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过最悲伤的一部电影是什么?

莫xxxx

《熔炉》是我看过最悲伤的一部电影。从刚开始的气愤到后来的气愤在接着气愤,最后眼泪却不自主的留下来。

影片是根据韩国真实的社会事件改变的,一所聋哑障碍人学校中性暴力事件为蓝本,描述该时间所引发的悲剧以及学校的教师和人权运动者一起力图揭开背后黑幕的故事。

电影的故事主要是在虚构的“雾津”发生的,我觉得这个“雾”字贯穿了整部影片。它就像真正的雾把人性的丑陋掩藏,把人性的善良悄无声息地的抹杀,被笼罩的人怎么都出不来,就像电影的结局一样哪怕正义一方有有利的证据最后依然没能伸张,换人始终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一样,“雾”一开始就没给过希望。

男猪脚仁浩从首尔去雾津教书,路上撞死了,同时也发生了一个小男孩被撞死的事这件事也把男主和那些人性泯灭的人做了鲜明对比。

在看电影的时候,内心充满愤怒,压抑。根本不曾想过这个世界黑暗面竟然可以黑到这个程度,根本没有想到假若手握权利的人是一个坏人会让人那么的绝望。

最后虽然曝光于媒体之下,一群顶着“仁爱”光环人面兽心的人被捕了,接着小说的管用情节出现了,官官相护,司法机构被“潜规则”的情节出现了看得让人心痛气愤,气愤这竟然不只是电影,而是真实事件改编啊,虽然这是发生在韩国但依旧让人恐惧,恶心,由于被害人全民秀奶奶的无知,和陈宥利父母同意钱财赔偿,再加上当时韩国法律的性侵罪行的轻判,最后一群最恶多端丧尽天良的人被无罪释放。

整部电影的高潮都是罪恶再向正义炫耀着高昂的姿态,正义一直游走在罪恶的夹缝中喘息。

最后仁浩抱着明秀的遗照跪在法院门前率众抗议,让人泪目,这是正义面对罪恶无奈的挣扎,直接重击每一个观众的良知,引发人性思考。

就如电影结尾“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幸运的是在现实生活中,《熔炉》播出后改变了韩国对性侵罪轻判的法律。这也算是给予正义一点希望吧。


电影味道馆

我看大家说的最多的就是《素媛》

我认为的最让我觉得悲从心生的是《金福男杀人事件始末》



影片一开始就介绍了女二郑海源,她在首尔金融业独自打拼,平常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生活态度,生活困苦孤独无依的老太太咨询贷款,她毫不留情直接拒绝,两名社会青年欺负一个女孩,女孩挣脱向她求救,她冷漠的关上车窗,最终女孩被打死了。工作上她的情绪越来越紧张,对同事态度恶劣,最终被老板责令休假。

利用假期,海媛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无岛。这里风景秀美,民风粗犷甚至有些野蛮,男尊女卑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海媛重逢了童年的玩伴金福南,这是一个温和开朗、任劳任怨的女人,但是她的丈夫和家人都视其为猪狗,任意欺负和凌辱。

丈夫外出钓鱼,小叔子就趁机强暴了她,丈夫知道后似乎也是默许的态度,丈夫甚至还叫了妓女不顾金福男在场就行男女之事,婆婆看着仍然埋头吃饭不为所动的金福男说“简直像是猪一样”

福南希望女儿小燕拥有更好的人生,但金福男无意中发现丈夫似乎对小燕有不轨的企图,金福男想送女儿离开海岛,却被丈夫抓了回去,丈夫对金福男拳脚相加不料误伤拉架的小燕,小燕磕到石头上摔死了,金福男生活唯一的一点希望也没有了

第二天警察上岛,岛上人统一口径说小燕是自己摔死的,金福男让看到真相的海媛作证,海媛依旧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说自己没有看到,至此金福男所有在乎的东西都消失了

人性泯灭之后,仇恨便一发不可阻挡

一直默默承受一切的金福男终于变身复仇者,一个个杀掉了村子里的所有人

眼看着福南大开杀戒,海媛拼命逃上了船,到警察局报警,不想福南亦来到了梦寐以求的首尔。她穿着不合身的白裙,画着诡异的浓妆,踩着一歪一扭的高跟鞋,像刚从山顶洞出来的原始人惧怕着人群和善意。

最后在警局,企图杀掉海媛的金福男最终被海媛反杀,浑身是血的倒在海媛怀中

看着死在自己怀里的福南,海媛应该是惊恐无措的吧,她开始恨自己的懦弱无为,开始直面现实的丑恶,即使危险扼住了喉咙也敢直接反抗。

恶魔虽然可怕,但不反抗则会使更多人成为恶魔。

本片名字取的很好“金福南杀人事件的始末”,凡事有因有果,120分钟以浓缩的形式展示了一个女人悲剧的一生,到最后,生是折磨,唯死解脱。

这部影片出现阳光的次数很少,基准色调暗淡,只有福南在田里的时候才会出现,仿佛是福南勤劳善良的光芒,就像她本身给人的感觉一样。

影片充斥着现实懦弱无耻的讽刺,一个小岛一户人家一场灾难,女性是弱势群体,影片放大了这个群体的横切面,男性在其中就是一种侵蚀,它构成的不单是是一种身体上的侵犯,精神上的蹂躏是最可怕的


95只兔子

宋仲基朴宝英主演的《狼少年》



因为体弱多病的顺伊(朴宝英 Bo-yeong Park 饰)需要疗养的缘故,顺伊母女三人从首尔搬家到了乡下的一栋别墅生活。而收拾屋子的时候顺伊意外的在仓库发现了神秘的前户主朴博士在这里遗留下了的狼孩(宋仲基 Joong-ki Song 饰)。

顺伊妈妈出于善心收留了这个狼性未泯的男孩,并给他起名叫哲秀,就这样四个人开始了同住一个屋檐下的生活。顺伊起初非常反感这个不会说话,吃饭狼吞虎咽的闯入者,并希望早日把他送出去。


然而朝夕相处让顺伊萌生了照顾训练哲秀的念头。她开始教给他吃饭,读书,认字,还弹奏吉他给狼孩听。



而哲秀对顺伊温暖的关怀十分受用,认真的做着顺伊教授给自己的东西。


孤独的顺伊因为哲秀渐渐融入到自己的世界中而开心起来,对他产生了别样的爱恋。





但是这份美好却被对狼孩虎视眈眈的智泰(刘延锡 Yeon-Seok Yoo 饰)打破,他一门心思的集结挑拨多方势力来捕杀哲秀。智泰发现了前任屋主朴宗斗博士留下来的研究资料,他根据这些资料找到了姜泰植教授。

被关在仓库内的哲秀一直在学写字并等着顺伊回来,姜泰植教授的助手也为哲秀做了基本的检查,姜泰植和一名上尉一直在利用监控监视哲秀的一举一动;助手发现哲秀的身体各项指标都与常人不同,姜泰植为了保护哲秀向上尉报告哲秀一切正常;在首尔结束身体检查的顺伊很快便回到了家里,并且第一时间去见哲秀。



根据姜泰植的报告,上尉决定不会杀了哲秀,智泰听到后非常生气,他告诉众人哲秀吃了郑大叔的山羊,他还找了证人要证实哲秀就是一个怪兽,但是郑大叔却说死掉的山羊不像是被咬死的,姜泰植决定第二天去现场查看情况;当晚,郑大叔去找了智泰,他还告诉智泰自己知道事情的真相,他要求智泰承认说谎了。

然而,智泰却把郑大叔打晕了,还破坏了顺伊家里的电线,随后,智泰去了关押哲秀的仓库,他告诉哲秀:郑大叔偷走了顺伊的吉他,只要哲秀拿回吉他就可以讨好顺伊;于是哲秀逃出仓库去了郑大叔家里,智泰也指引上尉去郑大叔家里抓捕哲秀。

哲秀在郑大叔家里没有找到吉他,顺伊和众人也赶到了郑大叔家,顺伊告诉哲秀吉他不在郑大叔那里,此时,智泰抢夺了军人的枪支要射杀哲秀,顺伊在阻止智泰的过程中被智泰殴打,哲秀看到后再一次变身成狼并且把智泰咬死了,随后,哲秀带着顺伊逃走了。



为了哲秀的安全,顺伊让哲秀一个人逃跑。哲秀不愿跟顺伊分开,第一次开口说话了。顺伊对哲秀说了一句:“等一下,我很快就回来。”之后狠心抛弃了哲秀。

47年后,顺伊已嫁于他人。她再次回到了这间屋子。夜晚,她听到仓库有声音,鼓足勇气推开了门,里面是等了她47年的哲秀。


当年堆雪人的少女,早已成了白发苍苍的老太。 而哲秀,依然在等着她。

离开时,她留下那句“等等 我会回来的”后的背影,泣不成声。也许当时就知道,转身,就不会再见。


xinyiiiiii


弦音苏沐

《香水》男主角生下来母亲就死了,不会说话,鼻子对气味异常敏感,生下来他处的环境都是脏乱不堪的,生在卖鱼的摊子,扔在脏乱的孤儿院,又被卖到煤矿,所以他异常渴望闻到香味,只是单纯的被一个少女的香味吸引,却造成少女的死亡,之后更是成了人人痛恨十恶不赦的杀人狂,而他的眼里只有不解和疑惑,可能到死他还是不理解……


我听闻你始终是一个人

《我脑海中的橡皮擦》


记得我是在初中的时候看的,记得看的时候是晚上,一个人躲在被子里哭的真的是稀里哗啦的。

当看到最后一幕,秀真失去了所有的记忆,像个小孩子一样的在阳台上画着画,画中人正是哲洙,最后对哲洙的温柔一笑。眼泪真的止不住,有时间朋友们可以去看一下,真的很感人。


阿绾同学

《熔炉》

这是我看过最悲伤的电影,没有之一。

《熔炉》是根据孔枝泳同名小说改编的剧情电影,该影片以2000年至2004年间发生于光州一所聋哑障碍人学校中性暴力事件为蓝本,描述该时间所引发的悲剧以及学校的教师和人权运动者一起力图揭开背后黑幕的故事。

2011年9月22日在韩国上映。[1]由于该影片所反映出的社会问题受到韩国国家高度关注,故该电影亦被称为“改变韩国国家的影片”。



电影的发生地,是一个叫“雾津”的城市,一个常年笼罩大雾的小城。这是一个虚拟的地名,但是它象征含义却不言而喻。雾,一个遮蔽万物最有效的载体,它能将人性的丑恶掩藏在无法察觉的暗处,也能让人们的良善被抹杀的无影无踪。

故事的开端是男主角仁浩准备去雾津市的慈爱学堂担任教师,大雾下的驱车行驶是对男主前程难测的隐喻,而此处平行蒙太奇的运用,则巧妙地把后来遭遇车祸的小男孩拼接进画面,黑暗隧道中的孩童身影,那是悲剧的喻体。同时,低缓伤感的钢琴配乐,则用声画蒙太奇把沉重的气氛塞进了观影者的内心。

所谓的“推诿”就是让人无法躲避“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行政机构,这是社会中最顽固的皮癣,他们麻木于“每日打卡”,习惯于“风波不起”,惯性于“扯皮推卸”,自动于“与我无关”。仁浩友真的来往奔波只是图添这些扯皮机构的唾沫,最后只能曝光于媒体。

如果人性在什么环境下最干净,那应该就是同类的集体围观吧!“慈爱学堂”的一干“人面兽心”虽然被逮捕,但是同流合污的警察却请出了“前官礼遇”这张王牌。当整个司法机构都渗透进“潜规则”的毒液,那所谓的“公平审理”就只是一张曝光过度的胶片吧!惨白而毫无服膺的痕迹。

案件虽然遭遇各种阻碍,但是受害的残疾儿童勇敢而机智地指证,还是让案情的真相公诸法庭,不过丑恶的一派有着自己的手段,不管是金钱贿赂、还是法律寻租,总之,真相还是硬生生沉潜在了丑恶的泥淖中。

而在这场正义之战中,主人公仁浩并没有能无所顾忌的做个纯粹的斗士,像是电影故意让正义的一方遭遇生命中的诸多伤痛,妻子的早逝,幼女的疾病,老母的市民心态,还有一贫如洗的处境,都让这场人性的伤疤揭开的格外疼痛。但是,面对这三个惨遭性暴力的可怜孩子,他毅然决然地选择继续前行。

电影的高潮并不是正义的救赎,而是罪恶的姿态高昂,明秀因为弟弟的死和自己的遭遇得不到公正的审判,选择了与罪人共同卧轨,这让人想起了电影开头明秀弟弟的结局。此处情节的设置并不是一种巧合,而是对片呼应,毕竟,如果在公正的审判尚未进行前,发生罪恶,人们尚能忍耐,可是如果在所谓的法律审判之后,被害者依然走上悲剧的道路,这种无声的批判无疑是最有力的。

《熔炉》中有两个地方最为令人深思,一个是男主仁浩在明秀死后抱着他的遗照跪在法院的门前率众抗议,这是本片高潮部分无奈的嘶喊,是一种对于正义的拷问和咒骂,直戳观影者的泪点和良知。

另一个则是审判开始前众多民众对仁浩与友真的辱骂和毒视,因为在那些普通民众眼中,那个恶贯满盈的校长是德高望重的人物,是德行和善心的代表,他当得起众望所归的圣贤。而一旦有人诋毁他们的精神领袖,他们便惯性式的反驳和撕咬。

集体无意识下的集体造神本该随着文明的普众,而逐渐消弭,但是讽刺的是,即使是现代社会,这种精神性的集体犯罪也难以避免,毕竟,“法不责众”。但是“法不责众”背后暗藏的则是“人治”旗帜的高扬,而“法治”的尊严责被折断在众人故意忽视的脚底,这貌似不是哪一个人的罪责,但是众人却都难辞其咎。谁能说司法上的溃败和政府机关的权钱交易,不是普通民众集体无意识下培植的根芽?

就像电影结尾友真的一句话:“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一部电影虽然促进了法律的进程,但是,它能改变的毕竟有限,韩国人懂得这一点,所以他们希望看过电影的人能做的更多,至少不被这个世界所改变。

每次看到这部电影我都会难过很久,为其中受伤的孩子难过为社会的黑暗难过为正义没有得到申明而难过,是一部直击人性的电影,引人深思。


刘木水

《狼少年》应该是我看过最悲伤的,看的时候真的是哭成狗了

讲述的是一个狼人跟一个女孩的爱情故事,狼人什么都不会,直到遇见了女孩,女孩通过与他沟通,一起生活,狼人会不惜一切的保护女孩,就是这样老套的剧情,但是却展现出了狼人的单纯,女孩的善良。

最后狼人与女孩经历了分离,狼人等了女孩47年,当女孩再次回到这里的时候,狼人还在,曾经的诺言也还在“等我一下,我会回来的”女孩抱着狼人痛哭,当清晨来临,狼人已经不见了,原本要买的房子,女孩决定不买了,可能是因为狼人住在这里吧



很不错的电影,很感人,推荐


手机用户50262567845

昨晚看了《六弄咖啡馆》,是一部在台湾取景的电影。主人公关闵绿在高中的时候喜欢上了班里的女生李心蕊,成绩很差的他跟李心蕊许下承诺,要努力考上大学。后来李心蕊在帮助关闵绿复习的过程中,也慢慢喜欢上了这个男生。后来他们在一起了,也都考上了大学,只是在不同的城市。电影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关闵绿为了每个星期有钱买火车票去台北见李心蕊整天没日没夜地兼职打工,因为他说:这是唯一能拉近跟她距离的方式。每次周末他都来她的学校陪她,即便是几个钟的车程。他很努力地对爱情付出自己的一切,自己的精力,甚至牺牲了陪他病久的母亲的时间。但他也不知道,有些事情,并不是靠努力就可以的。

最后在一间咖啡屋里面,李心蕊跟他说了分手,原因电影有一个镜头,李心蕊在路上遇到了歹徒受到了惊吓,但是关闵绿却不在她的身边,电话那边的也只能是一句一句的安慰,而当他赶到的时候,已经无法改变“在我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却不在”这个事实。最后男主自杀!

电影中李心蕊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如果我们的将来不是刻意去凑在一起的,那样的缘分才叫足够。

可是,她在电话里所有的担忧与恐惧都是为了害怕分开,当有办法解决分开的问题时,她又觉得这不是可以解决的方法。

她不喜欢刻意凑起来的缘份,所以当缘份刻意安排他们分开的时候,她就选择欣然接受了。

有人说,距离是浇熄爱情的第一桶冷水。但是往往没有去想过,只要两个人的心有足够温度,是不会那么容易就让冷水入侵进去的。

我记得有一次圣诞夜我们几个朋友去玩,后来玩到很嗨的时候我对一个女生说:早知道应该叫上你男朋友一起来。后来她迟疑了一下然后很大声地跟我说“我已经分手了。”

我一开始惊呆了,圣诞活动结束后我们走在安静的小道上,我跟她道歉,她笑起来说“有什么好道歉的,是我说的分手。”

我又惊讶起来,因为我不曾想过曾经动不动就在我们面前撒狗粮的她竟然会突然就把爱情看得这么淡了,也更不会想到曾经她很频繁地给男朋友买衣服的她会成为主动提分手那一个。

那天晚上我战战兢兢地问她为什么呀?她说了两个字:距离。我大概也能回想起她跟我们抱怨起“要是我跟他距离,能在近一点就好了。”

“你能懂那种,明明有男朋友,但是却会经常性感觉自己好像没有男朋友的感受吗?”

刚开始我真的不懂,不过现在我也慢慢感受到了,就像关闵绿和李心蕊的离的异地爱情一样,七公里的路,就已经远得让他们难以想象了。

而,三百六十公里的距离,更是会把他们的之间的感情撕破得尽碎,拉不进的是远距离,解不开的是未知数。


特色折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