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和《包青天》里的“八贤王赵德芳”是否确有其人?

秋玮家的小美食

八贤王在传统戏剧小说里是公正廉明,正气凛然的角色,他总会在大宋的忠臣良将被奸臣逼得走投无路时出现帮衬忠臣一把,手执太祖皇帝亲赐的金锏,上打昏君,下打奸臣,让众多的听众或看客在和故事主人公一同受了奸臣的气后,有八贤王归来好出出气过把瘾的感觉。



宋太祖赵匡胤有四个儿子,长子赵德秀,三子赵德林都早亡,只有二子赵德昭,四子赵德芳,无论是谁都不是宋太祖第八子,赵匡胤也没有八个儿子。但是大多数戏剧小说中把赵德芳称作八贤王,其中以《杨家将》为代表,八贤王的女儿还嫁给了杨老令公的儿子杨六郎。

但史实上,宋太祖的两个儿子去世得都非常早。众所周知宋太宗的皇位继承有多种说法,正因为这样太祖的两个儿子在太宗朝的处境就非常尴尬,并且德昭和德芳文韬武略都很出色,不是那种皇家纨绔子弟,太宗在继位后一步步扫除一切将来传位于儿子的障碍,对他们是有戒心的。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太宗先征北汉太原取胜后不听劝阻再伐幽州,在高粱河一战丢盔卸甲中箭负伤独自逃回了汴京,军队里找不到主帅还以为太宗被辽国俘虏,将军们一度商议立随军的德昭为帝,回师后发现太宗已然在京。本来这事就这么过去了,而太宗作为皇帝当然心里不悦,对太原一战的封赏迟迟不下,德昭在太宗面前替将士们讨赏,不料太宗出言刻薄,让以后德昭当了皇帝再封赏将士不迟。

赵德昭听后认为叔父在怀疑自己觊觎皇权,得不到信任,觉得万分委屈,弟弟德芳还小,心事无处述说,就轻身自杀了,终年才29岁。过了两年(981年)德芳也莫名其妙病故了,具体情况都无从考证,终年也才23岁,看来和太宗是脱不了干系的。

杨家将的故事的确发生在北宋太宗年间,但杨业在陈家谷一战被俘身死是公元986年的事,不管是史实还是小说中演绎的大概年份,那时德昭和德芳早已经去世好几年了,他们无论谁都和杨老令公去世后的一系列故事没有关系。



而包公的年代里更不可能有八贤王赵德芳的出现,包拯出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是宋仁宗时代为官从政的风云人物,和赵德芳的年代中间还隔了一个宋真宗,外加一个宋仁宗,除非穿越剧里他们能碰在一起。

实在要找一个八贤王的原型,倒是太宗第八子赵元伊有点像,相貌堂堂,令人尊敬,人称“八大王”,虽然他的事迹和那些故事相差很远,但老百姓传统艺术加工能力可是无与伦比的,把各种因素揉捏在一起,综合性创造一个物,满足人们惩恶扬善的心理愿望。


看遍山川

在很多以杨家将和包青天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总有一位正直仗义、惩奸除恶的八贤王,手持金锏,有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的特权。他常常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帮助杨家将、包青天度过难关,并将奸臣绳之以法,因此深受观众的喜欢。那么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在这些影视剧中,八贤王被确认为是赵德芳。根据宋史记载,赵德芳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四子。太祖在位时,被封为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后加封检校太尉。太宗即位后,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寝疾薨,年二十三”。 这时距杨业归宋(太平兴国四年,即979年)只有两年时间,而杨家将演义中八贤王的事迹有许多发生在杨业去世之后,所以从时间上看,不可能是这位早已过世的皇子所为。

此外,从小排行来看,太祖赵匡胤有四个儿子,赵德芳排行第四,并非第八;从大排行来看,赵匡胤、赵匡义、赵光美兄弟三人的子辈中,赵德芳生于959年,太宗赵光义的长子赵元佐生于961年,赵德芳比赵元佐年纪还大,比太宗的其他儿子以及赵光美的儿子都大,所以在大排行中,赵德芳仍是第四,不是第八。由此可知,杨家将和包青天故事中的八贤王不会是皇子赵德芳。

当然,也有人认为八贤王的历史原型是赵德芳的哥哥赵德昭。因为宋太祖曾赐他“金简一柄,如不法之属得专诛焉”,这与影视剧中手持金简的八贤王形象颇似。根据宋史记载,赵德昭是太祖的第二个儿子,由于其兄早夭,所以他曾被认为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不过“斧声烛影”后,赵光义继位,随之对赵德昭怀有很强的戒心,无奈之下,赵德昭最终被迫自杀。赵德昭自杀时,杨业刚刚归顺宋朝,德昭应该不会与杨家将发生什么关系,更谈不上以后屡次救杨家将的事。所以,杨家将中的八贤王应该不是赵德昭。

综上可知,历史上确有赵德芳,但没有八贤王其人。杨家将和包青天故事中“八贤王”,是小说家们根据一些宫廷轶事,虚构出来的一个人物。由于这一虚构人物的存在,无疑有助于推动剧情的发展,满足了人们崇敬忠臣、惩处权奸的心理需要。而他手持的金锏,可以上打昏君,下打奸臣,实际上也反映了人们对清平政治的一种向往。


与书居

赵德芳确有其人,但是八贤王这个封号确是子虚乌有的。

八贤王来自于古代的戏文之中,手持金锏,上打昏君下打谗臣,正义度爆表。但是历史上确确实实没有这个“八贤王”,有的只是疑似八贤王原型的赵德芳。

赵德芳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四个儿子。历任检校太保、贵州防御使、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检校太尉等。但是为什么说他不是戏文中的“八贤王”呢?因为他仅仅活了23岁就去世了。

他去世的时候,宋太宗亲临哭祭,停止朝会五天,追赠赵德芳为中书令、岐王,谥号康惠。后来加赠太师,改追封为楚王。


文骨甲

确实有赵德芳这个人,但是八贤王这个称呼确是杜撰的。

赵德芳是赵匡胤儿子,第几子不太记得了。关于他的死因也有多个说法,其中一个说法是:被宋太祖赵光义猜疑,被逼自杀。

为什么会被猜疑呢?自然是宋太祖的皇位来的不光明正大。

有儿子的情况下,哪有兄终弟及的传位制,这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是罕见的,加上种种迹象,有人认为赵光义杀了他哥哥赵匡胤,夺了皇位,对外宣称是传位给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