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大字《阴符经》,就这么简单!

一、用笔

“书法以用笔为上”,用笔特点应为临习最先贴近的艺术要素,此帖用笔之美,可用一字概括,即“活”。在其从容自然的书写过程中,仿佛一切无碍,畅达自如,劲挺与柔韧合一,顿挫与轻提相衔,兼之笔势往来之中,驾轻就熟,可谓活力十足,神机无限。

1.大胆落笔

观全篇,在每字落笔处,形成了明显的个性符号,即往往不是虚入,而是重按而行,形成一种大胆落笔之势,如此,不仅有成竹在胸之意,更明显地为用笔轻重变化先行准备了一个变化起点,由重至轻,从而使用笔非常丰富。

起笔重按,在历代书家中亦有类似者,如五代杨凝式《韭花帖》以及南宋张即之楷书等。一种似有意而觉无意的起笔,实则涵泳书家的匠心。此帖中起笔较重,或体现在点,或体现在撇等,如“上、宇、立、移、我、宜、知、焉、天、地、沉、虞、化、起”等字(图1)往往因为是首笔而易忽视其大胆之处,不可不察。

写好大字《阴符经》,就这么简单!

(图1)

2.一波三折

“S”形运笔是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的一个典型特征。而在此帖之中,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整体体现出一种柔韧之美。应该说,如长横、撇、捺等笔画,大致与唐楷书写法则一致,而其小竖尤其是左竖,波浪形尤为明显,在“根”字中(图2)达到弧线摆动之极致。

写好大字《阴符经》,就这么简单!

(图2)

固然,其只是在部分字中出现,但因其独特,故印象深刻。临习时,不可徒书其形,应结合其他笔画的自然衔接为根本,此类字还有“鬼、不、因、阳、有、阴、亡、神”等(图3),可一并体会。

写好大字《阴符经》,就这么简单!

(图3)

3.轻重对比

从楷书的自然书写法则来说,轻重的对比应当避免过大,而影响其书写性,然此帖的轻重处理却并无突兀之感,在起笔或收笔处,重按而入,或重按后轻提,并未妨碍书写过程中的流畅与贯通,如“化、之、无、胜、象、发”等字(图4)。

写好大字《阴符经》,就这么简单!

(图4)

在相同笔画的书写中,亦从轻重方面形成对比,如字中含有的类似“口、曰”等,左右轻重明显有别。除笔画之间的对比有轻重之外,该帖还存在字中不同部件的轻重对比,如此形成的类似块面对比,亦为唐楷中少有,如“者、合、奇、可、倍、圣”等字(图5),此类字中的封闭框,都以较重笔画出现,对比强烈而见出匠心。

写好大字《阴符经》,就这么简单!

(图5)

4.往来如答

气脉贯通往往成为衡量行草书艺术水准的重要因素,但在楷书中,亦不可忽视。因为任何书写过程,都是书者精、气、神全面贯注的笔墨呈现,包括篆、隶书体,都存在由书写的顺序而带来的气脉是否畅通等艺术要素,这也是书法成为一门与音乐相通的时间性艺术的重要特征。

写好大字《阴符经》,就这么简单!

(图6)

观此帖,看似独立的笔画之间,其通过乘势而入、顺势而出,在字里行间,如人之言语往来、问答之间无有所碍。这在所有的入笔与收笔之中明显可以看出,如“于、心、火”等字(图6),发挥点的短小与灵动之特点,见出前呼后应、左顾右盼之势,在“物、知、莫、机”等字中(图7),则明显近似行书之法,顿使全篇充满生机与动势。

写好大字《阴符经》,就这么简单!

(图7)

5.多含隶意

隶书是楷书成熟的重要吸收与变化之源,结合汉字发展历程来说,楷书中愈多含隶意,则字法愈古。

因隶书之便捷与书写速度提升等因素,也促成了章草的生成,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古意与流动,都可以作为楷法之源而被补充吸收,这在此帖中亦可找寻到相关信息,以“胜”字为例(图8),其右部写法就含有隶书或曰章草遗韵。

写好大字《阴符经》,就这么简单!

(图8)

另外,该帖的捺画,都具有轻入重按轻提的渐变过程,亦为此帖增添些许飘逸之气,如“象、根、取、于”等字(图9),应当说,如此亦使全篇有了更丰富的轻重变化。

写好大字《阴符经》,就这么简单!

(图9)

6.八面乘势

生动的气韵,与笔势关联度很大,该帖在笔势往来中,看似萦带自然,却蕴含着非常丰富而又别致的起收之势。可以想见,书者挥运之时,笔锋顺势而为,不止八面了。

写好大字《阴符经》,就这么简单!

(图10)

如中篇的“万”字(图10),在上部的两点收笔之际,不是左下收起在右下顿笔书写横画,而是先接近下行再反向左上轻松入笔写横,顿使该字灵动,也凸显了自家艺术性符号,其他字如“道”亦如此(图11)。

写好大字《阴符经》,就这么简单!

(图11)

当然,起笔是以技法到位的收笔为过渡前提,帖中收笔处也可看出,丝毫不简易书之,甚至带出明显的回环动作,如中篇的“天”字(图12),等等。总之,宋代米芾有“八面出锋”,《阴符经》亦可称得上八面乘势了。

写好大字《阴符经》,就这么简单!

(图12)

二、结构

结字是字之骨架,骨架立,则神采生,该帖总体呈现方正大气之概、宽绰通透之容。通过虚实相生、高低错落的艺术处理,或重心移动,或强化横势,或在松与紧的对比中,构建此帖笔画间架之美。

1.重心下移

楷书结构虽无定法,但字之中心往往居于中间偏上位置,启功论证的“黄金分割律”在书法结字中的妙用,正同此理。比如“天”字,在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中,横画的位置位于字高度的三分之一处,使该类字挺拔舒展,而在大字《阴符经》中,该字横画的位置明显偏下,从而使字的重心下移,在略增拙朴之意的同时,重心更趋稳定,二者如果巧作比较,前者可喻为亭亭玉立,那么后者就可喻为“骑马蹲桩”了,在字中的表现基本以横画下移、竖与斜钩等出头较长、竖钩变短等形式,如“行、静、手”(图1)。

写好大字《阴符经》,就这么简单!

(图1)

2.中宫宽绰

苏东坡云:“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以此来论大字书写之法,颇有见地,并被历代书家重视。一般来说,大字宽绰有余似乎不是难事,或者说大字之宽绰并非审美与创作之上乘,而观《阴符经》,通篇大字却不尽然,反而因其宽绰的中宫,带来一种雍容大气之态,在点画飞动之中,舒朗的空间使笔画近似畅通无阻,落落大方。

写好大字《阴符经》,就这么简单!

(图2)

此类字与《雁塔圣教序》有着诸多相同之处。在点画处理上,一是中间笔画或起或收,一律轻按轻提,如“物、修、乐”(图2),二是左右部件有意拉开距离,如“遂、违”(图3)。

写好大字《阴符经》,就这么简单!

(图3)

3.横势突出

横势突出,除了重心下移与此相关之外,还可明显观察到该帖所有横画左右极力伸展,尤其部分字中末笔是横者,用笔厚重且伸展,有稳托重心之势,如“至、生、尽”等字(图4)。

写好大字《阴符经》,就这么简单!

(图4)

而非居字下者,或居上端如“书、不、所、而”(图5),或居中部如“安、莫、善、无”(图6),都向左右舒展成为主笔。

写好大字《阴符经》,就这么简单!

(图5)

写好大字《阴符经》,就这么简单!

(图6)

当然,横势突出,以横画作为主要载体,同时,撇、捺、竖弯钩也在不同字中发挥着同等重要作用,如“文、地”等字(图7)。

写好大字《阴符经》,就这么简单!

(图7)

4.虚实相生

凡字中笔画,相连处为实,断处为虚,按照一般规律,凡两竖中间的横,如“月、圣”(图8),左连右空,即左实右虚为多,而此帖对于此类空间安排,却极尽变化之能事,或者出于无意,出现多种形式。

写好大字《阴符经》,就这么简单!

(图8)

或左实右虚,如“溃、道、自、昌”(图9);或左虚右实,如“谓、者、圣、郎”(图10);

写好大字《阴符经》,就这么简单!

(图9)

写好大字《阴符经》,就这么简单!

(图10)

或左右虚而中间实,如“良、身、昼、理”(图11);或左右皆实,如“有、神、其、取”(图12),等等。出现了多种不同虚实变化,一派天机。

写好大字《阴符经》,就这么简单!

(图11)

写好大字《阴符经》,就这么简单!

(图12)

5.高低错落

楷书的动势,除来自于行书笔意之外,不同部件之间高低位置的错落,亦造成了一种险势带来的动感,或左低右高,如“化”(图13);或左高右低,如“动、故、卦、施”(图14),综合看以左高右低为多。

写好大字《阴符经》,就这么简单!

(图13)

写好大字《阴符经》,就这么简单!

(图14)

在左右位置协调处理中,还可明显看出相互穿插之法,如“观”(图15)之右部撇伸向左部之下,既能使两部分更加紧凑,又见错落之际的穿插之美,此类字还有“机、物”(图16),等等,可谓“恢恢乎游刃其间也”。

写好大字《阴符经》,就这么简单!

(图15)

写好大字《阴符经》,就这么简单!

(图16)

6.外紧内松

该帖宽绰大方的结字之美,亦通过一些外紧内松的字来体现,松和紧是一组对比之下的辩证关系,也就是说,所谓的松是通过对比紧而得出的审美感受,没有松,也就不会感觉到紧,反之亦然。

写好大字《阴符经》,就这么简单!

(图17)

在该帖中,空间松紧是通过笔画之间的间隔大小来感受,而外紧内松,也就是通过字边缘笔画的紧来对比字内笔画的松,如“夜”字(图17)上点与横相接,空间便在横下形成较大范围,在基本保持字形的前提下,则见出外紧内松的特点,不主故常,而又妥帖大方,此类字还包含“宝盖头”之类字以及“变、宜”等(图18)。

写好大字《阴符经》,就这么简单!

(图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