部出现拙劣的领导人,那就是“白痴皇帝”司马衷,加上皇后贾南风的倒行逆施,终于导致了“八王之乱”,此时的全国形势已经一片大乱。304年,成汉和前赵政权的建立,从某种程度上说明西晋统治的崩溃。317年,西晋皇室成员司马睿建立东晋,意味着中原王朝北方的统治丧失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一大批仁人志士要求北伐,恢复失去的山河,但是大多效果一般。这些北伐包括祖逖北伐、桓温北伐和刘裕北伐等等。北伐当中,最有成果的当属桓温北伐。

1.桓温简介

桓温,字元子,龙亢(今安徽怀远)人。桓温的祖上是官宦世家,其父桓彝曾参加镇压“八王之乱”的战争,声名鹊起。桓温是桓彝的次子,深受其父喜爱。桓温曾先后参加平蜀之战、三次北伐等魏晋南北朝的重大历史事件。

2.桓温北伐的背景

桓温北伐以前,已经有了几次北伐,其中包括祖逛北伐(闻鸡起舞的成语来自他)、殷浩北伐等。祖逖的北伐以王敦之乱的爆发而收场,殷浩的北伐被姚襄所打败。永和三年(347),桓温领导的平蜀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多次上书北伐,得到了皇帝的同意。

3.桓温北伐的过程

桓温北伐总共有三次,对北方政权的打击较大。①永和十年(354),桓温率军开始北伐,兵分三路,进军关中。这次北伐前期取得了一定的优势,后期桓温急于建功立业,而不是攻取长安,被前秦天才的政治家王猛看穿,最后以补给不足而撤兵。

②永和十二年(356),桓温开始第二次北伐,这一次北伐取得关键性的成果是拿下了洛阳。但是,后来不料被前燕抢走了。

③太和四年(369),第三次北伐开始,前期拿下了徐、兖二州,成果丰硕。桓温一路高歌猛进,拿下了黄河中下游以南的所有地区,每一战都能胜利。此时的前燕慕容垂率领五万军队御敌,还得到了前秦的支援。桓温陷入了两难的绝境。同时,桓温又因商量好了的粮草没有送到,在前燕和前秦的夹击之下桓温大败,桓温的北伐以惨重的失败而结束。

4.桓温北伐的影响

桓温的北伐以失败而告终,淮河以北的所有地区又重新沦丧。

综上所述,桓温的北伐是东晋王朝南迁之后掀起的大规模的收复失地的战争。每一次的北伐前期都比较顺利,后期由于各种原因而搁置,让人替桓温感到遗憾!

结语

桓温的北伐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很有成就的壮举,代表了南迁政权收复失地的雄心。但是,桓温作为有抱负的政治人物,在北伐的过程中时刻想着建功立业的功利心态,影响了北伐的成功。另外,北伐的路程是很遥远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军粮的运输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在最后一战中,军粮不济成为了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俗语是非常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