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排便习惯预示着肠癌?

韩圣剑

肠癌最常见的症状是便血和腹痛,这两种症状一般都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另一种症状——排便习惯的改变,由于司空见惯,一般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警惕。

今天,便宝宝就为大家分析下哪些排便习惯的改变预示着肠癌的发生?

如果出现长期腹泻、便秘、便频或腹泻便秘两者交替等排便习惯改变的情况可能预示着肠癌的发生。

健康人每天排便次数一般为1~2次或1~2日/次,且大多数为成形便或软便;少数人的排便次数可达3日/次,且粪便多为半成形或腊肠样硬便。

但是,由于结直肠癌患者肿瘤刺激肠粘膜导致体液渗出,导致渗液在肠腔内积存从而会刺激肠道蠕动,进而导致发生腹泻。此外,如果肿瘤伴发炎症、坏死以及引起肠腔阻塞,则会使粪便排出时间增加,从而引发便秘的状况。


便宝宝大肠癌早期筛查

每次说起癌症都让人蛮揪心的,现在各种癌症的患病率不断地攀升,这与社会大环境以及个人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肠癌。

肠癌是指发生于肠道任何部位,包括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直肠、结肠、盲肠以及阑尾和肛管)的恶性肿瘤。由于肠道疾病症状具有相似性,因此在患病之初很多患者不会引起重视,从而延误病情,下面就具体介绍一下肠癌的相关排便习惯的改变。

1.便血:由于肠道恶性肿瘤基底部大多浸润性生长,且生长速度快,最后血液供应不足,形成边界不清、边缘隆起的恶性溃疡。恶性溃疡容易破溃出血,所以大多数肠道恶性肿瘤的患者,会有便血的情况。上段肠道出血可能会有柏油样便,下段肠道出血可能会有颜色鲜红的血便。

2.大便次数的改变:大多数患者可能会出现便秘或者大便次数增多的情况。便秘是由于肠道肿瘤占位,导致梗阻,多伴有腹痛的症状,大便次数增多可能由原来的一天1-2次变为多次,且多粪质稀伴有脓血。

3.大便性状的改变:由原来的条状变为不成型的稀便或者棱状。

需要注意的是,肠道肿瘤起病的症状大多不典型,临床上肠道疾病的症状大多相似,比如血便需要与痔疮、肠结核、肠梗阻鉴别,粘液便需要与痢疾等肠道疾病鉴别。

本期答主:陈昌晓 医学硕士


杏花岛


中国人过去穷,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逐渐陷入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饮食结构的怪圈。这使得“癌症家族”中的结直肠癌逐渐增多。肠癌是一种生活方式病,是由于饮食和生活方式导致的,是消化道肿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绝大多数病人在

40岁以上,男女之比为2-3:1,。肠癌早期几乎没有症状,但只要多多留心观察你的粪便就能发现他们的蛛丝马迹。那么哪种排便习惯预示着肠癌呢?

大便次数改变:增多或减少

正常人的大便次数大概是在3/-3/次之间,人排便习惯一旦改变,增多或减少,则需要提高警惕。

大便性状改变:腹泻或便秘、变细

左半结肠的粪便已成形,若肿瘤生长在此肠段的患者,多伴有便秘或腹泻交替出现,而且大便上时常伴有黏液或血液;当肿瘤逐渐长大时,甚至出现梗阻现象。晚期由于肠道变狭窄,则大便会出现变细、变扁,甚至出现梗阻。

大便颜色改变:便血



良医济世

因为肠道包含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大肠(直肠、结肠以及盲肠、阑尾和肛管),问者提到的肠癌当是肠道恶性肿瘤的总称,包含小肠、大肠各段的恶性肿瘤,不同部位的病变其大便改变均不尽相同。

小肠癌大便改变

小肠癌的发病率相对消化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要低,其临床表现常常很不典型,各种临床表现中以腹痛最为常见,常常表现为隐痛、胀痛,甚至是剧烈的绞痛样,而大便的改变常常有:

a。出血量小时表现为反复、间断出现的柏油样大便,出血量相对较大时可出现血便,一旦侵袭较大血管或肿瘤体血管破裂较多时甚至出现便血;

b。如果因肿块阻塞了相应肠段导致官腔狭窄或完全阻塞,可能出现排便减少或不排便,严重时出现肠扭转;

结肠癌大便改变

结肠癌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常见,在发病的早期常常也没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只有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出现特殊的临床表现,在大便改变方面主要表现:

a。排便习惯的改变,一般健康成年人排便,每日1次或2-3次,当结肠癌发展到一定时期后开始出现大便次数明显增加;

b。大便性状改变,一般健康成人大便为黄色筒状,结肠癌可出现大便不成形甚至稀便,也可出现便秘,排便不畅通;

c。大便附带物,可能有粘液、脓液或者血液跟随大便同时排出。

直肠癌大便改变

直肠癌也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同样早期也没有什么特殊的临床表现,只有在癌肿破溃出现溃疡或者是癌肿感染后才会出现症状,在大便改变方面可有:

a。排便习惯的改变,从正常排便情况变为频繁排便,每日大便次数明显增多,并且在排便时有肛门下坠感觉,刚排便离开便池又想排便,总是排不干净的感觉;

b。大便性状改变,如果癌肿导致肠管狭窄后,由于跟肛门比较接近,可以出现大便变形变细,甚至可能有凹槽;

c。大便附带物,同样可能有粘液、脓液或者血液跟随大便同时排出,由于直肠距离肛门较近,可出现大便表面带血。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才疏学浅,如有不足,望批评指正】


小医生陈鹏

肠癌为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总称,指大肠粘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预后不良,死亡率较高。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胃和食管癌,绝大多数病人在40岁以上,30岁以下者约占15%。男性较多见,男女之比为2-3:1。


1.大便习惯,出现便秘或腹泻,或者两者交替出现;还有的人排便次数出现了变化,从每天一次变成二三次,但每次排便不多,甚至根本没有粪便。

2.腹部持续不适、隐痛、腹胀;原因是由于肠道功能紊乱,或者肠道梗阻而致。

3.大便变形,或有凹槽。如果癌肿突出向直肠腔内生长,导致肠腔相对狭窄,则排出的大便往往变细、变形,可呈扁形,有时变形的大便上附着一些血丝。

4、便血或黏液便,粘液脓血便。是大肠癌最早和最常见的表现。轻者仅表现为偶尔有少量出血,重者可表现有粘液血便、粘液脓血便或鲜血便,常被误诊为痢疾或痔疮出血而贻误了确诊时机。

5、感觉里急后重:肚子老是觉得有便意,肛门口也重重的,有下坠感。

6、体重下降,原因不明的贫血,又发现腹部肿块,伴乏力,消瘦。肠道的慢性失血,肿瘤的消耗,导致不同程度的贫血。

如有上述症状,请抓紧就医吧。行肠镜检查,肠镜下活检就可以明确诊断了。


胃肠健康说

(2018年4月8日 曾医生有问必答)

通过早期观察,很多肠癌都可以被提前预知,要是能及时治疗,将会挽回很多损失。
我们的消化系统,由上至下分别为口腔-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肛门。除了食管和胃、肛门,其他都是肠管,都有发生癌变的可能。

  1. 十二指肠肿瘤:为小肠中发病最高的肿瘤。肿瘤较小时,常常因为长期反复的小量出血未被察觉,而表现为慢性贫血;肿瘤较大时,除了

    反复呕血,还有间断发生的柏油样便或血便。

  2. 空肠、回肠肿瘤:常见为间质瘤,介于良恶性之间,罕见为类癌。也可表现为间断发生的柏油样便或血便;肿瘤较大时会引起肠道不同,表现为数天无排便,并出现腹胀、腹痛等。

  3. 结肠癌:包括盲肠、升降结肠、乙状结肠,其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基本类似。且常为最早出现的症状,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加,反复腹泻,粪便中有血、有脓,有鼻涕样的粘液。早期一般也伴随有反复发作的持续性腹痛,且疼痛定位不准确。当癌肿堵塞了肠道后,直接表现为数天不解大便,伴腹胀、腹痛、呕吐等。


4.直肠癌:这个位置很靠近肛门了,表现出来的症状为:①直肠刺激症状:表现为便意频繁,感觉永远拉不干净,肛门坠胀不适。到了后期甚至会出现下腹痛;②肠腔狭窄症状:因为肿瘤抢占了部分肠道空间,所以会出现大便细小,变形;③癌肿破溃感染症状:大便表面带血及鼻涕样粘液,甚至有脓血便;④因为直肠和膀胱、前列腺紧邻,肿瘤侵犯过来时也可表现为尿频、尿痛、血尿等。


肠癌并没有想象中可怕,很多经过治疗都能延长生命。若有上述症状者,建议及早检查及治疗,效果还是很理想的。不要等到病重了才懂得珍惜。
★若觉得本回答有帮助,请点赞支持!

胃肠肝胆外科曾医生

肠癌又称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2种。发病是由于大肠粘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或预后不良。死亡率较高。是粘膜上皮起源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男性发病多女性2-3倍,。应以积极预防为主。

发病多由肠慢性炎症,肠腺瘤癌变,饮食和致癌物质导致。

肠癌的早期信号主要有

一 突然体重减轻

二 原因不明的贫血

三 腹胀,腹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

四 腹部有肿块

五 大便带血(或出现黑便)及有下坠感

六大便内有脓血或粘液血丝

七 大便习惯改变,便频或腹泻便秘交替

八 经久不愈的肛门溃疡,持续性的肛门疼痛

九大便形状改变,变细,变扁或带槽沟

十 发现有结肠多发息肉或乳头状腺瘤

临床症状主要有

初期以便血为主,其次是大便习惯改变,排便不尽感,里急后重等。此外还极易引起梗塞现象,产生肠道刺激症状等肠癌有很多突出的临床表现,患者需多加小心。

初期多以无痛便血为主,血液呈红色或鲜红色,与内痔的症状非常相似,后期便血多为暗红色,混有粪便之粘液血便或脓血便。

其次大便习惯改变是肠癌中晚期的典型表现,由于直肠肿块及其产生的分泌物,可产生肠道刺激症状,导致患者便意频繁,排便不尽感,里急后重等症状。但排出物多是粘液脓血状物,此时粪便形状也发生了改变,变得越来越细。

肠癌到晚期常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如膀胱和前列腺等邻近组织,引起尿频、尿急和排尿困难。侵及骶前神经丛,出现骶尾和腰部疼痛。直肠癌还可以向远处转移到肝脏,引起肝肿大,腹水、黄疸,甚至恶液质等表现。

肠癌的形成与发展和饮食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因此合理的饮食是预防肠癌的一个重要因素。

预防肠癌的根本宗旨只有一点:那就是注意饮食习惯! 天气冷让人胃口大开,但是“吃多”了不仅担心发胖,更担心健康亮红灯。尤其是晚餐,如果进食不当,过饱、过晚,都可能损害人体健康,甚至有可能促进大肠癌的发生。

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 少吃或不吃富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包括:猪油、牛油、肥肉、动物内脏、鱼子等。

二植物油限制于每人每日20~30克左右(约合2~3汤匙)。

三不吃或少吃油炸食品。

四适量食用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榄油、金枪鱼等。

五每日补充膳食纤维素35克以上。

六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素的食物:魔芋、大豆及其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藻类等。

七用部分粗粮替代细粮。

八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

九可以吃一些具有抗肿瘤效果、增强免疫力的东西,如:美洲大蠊。

十适量食用核桃、花生、奶制品、海产品等,以补充维生素E。

十一注意摄取麦芽、鱼类、蘑菇等富含微量元素硒的食物。

十二每天服用小剂量(75毫克)阿司匹林,坚持1年。可使肠癌风险降低22%。服用阿司匹林时间越长,其防癌作用就越大。连续5年,可使肠癌风险降低30%。


另外食用黄滑松茸,烘焙面包皮也有一定的防癌作用


食为天小程

你说的肠癌应该是指结肠癌吧,因为小肠癌发病率很低很低,这里就不作详细阐述了。

我们都知道,肠癌最初的症状可能就是大便习惯的改变。

而大便习惯改变,它包括3个方面:

其一,大便次数增多或减少:

肠癌的早期症状有大便次数异常增多,但每次的大便的量都比较少,或者是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大便硬结,伴有腹胀、消化不良、消瘦等症状,这个是癌肿刺激肠道和阻塞肠道的表现。

其二,大便性状的改变:

肠癌常有大便形状的改变,例如条索状大便、块状大便,甚至可以常有大便不成形、腹泻的高等。还有大便颜色改变,例如黑便(提示有上段结肠癌出血)、血便(提示下段结肠癌出血),或者大便带有粘液或血丝(提示肠癌分泌粘液较多).

其三,大便前的腹胀、腹痛:

如果大便前常有腹痛、腹胀,便后明显有缓解,而且也上了一定的年龄,那么请注意肠癌的可能。

我是消化内科李医生,长期在临床一线工作,对消化系统疾病有较深入的认识,如果大家有什么胃肠道的问题,请关注我吧,可以看我的文章,都有详细分享,如果还有疑问,欢迎私信或互动。

消化内科李医生

1、没有固定的排便规律,长时间蹲厕所,便秘是胃肠蠕动变慢所造成的,时间久了毒素大量吸收,易出现癌变

2、排便时腹泻与便秘相交替,且便中带有粘液或是脓血(结肠炎或是结肠息肉)

3、排便时出现无痛性暗红色血迹,直肠息肉(易癌变)

4、排便费力,便便直径越来越细,甚至出现压痕,直肠癌易出现此类症状

5、经常有肠梗阻的症状出现,右半结肠癌或是直肠癌易出现此类症状

6、偶尔或是间断性出现黑便,这是肠道内有出血的表现

以上所述的症状,并不是对等关系,只是出现上述情况后一定要注意和排除癌变的可能。


大肠癌最常见的症状是便血(占48%~68%)和腹痛(占21%~55%)。一般来说,健康人的排便次数为每日1~2次,或1~2日1次,多为成形便或软便;少数人的排便次数可达3日1次,粪便多为半成形或腊肠样硬便。这些情况往往司空见惯,如果出现了大便习惯的改变,往往不容易被人引起重视和警惕,我们先看一下,哪些异常的大便习惯改变是大肠癌的早期信号呢?

首先观察与原来的大便规律是否有改变,比如大便次数、时间以及大便的性质、形状的改变,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哪些异常的情况为大肠癌的早期信号:


1,血便:它是大肠癌的另一个早期表现,多数由于癌肿表面破溃或溃烂所致。大便形状改变、变细、变扁或由凹槽,是由于大便通过癌肿引起的直肠狭窄段所致,这常是直肠癌的早期信号。

2,便秘是大肠癌患者较常见的症状之一,有的患者可在便秘后出现腹泻,或便秘与腹泻反复交替,或仅为大便开始时干燥而末端变稀。

3,腹泻:部分患者为首发症状,同时每日排便次数增多,可为粘液血便、粘液脓血便或为溏薄的稀便,可伴有里急后重感。

大肠癌的引发因素有哪些呢?它多跟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环境因素主要是不良的饮食方式,例如长期高脂、低纤维、低钙高磷饮食等。遗传因素更好理解,研究显示,大肠癌患者的子女患大肠癌的几率比一般人高 2~4 倍。

除此以外,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发展。比如:多喝水;多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保证排便的通畅;多摄入膳食纤维,多进食纤维,蔬菜、水果、粗粮、菌菇、豆类;还应应该养成固定时间排便的习惯,排便要规律,并且排便时应集中注意力,最好不要看书、看手机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