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李靖和秦琼为什么没有参加?

董狐笔

秦琼在凌烟阁而是功臣居然排在最末一名,远在他手下败将尉迟恭和昔日同僚程咬金之后,按理说,以他的功劳,不进入三甲,也不会低于尉迟恭与程咬金。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他没有掺和玄武门事变,而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基本是按照在玄武门的表现来排座次的。

按这么一说,秦琼没有在凌烟阁排名靠前,倒是一种荣耀,因为这证明秦琼是个顾大局、识大体的好汉子。

现在有人说秦琼之所以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居末,是因为他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也有人说秦琼参加了,因为《旧唐书》里说他“六月四日,从诛建成、元吉”,但是这几个字在唐初将领的传记里都有,等于一段官话,做不得准。而《新唐书》的记载更是模糊:“及平隐(隐太子建成)、巢(巢剌王元吉),功拜左武卫大将军。”

笔者翻阅新旧唐书得到的结论是秦琼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因为不管是尉迟敬德还是程咬金,在玄武门之变中的文字记载都很多,程咬金和李世民那段包括密谋的对话在内将近一百字,尉迟敬德整个传记一多半文字都在说玄武门之变。

不止一部唐人笔记载:李世民生病了,神情恍惚(跟什么泾河老龙、建成元吉索命无关),只有当秦琼尉迟恭来探望的时候才感到神清气爽,于是就让画工画了这两个人的画像挂在床边(不是贴在门上),后来才演变成了门神,让神荼、郁垒下岗了。如果这些记载是真的,那么问题就来了:只有身强力壮的人才会充满阳刚之气让病人心里感到安全踏实,这似乎不是卧病在床的秦琼能做到的。即使唐人笔记靠不住,但是说一个昨天还勇冠三军的猛将,今天忽然就变成了一个老病号,而且一病就是十二年,这种事情在医学并不发达的唐朝是不可能发生的。

于是只有一个解释:秦琼已经对唐朝皇室的骨肉相残感到厌倦,于是托病不出,李世民也心知肚明,大家就在心照不宣的情况下和平共处。

笔者一直认为没有秦琼到底参没参加玄武门事变,因为这是李渊的家事,以秦琼的性格是不会介入的。如果他真的介入了,作为当时偶像级人物,李世民一定会大书特书“秦琼支持我”的,而所有的正史(包括李世民让写的)记载,都不见秦琼参与的片言只字,而是罗列了李世民率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九将,如果秦琼在内,这个李世民阵营中唯一的国公(别的国公都是后来李世民封的),怎么能不大书特书?

就连玄武门之前的预谋,秦琼也没有参与,跑来跑去搞串联的是尉迟恭、程咬金,连房玄龄杜如晦都不想出头,是李世民告诉尉迟恭:他们不参与就宰了他们!这俩人才上了船。

而按照李渊与秦琼的关系,秦琼绝对不允许(至少是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会不会出手阻止都很难说。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登基,一下子冒出来一大堆国公,尉迟恭、程咬金都火箭上升,而早就是国公的秦琼并没有加官进爵(再升就成郡王亲王了),居然只跟程咬金一样实封七百户,就说明秦琼根本就没参与宫廷内乱这种破事儿……


半壶老酒半支烟

看完我的回答大约需要3-4分钟,希望您觉得值得,谢谢。

谢官方邀。首先修正一下问题,玄武门事变,李靖肯定没有直接参加,秦琼可能参加,也可能没参加,具体不知道。接下来我说原因。

李靖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的必要

由于《隋唐演义》小说和电视剧的流行,大家关注唐朝夺取天下这段历史,更多是李世民破王世充、窦建德的故事,其实唐朝夺取天下的功劳,李靖和李世民不相上下。李靖和李世民两个人是大唐最优秀的两个统帅,各自独立的集团军总司令,这是一个定位问题,先要明白。

接下来,站在李靖的角度,无论是李建成还是李世民即为都一定会重用他,李靖是不需要在这个问题上站队的,李靖面临的选择和程知节、尉迟恭等等完全不同。

参与皇位继承人的问题历来都是为人臣子的大忌,死在“立储”问题上的臣子多不胜数。李靖何必去冒这个险?他没这个诉求,没这个必要。

李靖没有直接参与玄武门事变的可能性

先明确一下时间线,玄武门事变是有具体时间的,武德九年六月初四。这个时候,李靖在哪里?做什么?——

九年,突厥莫贺咄设寇边,征靖为灵州道行军总管。颉利可汗入泾阳,靖率兵倍道趋豳州,邀贼归路,既而与虏和亲而罢。

李靖在这一年根本就不在长安,而是在灵州道,抗击东突厥。他根本没法分身参与玄武门事变。况且,即便李靖冒着杀头的危险违抗皇命,带着大军回到长安帮忙,可是他又无法带兵入城,他独自一个人又无法产生太大影响。

当时长安的情况是,太子和齐王一党无论从政治还是军事力量上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关陇集团此时都是一边倒支持太子的。所以即便李靖支持李世民,还不如在外手握重兵,与秦王遥相呼应。

假如李靖参与玄武门事件,依据李靖的地位,那就不是夺嫡的拼杀,而是公然内战造反。这其实是李世民不想看到的,说的现实一点,李靖只要不是站在李建成一边,对于李世民来说就是最大的利好,这就足够了。

秦琼有没有参加玄武门事变?

六月四日,从诛建成、元吉。事宁,拜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摘自《旧唐书》

史料上说的很明确,秦琼参加了玄武门事变,也得到了功劳封赏,但是由于记录的很简略,所以后世很多人对此事的真实性有怀疑。我的看法是秦琼参加了,但是扮演的角色可能不太重要。

以下我猜测以下秦琼为什么在玄武门事变的参与度不高,甚至可能没参加。

  • 第一种猜测:秦琼身体不适。击败刘黑闼之后,秦琼随李世民回到长安,他的身体就一直问题很大,之后就没有参加外出的任何军事活动了,他自己说——

“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

所以,我的第一种猜测是,秦琼这个时候身体不适,没法带兵出击,李世民也不会让生病的秦琼带兵冒险。

  • 第二种猜测:秦琼被派出执行其他某项任务并且是史书上不方便记录的任务。对于玄武门的具体过程史书上讳莫如深,我猜测秦琼可能被李世民派出去执行一些特殊任务。

根据李世民做事情的全面性,他应该不会只是做一锤子买卖,而是安排了玄武门事变的后手。玄武门事变如果不成功,没有杀掉李建成会发生什么?那就是兄弟决裂,李世民的安危旦夕不保。

这个时候李世民能怎么办?那就是快速逃离长安,往洛阳方向逃窜,重新集结实力,东山再起,毕竟李世民在洛阳区域有自己极大的影响力,那么逃离长安,接应出城,直奔洛阳做战斗集结的任务谁来做?应该就是秦琼。

当然我们已经知道,玄武门事变很成功,李建成、李元吉都被杀、太子势力被控制下来,于是秦琼这边的战略后路就不需要了,所以秦琼在玄武门事变中扮演的角色自然不高,由于秦琼负责的是出逃和割据造反的计划,自然也不能出现在史书上啦

以上我的猜测而已,博君一笑。



鱼包历史课

唐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元吉,逐渐成为太子,并登上皇帝之位。但在这场决定李世民未来的剧变中,当时唐的大将李靖和秦琼都未曾参与,那这是处于什么原因呢?

首先我来说说李靖,当时李靖的行踪在史书中是有记载噢。

《新唐书》记载: “八年,突厥寇太原,以靖为行军总管,统江淮兵一万,与张瑾屯大谷。九年,突厥莫贺咄设寇边,征靖为灵州道行军总管。颉利可汗入泾阳,靖率兵倍道趋豳州,邀贼归路,既而与虏和亲而罢

所以说玄武门之变,李靖当时正担任灵州道行军总管,远在西北对抗西突厥,边疆战事吃紧,他甚至可能过了一段时间才知道发生了玄武门之变,所以不参加也属正常。

再说,当时的李靖并不是李世民的亲信,李靖是在李世民登基后才逐渐被重用的,所以李世民是不可能让他参加的。加上这是皇室的家事,他一隋朝旧臣在当时只能保持中立,所以是不可能参加“玄武门之变”的。


接着说秦琼,秦琼只在少数非官方史书中提到参与了玄武门之变的,其实参没参加是个迷。但从后来的分封功臣来看,秦琼得到的封赏几乎没有,并且地位变得没有以前高,所以很多人猜测他很有可能是没有参加

那他为何不参加呢?这也是我一直想不通的原因之一,如果一定要说的话,我个人觉得里面有秦琼的个人感情色彩在里面,毕竟兄弟相残,重兄弟情义的秦琼看来是残忍的,加上李建成当时并没有很大的过错,他不忍心,因此保持了中立,没有参加


对于这个大家有何看法呢?感觉秦琼参没参加玄武门之变是个迷啊!


友人帐下夏目君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为什么李靖和秦琼没有参加呢?

我们先来说李靖:

玄武门之变时间为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新唐书》中关于李靖在这一年间的行踪记载:

“八年,突厥寇太原,以靖为行军总管,统江淮兵一万,与张瑾屯大谷。时诸军不利,靖众独全。寻检校安州大都督。高祖每云:“李靖是萧铣、辅公祏膏肓,古之名将韩、白、卫、霍,岂能及也!”九年,突厥莫贺咄设寇边,征靖为灵州道行军总管。颉利可汗入泾阳,靖率兵倍道趋豳州,邀贼归路,既而与虏和亲而罢。”

因此,李靖时间地点冲突,此时李靖为灵州道行军总管,以抗击东突厥。不可能参与玄武门之变。

其次,秦琼、程知节、尉迟恭众人乃秦府家将,参与玄武门之变,等于是家臣维护主人的战斗,符合当时诸人的身份。而李靖,虽与李世民虽有名分高低之别,身份却非秦府家将,以二人当时所任职务论,乃是国家的大将。如若想李靖这样的统军大将都直接参加玄武门的行动,那么玄武门之变的性质就不再是家族权利斗争,而是内战了。而这种方式,无论是太子党还是秦王党都不愿意看到的。

其三,即使李靖返回长安,他又不能带兵进城,独自一人不能对局势有多大影响。其实玄武门之变是玄之又玄的,在整个长安城,太子和齐王一党无论从政治还是军事力量上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关陇集团还是心腹太子的。秦王的优势在于洛阳以东,那些地方才是他真正打下来的江山,军民士绅皆视大唐秦王为战神。与其这样,倘若李靖真是秦王的人,还不如在外手握重兵,与秦王遥相呼应,增加一个大大的砝码。

也正是因为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李靖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排名被大大的降低了,仅名列第八。


李靖可以以统军大将的借口不参与玄武门之变,那身为秦府家将秦王麾下第一勇将的秦琼秦叔宝,为什么也没有参与呢?

《旧唐书》中的记载说是,秦叔宝当天确实随从秦王到了玄武门。但一贯勇冠三军的秦叔宝,为什么在玄武门事变中的表现和战场之上的勇猛无敌一定判若两人?

我们可以推测, 秦琼一定很不愿意搅入到这场为夺帝位的骨肉相争当中。

帝位之争从来都是你死我活,血流成河的。

秦叔宝呢,作为秦王府的将领,他不愿意卷入,但他不可能像二位李将军那样可以置身事外,保持中立。

但他又深深的知道,这场帝位之战一旦打响,长安城内,必定是血流成河。

所以,在这场秦王帝王野心的血战中,秦琼秦叔宝选择了消极避战。

魏征曾评价秦叔宝,“秦琼是国之栋梁,是社稷之臣。是良臣而不是所谓的忠臣,他是忠于国家,忠于社稷,而不是忠于个人。”

当然,可能李世民也应该清楚秦琼的妇人之仁,因此也并没有十分怪罪秦叔宝,所以依旧封邑七百户,虽然说很少,但是也算可以了。

毕竟封赏再多了让那些参加过玄武门之变的将领该怎么想呢?

秦叔宝他并不是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只是谨守着做人的良知。也正是这种坚持的勇气,值得后人深深的敬重。


随手关注,祝你幸福。

以上。


木剑温不胜

据史料记载,秦琼是参加了玄武门之变的

《旧唐书秦琼传》记载:“六月四日,从诛建成、元吉。事宁,拜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

史料上是明确记秦琼是参加了玄武门之变,并且因功升任左武卫大将军一职

而李靖未参加玄武门之变,原因有多点


①时间地点冲突:玄武门之变发生在武德九年(公元626年),而此时的李靖为灵州道行军总管,正在抗击东突厥(武德八年唐高宗命李靖抗击东突厥)

《新唐书》记载: “八年,突厥寇太原,以靖为行军总管,统江淮兵一万,与张瑾屯大谷”

②身份限制:当时的李靖身份职务乃是国家的大将,并不是秦王(李世民)将下,而如果李靖直接参加玄武门之变,那玄武门之变的性质就不是家族内斗,而是国家内战了。

而这种后果,是太子党和秦王党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作为国家大将的李靖就不大可能以直接的方式参与到这场家族权力之争中来

③力量不足:即使李靖来了长安,也无法带大量部队进入,而带了也不一定有用

当时在长安,太子党无论从政治还是军事力量上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而秦王的军事政治优势在于洛阳以东,即使李靖带兵来,也不能保证打的过。所以与其这样,还不如在外手握重兵,与秦王遥相呼应

综上所述,秦琼是参加了玄武门之变的,而李靖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参加玄武门之变


叙史武士

其实在“玄武门之变”秦琼有参加,而李靖被调往灵州道抵御突厥,不在长安。所以,在李世民的智囊团当中,李靖没能参加“玄武门之变”。

公元626年,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密谋夺李世民的兵权。当时突厥屡次侵犯大唐,李建成推荐齐王李元吉代替李世民,抵御突厥。太子推荐齐王意在夺取李世民的兵权,在夺取兵权以后,将李世民杀死。

在夺取李世民兵权之前,太子李建成就把李世民身边的谋臣和大将调走,其中包括尉迟恭、秦琼、杜如晦和房玄龄等人。太子等人曾花重金收买尉迟恭,但是尉迟恭重情重义,没有答应。太子和齐王派刺客刺杀尉迟恭,但是没有得逞,所以诬陷他。由于李世民保荐所以,李渊没有杀尉迟恭。从那时开始,李世民就已经有了准备,所以把太子身边的人收买,对东宫的事情了如指掌。

李世民在知道李建成和李元吉要夺取他的兵权以后,将他杀死,于是召集谋臣商议。长孙无忌建议先发制人,所以让李世民先告发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与后宫嫔妃淫乱,在李建成和李元吉经过玄武门时将两人杀死。当时李渊也不知情,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奉命入宫,在经过玄武门时,被李世民设伏的士兵,乱箭射死。


孟子说史

先说下李靖为什么不参加。

第一、李靖不但受李世民重用(贞观年间),更是李渊一手提拔起来的,特别是在灭南方萧梁的时候,本来是以郡王李孝恭为主,李靖为辅的,但是李渊更加认可李靖的才能,变把统一南方的重任都压在李靖手上。想想,这么大的统一战争,不用自己的儿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就算了,连当时负责南方的亲侄子都让其让位于李靖,可见李渊是多么的器重于认可李靖。所以以李靖那忠厚的性格肯定是对李渊无比忠心。

第二、李靖和太子李建成的关系一般,虽然李靖和李世民关系好点,毕竟一起打过王世充、窦建德等人。但是太子毕竟是李渊所立,于情于理李靖都不好直接反对。

第三、武德九年,也就是玄武门之变的那年,李靖已经官居高位,为灵州大都督,为唐王朝北方抵御突厥的最高统帅,他深知太子和秦王之争,以他的性格肯定不想介入其中。毕竟不管谁登基他的位置都能保住,所以无需站队。

第四、玄武门之变发生突然,堪称经典的斩首行动,而那时李靖远在灵州不在朝内,想帮助或者想参加也没有时间。

那么秦琼的呢?其实对于秦琼很多人又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秦琼参加了玄武门之变,有人说秦琼没有参加。我个人认为,秦琼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如果真有,以秦琼为秦王府的第一大将的身份参加玄武门之变后,他的官不可能越做越差,毕竟原来不管是官位还是爵位都比他低的尉迟敬德、张公瑾、侯君集等人在玄武门之变后都突然提拔超过了他,而且凌烟阁二十四臣秦琼排名倒一,比其他人低多了。那么为什么秦琼不参加呢?

第一、性格问题,秦琼历来忠义,年轻的时候号称小孟尝,而且他还救在曾仅为太原留守的李渊一家。后来秦琼之所以能在唐王朝混的开,和李渊的报答还是有一定关系的。所以虽然他是李世民的部将,秦王府的护军统领,但是毕竟他对李渊的忠心以及他的忠义是不愿意看到李渊儿子相残的画面,那样会让他无颜面对李渊。

第二、他可能和程咬金一样被齐王李元吉调入北伐突厥大军的名单里,当时不在长安,即使想参加也没有办法。

第三、和李靖一样都是受恩于李渊,都是观望,不想随便站队,导致灭族之灾。毕竟不管是李渊当朝、还是太子即位、还是李世民登基,因秦琼对李家的贡献都少不了他的荣华富贵的。因为秦琼当年救的可不仅仅的李渊一人,还包括了独孤皇后、李建成、李世民等人。


无聊感悟人生

首先来说李靖,李靖就是后来传说中的托塔天王了。李靖在唐高祖时期多次征战,玄武门事变发生以前,李靖已经是唐朝的并州总管了。然而,李靖将军尽管在沙场上虎虎生威,如虎如豹,颇有其舅隋朝名将韩擒虎的风范。然而在政事面前,李靖确非常的谨慎小心,在涉及皇子之间的争权夺利中他努力置身事外,保持中立,既不是太子府中人,也不是秦王府中人。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曾请求李靖的帮助,但李靖希望保持中立,婉言谢绝了,故没有参与到玄武门之变中。而李世民登基以后也并没有因为李靖的中立而苛责于他,任然对李靖重用有加。后李靖屡建功勋,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再说秦琼吧!秦琼,字叔宝,后人称他为秦叔宝,秦琼为随初名将,先后在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手下效力,后投奔瓦岗军,瓦岗军失败以后被迫投靠王世充,以后阵前降唐,追随秦王李世民南征北战,为唐代的一统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

秦琼是李世民秦王府的人,他参加了玄武门之变,并在事变中帮助李世民诛杀了李建成,李元吉,贞观十二年病逝,追赠徐州都督,胡国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小王解史,关注我,带您走进不一样的历史


小王解史

李靖当时的身份,没有条件参加。李靖对于玄武门的态度,有两种不同说法,但无论哪种都表明站在李世民一边。秦琼很明确的记载参与了玄武门事变。

玄武门之变时,李靖的职位是灵州大总管,带兵在灵州前线抵御突厥,离长安很遥远,不可能直接去参与玄武门事变。

李靖对玄武门事变的态度,第一种说法是李世民询问李靖,李靖表示不参与;第二种说法是李世民询问李靖,李靖表示愿意效犬马之劳。无论哪种说法,都表示李世民向李靖询问而李靖却没有去告发,这已经是站在李世民一边了。如果李世民失败,事先知道不去告发的可是要被追究责任的。

秦琼则很明确是参与了玄武门的。《新唐书》和《旧唐书》秦琼的传记都明确记载了秦琼参与玄武门,事后拜左武卫大将军,实封七百户。秦琼在玄武门事变中的任务,是与另一位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长孙顺德一起在玄武门外与建成元吉余党作战,未直接参与诛杀建成元吉的行动。

(秦琼)

玄武门事变是一场复杂精密涉及多个地点任务的高风险政变行动,参与的各人有不同的分工。秦琼在政变中虽没有一箭射死李元吉接着带兵威逼李渊的尉迟敬德功劳大,但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仁勇校尉

李靖没参加玄武门之变因为当时他没在。

《新唐书》中记载:

九年,突厥莫贺咄设寇边,征靖为灵州道行军总管。颉利可汗入泾阳,靖率兵倍道趋豳州,邀贼归路,既而与虏和亲而罢。

那时候李靖是灵州道行军总管,以抗击东突厥。不可能参与玄武门之变。

而且这种事情对李靖来说还是很有风险的,凭着李靖的能力不管谁上位都不会亏待他的,毕竟大唐军神。所以中立态度最好。



秦琼算李世民心腹了,按理说参加玄武门之变很正常,帮李世民政变成功那就是从龙之功。秦琼没参加我只能从他人人品上考虑了,可能秦琼觉得李建成作为太子没有过错,自己为什么要陷入这兄弟相争的争斗去呢,这与国无益。

来护儿就说秦琼:

“叔宝勇悍,又有志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