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爲都頭,聲名不顯的朱仝爲何能輾壓武松坐上梁山第十二把交椅?

民間有句老話,叫“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少不讀水滸”的意思很明確,就是因為人在青少年時代定力未成、易於衝動,會模仿故事中的梁山好漢,爭強鬥狠,形成不良的習性;再者,梁山好漢多是時運不濟,才最終逼上梁山的,給人們展示的陰暗面太多,不得於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同為都頭,聲名不顯的朱仝為何能輾壓武松坐上梁山第十二把交椅?

其實,很多人接觸《水滸傳》多是在青少年時期,比如本人,小學還沒念完,就抱著一本被人翻爛了的半部“水滸”,在油燈下也梁山好漢們悠然神交。只是,那時看的只是熱鬧,對於作者的良苦用心卻很難體會。

同為都頭,聲名不顯的朱仝為何能輾壓武松坐上梁山第十二把交椅?

施耐庵先生在敘寫人物悲歡時,字裡行間更是隱藏著許多的為人處世之道。比如,能撕虎裂豹的好漢武松,就一直是小小少年心中的大英雄,可是,在梁山好漢排座次時,武二爺竟然敵不過寂寂無名的美髯公朱仝,排名屈居其後,這樣的安排,是大有深意的。

同為都頭,聲名不顯的朱仝為何能輾壓武松坐上梁山第十二把交椅?

聲名不顯的朱仝為何能輾壓武松坐上第十二把交椅?原因大概有如下幾點——

作者在朱仝這個人物的身上,是寄予厚望的,從形象上,就圈定了朱仝的“光輝”——“這馬兵都頭姓朱名仝,身長八尺四五,有一部虎鬚髯,長一尺五寸,面如重棗,目若朗星,似關雲長模樣。”關公是忠誠與義氣的化身,作者以“雲長重出世,人號美髯公”來描繪朱仝,可見其在作者心目中的份量。

同為都頭,聲名不顯的朱仝為何能輾壓武松坐上梁山第十二把交椅?

朱仝原是富戶出身,雖身為捕快都頭,但為人疏財仗義,與朋友交重情重義。朱仝的出場,就是一次次地“私放”好友——

晁蓋、吳用等人劫取生辰綱後,被官府探知身份,鄆城知縣便讓朱仝與雷橫前去捉拿。朱仝有意私縱晁蓋,便讓雷橫去攻晁家莊前門,自己去後門埋伏。 晁蓋果然從後門突圍。朱仝放走晁蓋,建議他去梁山泊落草,又假作失足摔傷腿,以此撇清自己。晁蓋等人最終上了梁山。

同為都頭,聲名不顯的朱仝為何能輾壓武松坐上梁山第十二把交椅?

宋江殺死閻婆惜後,被閻婆告到縣衙。知縣雖有意徇私,但又怕閻婆去州里告狀,只得命朱仝與雷橫去追捕宋江到案。朱仝來到宋家莊,讓雷橫等人守住莊門,獨自進莊搜查,在佛堂的地窖中找到宋江。他非但沒有抓捕宋江,還勸宋江遠行避難。返回縣衙後,朱仝又上下打點,終於使得宋江的案子被暫且壓下。 宋江歷經波折,最終也上梁山入夥。

同為都頭,聲名不顯的朱仝為何能輾壓武松坐上梁山第十二把交椅?

雷橫打死新任知縣的相好白秀英,被打入囚牢。朱仝此時已改任當牢節級,替他上下打點。最終,雷橫被解赴濟州,由朱仝押解。朱仝在途中將雷橫放走,雷橫則偷偷返回家中,帶著老母連夜投奔梁山。而後回縣衙自首,被“斷了二十脊杖,刺配滄州牢城”。

看看,梁山上兩任領導,都是蒙他所救,有了這樣的“硬關係”,他的排名想不靠前都難。

同為都頭,聲名不顯的朱仝為何能輾壓武松坐上梁山第十二把交椅?

另外,朱仝的本意是不想靠著這些關係上山落草的,他雖然被刺配滄州,也只是想安心改造,刑滿後,還回去過自己的普通日子。可是,這樣的“理想”,最終也被吳用等打破——朱仝的為人是沒得說的,所以,到滄州後又得到滄州知府的賞識。知府不讓他參加重體力勞動,而是讓他照看自己的小兒子,這是多大的信任啊。

同為都頭,聲名不顯的朱仝為何能輾壓武松坐上梁山第十二把交椅?

可是,盂蘭盆節時,朱仝卻被吳用等人算計了。當他帶著知府的寶貝兒子去放生池看放河燈時,遇到奉命下山的雷橫,被拉到僻靜處,見到梁山軍師吳用。吳用請朱仝上梁山入夥。朱仝婉拒,返回原處時卻不見了小衙內。他在城外找到小衙內時,小衙內已被李逵殺死。朱仝大怒,與李逵相鬥,被引到柴進的莊中,經眾人相勸,只得同意上梁山……

同為都頭,聲名不顯的朱仝為何能輾壓武松坐上梁山第十二把交椅?

朱仝上山,是受了莫大傷害與委曲的,所以,在人事安排上,適當地照顧,也是人之常情。

最後,關於朱仝的結局,作者也為其進行了精心安排,不似那些要麼戰死,要麼被害的“兄弟”,江南平定後,朱仝回京受封,被授為武節將軍、保定府都統制。 他管軍有功,後隨劉光世大破金兵,官至太平軍節度使,得以善終。

同為都頭,聲名不顯的朱仝為何能輾壓武松坐上梁山第十二把交椅?

難怪後世有人這樣評價朱仝:“朱仝是篤於友道人,捕道而放晁天王,捉凶身而教宋江逃脫,解犯人而釋雷都頭,自去認罪,真實無偽,誠哉君子。”單從這一點上看,朱仝是賺了不少加分的,所以,才能力壓武松(武松的殺太重,自身也丟分不少),位列排行第十二的天滿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