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做外貿有什麼新機會?5個機遇快速拿訂單

疫情之下對外貿行業來說造成了一定影響,但也不完全是負面的影響,

有些機遇是會在困境中出現的,以下為大家總結了5個點,一起來看看。


1.有貨為王


目前國內產能僅回覆三四成,中國是出口大國,我們的產品供應短缺,也影響著全球買家。

以往大部分時候是我們求著客戶下單,現在出現了短暫的賣方市場,海外買家因為供應鏈斷了,都在瘋狂找貨,這時候基本上不需要多好的銷售技巧,只要有貨,不愁沒訂單。

這時候那些前期積累了良好的供應鏈關係,能讓供應商優先排期生產的外貿人就有大優勢了。


之前沒有重視供應鏈管理的,這段時間趕緊也要臨時抱佛腳多去聯繫,

明確供應商什麼時候,有多少人能復工,上游原材料供應情況是否充足,

現在供應商手上都積壓著非常多的訂單,你不去聯繫別人就去了,

別等到別人的訂單都已經生產完了,你還在等排期。


2.大客戶更換供應商


國內市場受疫情影響相對低迷,可是國外市場的需求仍在。

尤其是大型買家,供應鏈一旦斷裂將對銷售額造成巨大損失。

這時候,出於風險考慮,大買家會立即擴大範圍尋找關鍵配件或產品的供應商,

這是進入大客戶供應池的好機會。

有個大客戶就因為原先供應的企業未復工,花了三倍的價格購買了同樣的產品,

因為在這個時候價格已經不是採購最重要的指標了,

有產品銷售才是最重要的。


3.開發新客戶彎道超車


疫期是重新洗牌的過程,不僅是大客戶,很多國外買家都面臨著沒貨的困境。

這時候我們給客戶去發郵件,介紹產品,他們是會比平時更積極回應的。

疫期開發客戶的渠道之前的文章裡有說,展會不能如期舉行,現在主要是線上獲客渠道,

可以通過貿管家、阿里巴巴等B2B平臺,google搜索,企業黃頁網等渠道找客戶,

這裡不詳述,感興趣的可以關注一下,找之前的文章來看看。

這裡要多提一句,不要為了客戶下單,就隨口答應一個交貨日期,

客戶下了定金,到期又沒有訂單,容易產生經濟糾紛。

還是需要先盤查自己庫存和供應商情況,

再決定怎樣和客戶溝通交期問題。


重點是這個洗牌期,一定不能怠惰,之前也提過多次,

這個時候偷懶,就是把疫期結束後銷售小高峰的訂單都讓給別人。

多做客戶開發,做外貿的都知道,開發客戶不是今天開發明天就下單的,

需要一個長時間的溝通運營過程,這件事現在就可以著手去做了。


4.尋找新的賣貨模式


疫情爆發期間,也有部分海外買家對國內產品有所顧慮,

一些企業可能會暫時損失一部分海外買家的訂單,

做C端比做B端的影響要大一些。

這時候如果有多餘的庫存,或是供應鏈能較早恢復,可以嘗試出口轉內銷。

有些快消品可以摸索新的賣貨模式,例如做一些國內新媒體的運營,在小紅書、抖音等流量平臺上賣貨。不是做了就一定有效,而是現在的情況,不做就是浪費時間,有方法都應該先去試。


5.尋找新的產品線


整理手上的資源,如果你的主營產品需要的零配件多,無法出貨,

能不能賣一些相對簡單的、配件較少產品,例如印刷製品、包裝等。

很多大公司例如汽車行業受到了很大沖擊,配件供應商斷裂,導致他們的流水線沒法開工。

因此比亞迪、五菱等3000+公司購買器材,開闢了新的口罩、消殺物品的生產線,藉此渡過緩衝器。

生產新的產品需要投入的資金太高,對大部分外貿企業來說不太現實,立足我們自己,其實可以利用和海外客戶打交道的優勢,做防疫用品進口,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有些網站例如貿管家,會應當下形勢,整理出防疫用品的進口渠道,嘗試與這些海外供應商聯繫直採,做個良心賣家,給別人提供了買口罩的新渠道,對自己來說也能有效止損。


疫情對各行各業都造成了影響,但我們不能只盯著負面的情況,機會都是伴隨著困境而生,及時調整策略,提升自己,做好準備才是應對疫情的正確方式。


點擊【瞭解更多】,查看防疫用具購買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