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南北朝时,北方士族都是如何活下来的?

孙华艺


一、冰山理论。

题主是问南北朝,实际上我们可以限制在最黑暗的时间段:304年,刘渊于左国城称汉王,正式揭开了五胡乱华的血腥序幕;至439年,北魏一统北方,北方的铁围炼狱基本结束。

月关书中有只幕后黑手,叫继嗣堂,七宗五姓等士族,合纵连横而分为二宗。显宗出世,操控世俗政治,培植代理人争权。如果输掉了一切,还有隐宗。隐宗隐世不出,闷头发展潜势力,以保持传承为要,正如冰山理论,浮在水面上的势力不过其八分之一而已。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苦在朝不保夕,苦在人命如草。世家大族的庞大影响力之所以能传承数百年,其考量显然不是普通人能揣度的,可以说那是一群智慧站在时代之巅的人,将家族血脉置于个人命运之上,为此狂热到不惜付出一切。

乱世之中,独来独往、不喜求人、自尊过头、清高自赏等人绝对死得最快。

若为世家,首先便要抛弃这些性情品质。


二、投降(或者说投奔)强者。

这是最重要的办法。

不要说这些人没有骨气,再有骨气也需要懂得“顺水推舟”的道理。像司马懿同志,坚不出仕,曹操派人送了一把剑过去,马上就加入了。

无论是干脆利落的投降,还是先打后降,总之都要投降。

如干脆利落者:这一部分人本为豪族,听说有大佬起兵,立刻豪杰景从。如《三国志·卷十八》,李典家有“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后来领着众人跟随曹操;李通,“与其郡人共起兵于朗陵,从多归之”,小打小闹一番后“举众诣太祖(曹操)于许”;臧霸,收兵于徐州,聚众为帅,曹操讨吕布,率众降;许褚,虎痴,“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后“以众归太祖(曹操)”……

石勒初起未久,陷冀州郡县时,便将“衣冠人物(氏族高第才俊),集为君子营”,其最重要的谋士张宾,便在此时加入。石勒称赵王后,“重其禁法,不得侮易衣冠华冠”,以张宾为大执法,专总朝政,为僚属之首。

《资治通鉴·卷八十九》石勒袭杀王浚后,“浚将佐争诣军门谢罪,馈赂交错”,而裴宪、荀绰二人独不至,石勒威胁说“将何以逃其戮乎?”你们难道不怕死吗?然后两人一番慷慨陈词,不拜而出。而石勒反待以客礼,又因二人家无余财,说:“吾不喜得幽州,喜得二子。”遂以裴宪为从事中郎,荀绰为参军。


三、据众自保。

必须要成百上千户报成团,形成一股绝不能太大也万不能太小的势力,如石勒叔侄、拓跋跬、甚至赫连勃勃这些枭雄都会主动来让这个小团体投降。如果太大,像大象,人家会攻灭你;反之,像蚂蚁,人家会踩死你。

或成一方枭雄,或兵败身死。但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占有更多的女人,留下更多的子孙,即使身死,子嗣越多,生还率也越多,也就传承了家族。

在东汉末年,世家大族就“通过血缘的结合,在坞垒堡壁之间,部勒宗姓,加以武装,或聚族以自保,或举宗而避难”(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

其中佼佼者聚族数千家,烟火连接,方圆百里。

如谯纵,自立为成都王,后败于刘裕大将朱龄石,自缢死。

如《晋书·卷一百》,王弥少时游侠京都时,有隐者给他相面说:“君豺声豹视,好乱乐祸,若天下骚扰,不作士大夫矣。”后果然先率家僮从刘柏根,刘死后得其众,作贼作寇,陷城掠郡,杀死朝廷官员,“有众数万,朝廷不能制”。

然后归顺刘渊,到处烧杀抢掠、作恶多端,又随刘聪攻入晋都洛阳,纵兵大掠,“逼辱羊皇后,杀皇太子诠,发掘陵墓,焚烧宫庙,城府荡尽,百官及男女遇害者三万余人”,俘虏晋怀帝。

他的所作所为,虽不是胡人、而胜似胡人,他在抢掠时,刘曜(匈奴人)曾“禁之”,而“弥不从”,我行我素。

后被石勒所杀,其众尽归于勒。


四、砥砺奋进。

成事在天,谋事在人。

如刘琨、祖逖,两人有闻鸡起舞、击楫中流、枕戈待旦的成语典故,但两人都是悲情英雄。刘琨,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在混乱的北方据有晋阳,势力一度很大,然而在石勒千里奔袭王浚时,竟天真的相信了石勒的送质请和而不袭其后方。

王浚败亡后,刘琨很快就明白了唇亡齿寒的道理,“琨知石勒无降意,乃大惧”,这哪里是一个成熟政治家、军事家的作为?

很快,石勒就来找他了,一战大败之,刘琨“一军皆没”,输掉家底只能去投靠段匹磾,被杀。

祖逖,艰苦支撑,北伐曾收复大片领土,拥重兵却为朝廷所忌,忧愤而死。


五、谋得高位。

先是投敌,终而谋得高位,爬到万人之上,成为敌酋首领。这是最牛的逆袭。

通观南北朝时这段历史,很有这样的几个人。

不是世家大族的,有冉闵,杀尽石虎子孙,称帝,建冉魏。在此前及此后,发布诛胡羯之命,大杀羯胡二十余万人。

前赵的靳准,他应该是匈奴,不过也有人说他是匈奴化的汉人,为了切合这道题的答案,暂以他是汉人为准。

靳准在前赵爬到了“军事之事一决于准”的高位,作乱,提兵入宫,杀刘粲,并将刘氏男女不分老少皆斩于东市,并发掘刘渊、刘聪的坟墓,焚烧其宗庙。自号大将军、汉天王,置百官,遣使称藩于晋。后被刘曜攻灭,靳氏族人被报复,“男女无少长皆杀之”。

逆袭得最成功的冯跋。

冯跋,鲜卑化汉人,后燕末主慕容熙虽然史载死于慕容宝养子慕容云之手,但字里行间都有冯跋的影子。

慕容云本是高句骊后裔,杀慕容熙后恢复原名高云,在位三年便被幸臣所杀。其实高云刚即位时便明白自己德不配位,“自以无功德而为豪桀所推,常内怀惧,故宠养壮士以为腹心”,杀他的两位幸臣便是心腹之一,赏赐月至数千万,竟然杀了他,若说其后没有冯跋的影子,恐怕高云自己都不信。

冯跋平乱,被推为主。称天王,建元,史称北燕,在位21年。北燕完全承袭自慕容氏,至冯跋当国,朝中中枢已完全看不到慕容氏族人的影子。正是,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王事情


西晋灭亡后,司马睿带领下南渡的士族只是依靠与司马睿阵营的新兴士族,而很多根基牢固,历史悠久的士族并没有南渡,甚至司马睿自己南方土著士族也不希望他们南渡。

比如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 博陵崔氏 清河崔氏 范阳卢氏 荥阳郑氏 太原王氏 弘农杨氏,而这些豪门士族甚至延续到唐末,可见其势力强盛。


这些北方士族是如何存活下来的呢?

从上面说的就已经推测出来了,凭借实力。

门阀士族源于东汉,经过魏晋时期发展,早已形成盘根错节的强横势力。

这些士族占据大量土地,私藏大量流民,依靠宗族内的族人与依附的佃户流民,形成一定的武装力量。

大族盘踞的地方形成坞堡,拥有相当的自保能力。或者依附与胡人政权,而作为回报士族对胡人政权给予一定的政治支持。(北方士族有文化,懂治国安邦)


胡人统治需要北方士族支持

五胡乱华,汉人十室九空,不过对于北方士族来说,胡人政权同样需要取得一些当地士族的支持才能稳固。

比如石勒手下有号称五胡十六国第一流谋士的张宾,苻坚也重用汉人王猛为相。

胡人政权想要稳固就需要这些世家大族的支持。

另外当时的凉州是汉人张氏建立的政权,很多北方士族都逃到凉州寻求庇护。

胡人之间并不团结也互相攻杀,而汉人是重要的社会经济支撑

五胡乱华时并不是胡人团结屠戮汉人,互相之间屠戮灭族也非常惨烈,而胡人不善生产。善于农耕的汉人对于胡人政权发展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

所以多方面的原因,最重要的几百年经营下的强横实力(不仅有武力还有政治与经济)让北方士族存活了下来。


妖鬼杂谈录


北方士族不仅活下来了,还活的很好。

这些士族世代做官,门生故吏、亲戚朋友遍天下。不论哪个民族掌权、哪个人当皇帝,都是要依靠他们的。所以,北方的士族都过的很滋润。士族子弟在北朝出将入相的不计其数。

中国古代最牛的士族——五姓七家,就是在北朝时期形成的。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等还是北魏朝廷钦定的一等士族。


国史拾遗


总体来讲,越是根深蒂固族大宗强的士族,尤其是旧姓,就越倾向于留在北方。比如范阳卢,博陵崔,弘农杨,河东裴等等。 \n南渡士族主要以新姓以及东海王司马越阵营为主,这主要是因为琅琊王司马睿实际上是东海王司马越政治上的继承人,这批人组成了后来的江左士族。 门阀士族,尤其是留在北方的,一般都是在地方上枝繁叶茂,有巨大声望和影响力的家族,这些家族对统治者来讲,是必须要笼络的。朝代更替越快,他们就越安全,因为政局越不稳定,统治者越需要借助他们的力量。

最重要的,历史的看,南北朝时,民族融合是主流 。


秋月朗


史上虽云“衣冠南渡”,但普通百姓还是留不来的多,留不的百姓都围绕在汉族士族地主豪强身边,抱团取暖,人数并不少,文化和生产技术都先进于少数民族,所以任何少数民族政权都要争取士族的支持,虽然在心理上防范汉人,不敢交给他们最高权力,但执政却必须依靠他们。所以士族与少数民族政权是一种共存关系,各争所需,所以能不断发展壮大。符坚、孝文帝等想统一天下大有作为者,更是紧紧依靠士族人物,最终士族地主能左右北方的政治走向,最终走向了统一。



在五胡十六国期间,北方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乱,存留下来的士族大家为了活命,就自己武装自己家族,把家族的人员和依附于自己的庶族聚拢到一块,通过自己的财产和名望来统率大伙,建造防御工事,训练武装部队和民兵,形成一个个独立或半独立状态的坞壁。世家大族们通过武装自己的家族奴仆等,建立以一个小城为中心的坞壁,用以防备外族的入侵抢掠,保护家族财产和维护自家性命。通过建立坞壁来保护自身安全,同时维护其他民众的安全。



历史有点趣


不要太过迷信网上说什么胡人滥杀汉人。

当时北方胡乱,大多数汉人聚集在坞堡自卫。而坞堡大多数也是依附于胡人政权。这些坞堡需要送人质给胡人,以谋求庇护。

如祖逖北伐,一路上攻打了许多依附于胡人的汉人坞堡。在他统一黄河以南后宣告,知道坞堡有人质在胡人那里,所以听任坞堡的去留,哪怕继续帮助胡人也没关系。正因为这样,祖逖北伐得到了北方郡国豪杰的广泛支持。

当时北方汉人除了依附于胡人,还有一个去处就是河西。当时张轨任凉州刺史,招抚流民,许多北方士族都投靠了张轨。河西文化就是在当时兴起。

那其实也还有很多的北方士族直接在胡人手下为官,例如石勒手下第一谋士张宾,后来苻坚手下的王猛,清河崔氏与鲜卑等等。

真正靠屠杀是不可能造成大面积的人口减少,最主要的还是连年的战争造成的饥荒疾病。因此和平是多么的重要,值得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