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讀過很多書,但後來大部分都忘記了,那你覺得閱讀的意義是什麼呢?

碼知趣

在大學剛畢業,又窮又忙又迷茫的日子裡,讀書陪我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光。

那時候,每天上班,事情大大小小,時間滿滿當當,我焦躁,又覺得來不及思考。下了班,一個人坐著公交車穿過這個城市的萬家燈火,疲憊又孤獨。

壓力山大,工資微薄,我應付不了眼前的苟且,更不敢妄談詩和遠方,唯有讀書能使我真正快樂。

我如飢似渴地閱讀。精神好,就啃專業書和英語書,精神不好,就用小說散文緩解壓力。一杯清茶,一盞明燈,一本書,一支筆,心靜下來,疲憊漸漸消除,初入職場受的委屈,也在讀書時光裡悄悄化解。

那時候,書本好像變成了一個小小世界,遮蔽我,包裹我,溫暖我,讓我得到充足的休息之後,再去面對外部世界的風風雨雨。

後來我漸漸找到了自己的節奏,持續不斷地閱讀和思考也讓我的工作有了持續成長的力量。

回想那段日子,作為一個二十出頭的姑娘,讀書是我疲憊生活裡的英雄夢想。

大學裡,曾有一位被大家譽為女神的老師。

接觸之前,只遠遠看到她的妝容精緻,氣質溫婉。選了她的課之後,我才知道,為什麼大家都對她讚不絕口。

老師教的是人際溝通心理學。每堂課,她會早早來到教室,對每一個走進教室的同學微笑著點頭打招呼。厲害的是,全班百十號人,她竟能一一叫出名字。

課間,她會走下講臺跟我們聊天。我們也漸漸瞭解,她的教學科研任務其實十分繁重。難能可貴的是,她的一雙兒女,懂事可愛;而她氣宇軒昂又儒雅可親的丈夫,將她視若珍寶。

曾開玩笑地問她:“老師,給個人生建議唄?”

她笑笑:“你們能不能做到,從現在起,每天讀書,堅持十年?”

我們覺得老師給的答案未免太“官方”,面面相覷。

她看出了我們的疑惑,娓娓道來:“三十幾年了,每天我都五點半起床,讀兩小時工作以外的書籍。

如果我只做論文搞科研,那我作為一個女人,溫柔的部分,可能早就被掏空了。等你們工作,嫁人,跌入鉛華歲月中,你們才會懂,在日常生活之外,一個人還要有足夠強大的內心世界,才能不被世俗吞沒。”

我看著老師,她整個人透出一股超越外貌本身的從容優雅,時光在她臉上好像凍住了一樣。現在回想起來,原來這就是所謂的腹有詩書氣自華。

當一個女人真正走進長路漫漫的人生中,讀書成為她對抗歲月流逝的最好方式。

關於讀書,楊瀾說過一句很得我心的話。

“有人會問,女孩子上那麼久的學、讀那麼多的書,最終不還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作人婦,洗衣煮飯,相夫教子,何苦折騰?

我想,我們的堅持是為了,就算最終跌入繁瑣,洗盡鉛華,同樣的工作,卻有不一樣的心境,同樣的家庭,卻有不一樣的情調,同樣的後代,卻有不一樣的素養。”

有一句話也說,一個人,要拿9分去生活,還有一分,他得自己留著。這樣,才能在外部世界的風雨中,始終保留一分支持自我的力量。

我們讀書,我們思考,就是為了好好滋養這屬於內部世界的一畝三分地啊。

信息時代,讀書也許已經不是立竿見影解決問題的最優選擇,卻永遠能在不動聲色之間,成為我們的財富。

你讀過的書裡,藏著你的福氣。


十點讀書

林清玄先生曾說過一句話:你的氣質裡,藏著你讀過的書和走過的路。你讀過的書,經歷過的事,等時間長了,那些細節末枝你都忘了,剩下來的,就成了你的素質。”

如果讀書的目的是為了記住,甚至把書中的吉光片羽刻在腦海裡,作為顯示自我存在、或者比別人高明的依據,這樣的讀法,看似有益,卻失去了讀書最感性的本真。

1.消極點說,讀書是對現實生活種種平庸與逼仄的逃避。透過書籍構築起的獨立的心靈世界,每一位讀者都能夠領略人類的智性之光和性情之美,對前人或同時代高人的世界觀也有所瞭然。這種純粹的參照和成長是很多事情無法給與的。而且,讀書給人以更大的自由,在書籍構築的世界裡,很少有阻礙,因為想象是不會碰壁的。

2.積極來看,讀書是對現實的補償。生活中難有的、難以實現的夢想,書裡可以教你實現。現實裡的無力感,書裡可以營造情境,讓你不覺代入,進而興觀群怨,渾然忘機。這種體驗也許是無用的,但也因為無用,所得的快樂才更純粹。哪怕終要回到現實,也不再會因為一時一刻的阻滯而灰心喪氣。

最後要說的是,讀書的“用處”是潛移默化的,讀一兩本書記不住沒關係,一年讀50到100本書,堅持2、3年,再看看,一定和現在的自己迥然不同。

什麼春風化雨,什麼潛移默化,什麼似曾相識,當把飄忽的比喻修辭都剝除掉之後,最後的最後,歸根到底,還是記憶。區別在於,有人是系統的、全面的記憶,有人是鬆散的、模糊的、零星的記憶,也許已經忘記了這些記憶來自於這本書,甚至忘記了自己還記得這些,最後的最後,歸根到底,還是記憶。

我們做筆記,畫腦圖,寫摘要,發書評,也是作為記憶的外延。換句話說,是更廣義的「記憶」,它並不侷限於這條信息是保存在大腦、紙張、硬盤還是雲服務器上,只要在需要的時候可以迅速調出,這才是目的。

記住並不是意義所在,但是它是一切意義的基礎,記憶越多未必收穫越多,但全部遺忘註定一無所獲。

當然,如果你只是喜歡,只是覺得好玩,那想怎麼讀,就怎麼讀,不要顧及什麼意義、用途、收穫,我就是這樣。

但是,如果你追求的恰恰是意義、用途、收穫,而有隻想「隨便讀讀」,那對不起,這就像天天睡覺睡出六塊腹肌一樣,絕無可能。

我剋制住先翻看他人回答的衝動,打算獨立回答。

還是老套路,首先解題:這個問題可以轉換為:通過讀書,我們能夠收穫哪些,記憶以外的東西?我一直堅信這一點。熱衷旅行的人,因為見識的世界更多,眼界自然會更寬廣,神情中總會帶有陽光熱情的一面。而喜愛讀書的人,思想會隨著文字的世界無限延伸,胸中有丘壑,會散發出優雅的氣質,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便是如此。


劉天大夫

這個問題可以說是經久不衰的一個問題了,曾被國內外各種論壇網站的各種大神回答過無數遍,自己不是什麼大佬,未來也不一定會成為一個大佬,但我還是想談談自己的看法。

讀了好多書,但是都忘掉了,讀書的意義在哪裡?先分享下quora上得票最高的答案“When I was a child I ate a lot of food. Most of it is long gone and forgotten, but certainly some of it became my very bones and flesh.

Think of reading as the same thing for the mind.”

再來個國語版的“從前有個小孩問老頭讀書有什麼用,老頭沒有說話,然後讓他把裝煤的竹筐拿著去打水,小孩打了好幾次還沒到家水就漏光了。

小孩跟老頭說這樣打水是不行的,老頭讓小孩看看框子,已經沖洗得跟新的一樣了,老頭說,雖然沒收穫水,但是框子已經因此改變了。”

非常恰到好處的比喻,幾乎完美的類比回答出了這個問題,自己在15年讀到過這句話,如今已然馬上18年過半,再次想起依然感慨不已。

接下來就講講自己一些不成熟的觀點吧,先講一下讀書最功利的意義,那就是未來你所處的環境,你將會進行的工作,你未來的孩子將會受到怎樣的教育,接觸到什麼樣的朋友,記得龍應臺在她寫給兒子的書信中有這樣一句話“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這是一位用情至深的母親寫給兒子最真摯的話語,人生的意義最本質的不就是幸福快樂的活著,可能我們讀過的書學習過的知識很少用到或者說有些一輩子都不會用到,但這些東西卻是我們幸福快樂生活在這世界上的基礎。

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或者說是靈魂層面的進化。不知道諸位對“腹有詩書氣自華”這七個字有著怎樣的理解,但應該都明白,一個愛好讀書愛好思考問題的人,都有一顆堅定沉穩且深邃的靈魂,讀過的書可能會忘卻,但留下的智慧卻會在你心裡生根發芽,隨著時間和經歷的沉澱,這些就會變成你由內而外展現出的東西。這個世界有很多不公,有些天生就以定型無法改變,但氣質是你修煉得來,誰也奪不走,搶不掉。


讀書就像是和作者靈魂層次交流,可以跨越時間跨越空間跨越任何障礙,很多跨時代的作家就是這樣把他們的思想傳給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我最喜歡的一些古典文學家例如卡夫卡、托爾斯泰,拜讀過他們寫的《變形記》《城堡》《安娜卡列林娜》《復活》等很多中長篇小說,當時初讀時還是中小學,讀的只是裡面的故事,對於很多事情為什麼那樣根本不懂,後來漸漸長大,自己心中那座乾淨無菌純潔美好的天空之城一次次被無情的現實擊碎,自己一個人在深夜默默舔傷口的時候回想起書中的一切,才漸漸明白了所有,很多道理你應該早就明白,書裡的故事不過是同樣的道理在不同時代的反應而已。

一個人的成長很多時候不只是現實和經歷教育我們,很多的還有書籍,高中時代我最喜歡東野圭吾的小說,東野先生是目前最崇拜的小說家了,其書中的黑切的黑暗,最真摯的愛情,最匪夷所思的人心都讓我沉痛不已,《白夜行》裡亮司為了保護雪穗10歲時親手殺死了自己的父親,後來雪穗的母親也被雪穗設計成自殺,誰能想到兩個10歲的孩子就是兇手呢,兩個人非同尋常的成長環境和經歷皆照就了兩個人非同尋常的人生。

最喜歡這部書裡的一句話“我的天空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並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麼明亮,但對我來說已經足夠。憑藉著這份亮,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我從來沒有太陽,所以我不怕失去”兩個人互相都是對方的太陽,亮司是雪穗暗夜中的騎士,一直守護著雪穗成長。但整本書亮司和雪穗沒有一句對話,甚至都沒有在一個場景出現過。雪穗最終還是沉醉於自己織就的華麗禮服中,在金碧輝煌的舞池獨自起舞。

這本書是我目前為止都過的讓我最痛心的書了,兩個在最黑的黑暗裡面成長的兩個孩子,一個揪扯20年的故事。我不能保證我會不會把這本書也忘掉,但還是反思一下這本書對於自己的意義,實話說我一點都不想學會雪穗的各種手段,如果我有足夠的能力的話,我更想讓每一個孩子在陽光下健康成長。

讀書對於一個人像啟迪,更像是基礎,我小時候家庭也經歷了很大的波折,也缺少一個正常成長的人應該有的東西,到如今我依然算一個陽光的人。記得小時候跟著自己父親經常搬家,或是寄養在自己親戚家裡,白眼和嘲笑現如今早已忘得一乾二淨,只記得有一次租的房子旁邊是一家書店,自己沒事就進裡面去看書,那個時候還什麼都不懂,只知道是名著讀了就一定對自己好,那個書店很好老闆提供桌椅,我沒事就在那讀書,一待一天。

那個時候讀書只是讀書裡的一些故事,其實也不能說是一點都不明白,很多時候我只是不想明白,我維持了19年孩子一樣的心境,如今還是一點一點慢慢崩塌,人要是經常受刺激就會變得現實,人一旦現實就會開始思索,開始思索就會成長,這個過程無疑是很痛苦的,這個時候你就會自己找尋人生的答案,你會突然發現,什麼樣的人才是最好的人,你又應該成為怎樣的人你讀過的書已經告訴了你答案,這也便是你人格性格品格的基礎。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種感覺,你身邊的每一個人都能在你讀過的書中找到他們的影子,換個角度講,你深入一本書的世界裡,又何嘗不是又一個現實的世界呢,你可以在這個世界裡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摸索去經歷,細細看著別人的人生,看著他們的故事,有何嘗不是一件幸運的事呢,現實可不會給你改錯的機會,就算是有那也有了疤痕。

讀書真的害怕遺忘嗎,你自己現實中經歷過的那麼多事你現在還記得幾件呢,你的回憶又是否需要那麼多的東西呢。讀書的意義在於經歷,用心感悟過留下該有的痕跡就夠了,這才是讀書的意義。

大家高中都學過文言文,你最喜歡哪一篇呢?我最喜歡兩個一個的歸有光的《向脊軒志》另一個就是張岱的《自為墓誌銘》,很遺憾這兩篇都不是必背的篇目,但我都背了下來。向脊軒志裡面有兩句我一讀到就想哭,一句是“兒寒乎,欲食乎”另一句是“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我不記得我小時候是否也有這樣的事發生在自己身上,可能這就是我最嚮往的場景吧。

什麼樣的人才算是見過大世面,答:能享受最好的,能承受最壞的。這大概說的就是張岱吧,這是怎樣悲慘的人生遭遇呢,前後二十年,宛如隔世,雖然其年輕時總總奢華之舉我很難贊同,但我仍同情起寫《自為墓誌銘》時內心的悲涼。如此想來,所謂讀書的意義,不就是看到自己喜歡的討厭的贊同的反感的內心各種情緒的變化,從而更加深化明確自己。

我還不曾讀過許多書,但我仍會堅持的讀下去,在這喧鬧浮躁的塵世中沉澱下來,既然生活於這個世界中,功名利祿可得或不可得,維持和餵養自己這顆純淨的靈魂才是讀書最最重要的意義。


林中靜月下隱

這是不少人的困擾。主要是因為光吸收知識但卻缺乏系統整合,便很難形成長期記憶。

為了改善這種閱讀遺忘的情形,我自己發明了幾招有效的閱讀方法,與各位喜愛閱讀的朋友分享如下:

1、主題式閱讀

選定好一個主題,由這個主題去尋找相關的書本來閱讀,從每本書中摘抄相關且重要的內容記在筆記本,其餘內容可以不看。這種方法並非是我發明的,但它確實是一種高效的閱讀方法。這種閱讀有一大好處,就是某個知識的不同方式重複可以加深我們的記憶,讓人記得更牢固。

釆取主題式閱讀,建議同時間挑選的主題儘量不要超過三個,最好是完成一個主題閱讀再換下一個主題。主題閱讀的要點是先挑選大的主題,而大的主題可以再細分成各種小的主題。

主題式閱讀是種帶著目的閱讀方式,屬於主動學習。由於你不可能僅從一家商店就能買到所有你需要的東西,同理,我們光讀任何一本書也無法學到一門學科的所有知識。所以,主題式閱讀可以讓你讀更多的書,同時有更完整的知識。對知識有強烈好奇心的人,更容易進行主題式閱讀。

2、製作閱讀筆記本

從購買第一本大筆記本開始,每讀完一本書就抄記其中的精華知識。這樣做會有幾個好處,第一、逼使自己去尋找一本書的重點內容。第二、記滿許多書本的精華知識的筆記本,可以形成一種豐富的知識庫,未來如有寫作的需求,那麼筆記本可以提供諸多的靈感來源。勤作閱讀筆記可以讓書本發揮更大的價值。

3、為每本書都製作閱讀摘要

每讀完一本書,可以試著製作內容摘要,對於有連貫性內容的書甚至可以用簡單圖表作描述。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增加對書本的理解力。

好的書可以一讀再讀,多讀幾次。如隔一段時間再重溫相同的書,可以再製作一次閱讀筆記,並且和上一次的閱讀做比對,這種做可以發現對書本的理解能力是否有提升了。


信鍾

讀書的內容,如果容易忘記,那是因為讀錯了書,想一想我們上學的那些日子,讀的通常是教科書。

這裡的書籍沒有培養我們的思考,沒有讓我們建立思維體系,沒有提升我們思想的質量。我們學到的只是死記硬背,所以這類的知識,忘掉就忘掉吧。

閱讀的意義是讀好書,讀有用的書,讀能提升思考的書。

臺灣國學大師傅佩榮有一個講座叫閱讀的快樂,傅佩榮老師通過兩個小時的演講,具體闡述了學習,閱讀,思考的深度和重要,以及在閱讀當中收穫的快樂。

要知道,學無止境,我自從成為了心理諮詢師以後,發現要學的非常多,並且我非常願意去學習。

很多時候是我們有了一份職業,我們想去學習與職業相關的知識與技能來豐富自己,我們才慢慢培養了自主學習。

如果不學習,就會故步自封,心胸狹隘,會很偏激,很愚蠢。我們看到過,不經過深思考的嚴重後果,比如說有一個人惹到了你,如果在你的認知裡認為對方是不故意惹到你,那麼你就不會生氣;如果你想的是對方就是故意惹你,那麼你就會與對方爭吵,萬一發生肢體的衝突,容易擔負法律責任。

凡事三思而後行,小心謹慎,做事考慮方方面面。而這些都是閱讀,思考,給我們帶來的改變。書從來都不是拿來讀的,而是拿來思考和實踐的。

我們讀書的目的不是為了考試,我們讀書的目的是為了成為一個大寫的人,一個優秀的人。所以,從讀好書,讀有用的書開始。

要記得一句話,學以致用。之前被應試教育裹挾著我們,沒有感覺到學習的重要,因為我們的學習就是為了考試。

然而現在我們要知道從書本里學的知識和道理,是要運用在生活與工作當中的。比如讀一些溝通類,人際交往類,提升思考之類的書。

所以我可以推薦一個書單,《高難度談話》、《非暴力溝通》、《決定一生的八種能力》、《劉墉作品集》、《當我遇見一個人》、《當你開始愛自己,世界也會來愛你。》

這些書都是非常好的書,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成長。閱讀的意義是在幫助我們成為一個好人,優秀的人,有人文情懷,有社會責任感的人。謝謝!


心靈之音的空間

大家晚上好,我是嚴玊,今天分享閱讀的意義。

讀書可以讓我們活的更好。《論語》裡的一句話,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有時候我們在一部經典作品中會驚喜的發現,這本書說出了一些我們已經知道或者總以為我們已經知道的感受,就像是得到了一種遙遠的肯定和保證。當我們讀完書收穫讀書時的內心的滿足,還收穫了許多新的知識。讓你有明辨是非能力,這就是最大的價值。讀書是一種深度的閱讀,和如今鋪天蓋地的是快餐文化,碎片化閱讀是截然不同的,也不同於淺嘗輒止的獲取書評信息或者說僅僅咀嚼別人熱評過的文章。閱讀經典能為人們提供可以認識事物的經驗,準確的衡量標準。這些可能會變成閱讀者內心的信念與標準,持續的影響著我們在未來的生活工作學習,哪怕我們差不多忘記,或者完全忘記的時候,我們年輕時讀過的經典作品仍然在意識形態上指導著我們。經典作品從來不會因為耗盡它要向讀者說的一切東西。經典,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巨大的素材庫,我們能反覆從中提取新材料。

一些老人經常批判說80後90後的年輕人。是一個空前焦慮,失落,急迫的一代人,一方面是階層向上流通的渠道日漸關閉,獲得負擔自己想要的生活的經濟能力變得更難了。房價,奢侈品的消費,生活的攀比,旅遊,度假,休閒娛樂等,然後要求我們用更高的收入去支持。另一方面價值觀、宗教信仰都被娛樂文化日常化所代替,沒有崇高的信仰指引瑣碎重複的生活,年輕的一代人,找不到精神的歸宿。找不到選擇的依據,找不到自我存在感,把幸福簡單粗暴的定義為消費。人們急切地追求金錢上的成功。功利主義已經成為一種優秀的素質。

如果你能意識到閱讀經典有助於我們形成一種歷史的眼光。你所處的當下社會也是一種未來的歷史階段,若干年以後今天也會變成歷史,你能用一種歷史的距離感的眼光去觀看當下這個時代,你就能保持對當下生活的一個反思,去明白如今一些現象與價值觀是從何而來?瞭解分析它們背後的原因,從而更不容易被各種教義的宣傳與主流價值觀所束縛,我們要學會閱讀,建築一座思維的堡壘來保護我們不被時代的洪流所裹挾。伏爾泰在《老實人》裡面,記述了無盡的苦難,卡爾維諾感慨說:如果我們想起這些接踵而至的災難,仍然能綻開微笑,那是因為永遠有人自稱比我們更加不幸。

我們現在抗拒的假惡醜再過去也同樣發生過。每個時代都有它黑色的一面,但也總有一些人性的光芒會穿越這樣的黑暗始終閃爍如初的光芒。

我感覺出於職責或者敬意去閱讀經典作品是沒有用的,我們應該只是僅僅因為喜愛閱讀它們。只有在非強制的閱讀中。你才會記憶更加深刻,你才會碰到將成為你自己的書的經典。不要懷疑閱讀的意義在哪裡?去尋找你真正喜愛的經典書籍吧!


art嚴玊

文化的理想國,讓每一個詩意的靈魂,都有棲身之地。關注即可訂閱!

作為一個重度閱讀愛好者,很榮幸來回答這個問題。讀書對我來說像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譬如我們吃飯是因為我們會餓,我們睡覺是因為我們會困。讀書亦是如此,我之所以要堅持讀書,是因為它已深入我的靈魂,倘若沒有讀書這件事,那麼生命就會不完整。說來可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的閱讀範圍,都僅限於考試範圍內的教材,即便有些課外閱讀,也是為了考試服務。因為在那個幼稚簡單的階段,我天真的認為,這些閱讀會耽誤自己的功課。直至後來,我才真正為自己打開閱讀的大門。

我也一直在思考讀書的意義,既然我們並不希求從閱讀中獲得高分,那麼,閱讀究竟有何意義?很多人都在分享自己的閱讀經驗和閱讀方法,但我想,真正的閱讀,是一個沒有功利性的思考過程。我們無須強調一定要從書中得到什麼,因為,倘若你用心去讀了一本書,它就一定會帶給你不期然的收穫。同樣的道理,三毛已經在她的書裡告訴我們:“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裡。”

當我們還在尋找和思索讀書的意義時,它早已在我們的生命裡刻下印記,留下足跡。

就像現在的之所以是這番模樣,是因為馬爾克斯讓我更好地理解了愛與孤獨,東野圭吾讓我知道了人心叵測,莫言讓我明白了世道滄桑,賈平凹讓我體會了自在之美——我所讀過的文字,它們像一片片落葉,沉澱在我的生命裡,成了我這一路走來的風景。就像《查令十字街84號》裡的所寫得那樣,因為讀書而結緣,因為閱讀而美好。

願每一個熱愛讀書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守望的幸福。

文化的理想國,讓每一個詩意的靈魂,都有棲身之地。關注即可訂閱!


文化的理想國

三毛說過一句話,大意是你以為讀過的書都忘了,但它們潛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裡,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1、在談吐上



不讀書的人和讀書的人有天壤之別。看到你一個美女,不讀書的人會說:“哇,真好看,我要追。”讀書的人會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不讀書的人,語言乏味。讀書的人,說話能引經據典、旁徵博引,更令人信服。

2、在思維上



不讀書的人,思維呈線性,很容易鑽牛角尖。因為他們的思維閉塞。而讀書的人,在長期的觀點碰撞、思維鍛鍊中,導致腦神經更加發達,有更多的觸角連接,因而思路更加清晰、有條理。

3、在胸襟上

讀書的人更加能包容,求同存異,能接納不同的觀點,因而擴寬了格局。而不讀書的人,一直沉浸在自己和周圍人的觀點裡,眼界相對來說不開闊,胸襟自然就較小。

4、在氣質上



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是一種精氣神參與的過程,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教師一般都有好氣質,一看就有好涵養。書讀多了,容顏都會發生變化,因為你的思想經過了沉澱,折射在面貌上。

5、在情緒上

書讀得比較多的人,更加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覺察自己的內心。我們總是用文質彬彬來形容書生。因為一方面,書讀多了,更加能明白道理,知道不該亂髮脾氣,另一方面,書讀多了,你的精氣神更加穩定,不易流動,所以能更好的控制自己。

所以我們要多讀好書。


清芷兮兮

1.陶冶情操,讀書可以陶冶情操,有的人讀書,不為了學到什麼,不為了記住什麼,只為樂趣,單純的喜歡,通俗易懂,引起共鳴,即使讀完忘了,但是讀的時候是愉悅的!

2.潛移默化,書讀的多了人自然而然就會改變,這不是一天兩天改變的,無論從談吐,氣質還是寫作能力都有提高,這是書可以給你的!

3.培養三觀,讀書的時候大腦在高速運轉,總會在思考,有自己的觀點,不同的意見,不同的思維方式,這是讀書過程中留下來的寶貴財富!

孩時吃過的東西已經記不得了,但是有一部分已經融入我的身體,成為我成長中的一部分。讀書也是一樣,雖然讀過之後忘記了,但它也在無形之中影響了你!無論是哪方面。


l史無前例l

其一,看見世界。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當不能親身去領略世界各地的奇絕壯美、精彩紛呈的時候,讀書是最好的方式。雖然照片、視頻都能夠以最真實的方式反映出來,但是我始終覺得閱讀是最具有想象空間的形式。《當我們閱讀時,我們看到了什麼》一書中說到,一本書中所描繪的形象最終的結果是通過作者和讀者共同完成的,作者負責描寫,讀者負責運用想象力去補充完整,所以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看同一本書,每個人心裡也會有不同的景象。閱讀,讓我們領略與身處之現實不同的人、事、物。




其三,提升自我。古人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別的不說,修身總是要的。從書裡學習技能,豐富心靈,讓無聊的時候有所消磨,讓孤寂的時候有所依託,閱讀於我們,是永遠不會消亡、不會離去、不會背棄的,只要你想,隨時都可以拿起一本書來讀,學會一個技能,瞭解一點知識,知道一個方法,它是成本最低的學習途徑,也是效果最好的。



所以,閱讀的意義就在於,它始終有用,沒有白讀的書,每一本都算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