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荃攻城有一绝招,在安庆时立下大功,到了南京却失灵

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天国时,是一个心狠手辣的猛人,被称为“曾剃头”。其实,他的四个弟弟中,有三个从军,都有着湘军式的勇猛。其中第三个弟弟曾国荃,因攻破天京而立下不世之功,他作风同样勇敢,作战还很有性格,人送外号“曾铁桶”。

“曾剃头”的大概意思是因为曾国藩杀人过多,而且主张对太平军除恶务尽。那么,“曾铁桶”的是什么意思呢?原来,这是曾国荃的一个战略风格,他攻城时,将城围得水泄不通,然后挖下战壕,在火力掩护下,通过地道用炸药炸开城墙,冲进去夺下城池。

曾国荃攻城有一绝招,在安庆时立下大功,到了南京却失灵

曾国荃所率部队叫做“吉字营”,成军很晚,却屡立大功。它之所以能后来居上,凭借的就是曾国荃这个屡试不爽的战法。尤其是在咸丰十年,围攻安庆的战役中,曾国荃开始扬名立万。

这一战从咸丰十年四月开始打响,曾国荃祭出杀招,围着安庆城挖战壕。安庆城中守将也不会傻傻看着,经常趁夜偷袭,都被警惕的曾国荃杀退。一直到咸丰十一年七月,历时一年多,战壕挖好了,安庆城的粮食也吃尽了,连树皮和草根都没有剩下的。

曾国荃攻城有一绝招,在安庆时立下大功,到了南京却失灵

安庆是天京上游的重要门户,也是天京的屏障和粮源。虽然太平军此时在两破清朝的江南大营,并且扫荡江苏常州、苏州,但是,安庆之围是不能不救的。洪秀全命令陈玉成、洪仁玕、林绍璋、吴如孝以及黄文金从各自战场赶来,疯狂向湘军发起反扑。

这一战异常惨烈,太平军如同潮水一般向湘军涌来,内城的守军也遥相呼应。湘军在壕沟之前组成了密集的火力网,然而太平军却毫不畏惧,倒了一批人,又马上跟进一批人。尸体堆积如山,太平军连冲都没法往前冲了,甚至专门组织了搬运尸体的队伍。

此战,太平军猛攻12次,持续一日一夜,但在曾国荃的指挥下,硬是没有踏进半步。这一整天的战斗下来,太平军冲锋死亡一万多人,湘军死伤人数相对少得多,只有一百多人,但用掉了17万斤火药, 50万斤铅子,可见战况之激烈。

曾国荃攻城有一绝招,在安庆时立下大功,到了南京却失灵

在最危险的时候,是曾国荃挺身而出,保住了胜果。那时太平军将湘军扔过来的火药,又扔了回去,在湘军守军处爆炸,太平军有几人趁机冲开缺口。曾国荃亲自挥刀上前,砍杀几人。湘勇看见主帅如此奋力,立马站住了阵型。

陈玉成无法打败湘军,甚至连突破湘军防线进入安庆城的机会都没有,只好引兵稍退,整军备战。结果,在八月初一,曾国荃率军挖出地道,炸毁安庆城墙,一拥而入,一万多饥肠辘辘的安庆守军束手待毙。外围的援军眼见如此,只能放弃。

曾国荃攻城有一绝招,在安庆时立下大功,到了南京却失灵

这一战,打出了湘军的血勇,也让曾国荃天下闻名。安庆一开,天京就无险可守,曾国藩调动四路大军一起合围天京。然而,曾国荃立功心切,不顾曾国藩的劝阻。他不等其他部队达到,一马当先,要去天京抢头功。

结果来到天京城下时,他立马傻了眼,因为他的那套攻城手段完全用不上!安庆城才“九里十八步”,曾国荃挖了七十里的战濠和长墙来围困;现在天京九十六里,理论上要修七百里的战壕,这和修长城有什么两样?在安庆挖战壕用了一年多,在这里岂不是要用十年多?就算挖好了,曾国荃手头上哪有那么多兵来围起来?

何况,天京城墙的厚度远非安庆城相比,这里留下来的是朱元璋建都南京时的老底子。那时候,明太祖修了整整21年,城墙宽14米,最宽的地方达21米,城垣都是巨大的条石,雄壮巍峨,和安庆城根本不是一个档次。

曾国荃攻城有一绝招,在安庆时立下大功,到了南京却失灵

更糟糕的还有两点,一点是此时军中发生了瘟疫,一度还非常严重;另一点是太平军的援军包围过来了,而湘军另几路却因种种原由还未赶到。

还是曾国荃,再次爆发出湘军的蛮劲。围不了天京城,先挖战壕将自己围好,依然不失为“曾铁桶”的美名。

太平军攻打曾国荃的部队,最多时人数达到二十万,幸好曾国荃修建了两层战壕,被突破一层之后,另一层挽救了整个湘军。最危险的时候,子弹从曾国荃的左边嘴唇穿过,但他马上包扎后,带伤巡视。(二十九日,公左颊受枪伤,血渍重襟,犹裹创巡营)

这一战太过惊险、持久,一共打了四十六天。太平军出动二十万人也没能撼动曾国荃,而湘军伤亡五千多,剩下的都瘦成皮包骨了。郭嵩焘认为此“极古今之恶战”。

曾国荃攻城有一绝招,在安庆时立下大功,到了南京却失灵

也就是因为曾国荃咬牙顶到了这么久,太平军补给不够,冬天又无冬衣,竟然撤军了。这一场战争,被认为是清王朝和太平天国的气运之争。接下来,曾国荃铁了心继续挖沟挖战壕,在湘军其它部队的。曾国荃赖在天京城下安家。他通过挖地道的老办法,于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终究炸开了太平门旁的缺口。他率领部队冲进天京,还是抢下了这剿灭太平天国的大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