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毛小暖

先聊聊什么是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是近年来在金融领域的新兴业态,对于丰富金融生态,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当前,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包括大数据金融、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平台、网络众筹,以及传统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化形成的金融服务。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是大数据金融、第三方支付和金融服务平台。

第三方支付平台是以清算和支付为基础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如支付宝、财付通、快钱等;

金融服务平台是以提供金融信息、金融服务为基础的网络平台,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平台提供融资项目,利用P2P或众筹模式实现资金需求方和资金供给方达成交易,如陆金所、网信理财等。

互联网金融通过实现金融领域与互联网工具的有机融合,体现了经济发展中的开放性、平等性、协作性以及分享性特点,达到了创新并延伸传统金融理念的目的,从而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

因此,互联网金融作为传统金融理念与模式的创新形式,势必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实体经济需互联网金融的哪些优势?

互联网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时,主要体现为基于平台的内生用户信用体系、资源配置于实体经济的可能性、基于平台的核心价值,这些共同基础也是互联网金融实现资金配置的前提条件,

在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的过程当中,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首先,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具有发展目标的一致性。

互联网金融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传统金融模式的创新,对经济结构及其发展模式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但其与实体经济的发展目标仍然是高度一致的。

简单来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必须始终将实体经济的发展作为出发点与归宿,以提高社会的金融服务水平为最终目标,并在规模、结构、质量等方面体现出一致性。

其次,互联网金融对实体经济存在着正面的促进效应。互联网金融产生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促进传统金融向着民主化、普惠化方向发展,进而产生对实体经济的正面促进效应。

互联网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创新发展有一定驱动意义,在加快实体经济的产出速度、提高流通速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还能对社会再生产活动产生刺激性影响,以健全并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互联网金融在将资金配置于实体经济的过程中,不同的平台存在较大差异。

大数据金融中,以网络销售为基础的大数据金融平台,由于其贷款的对象主要为其平台商家,贷款的目的主要是为商家提供以生产为目的的流动资金,这类互联网金融模式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最近,资金配置于实体经济的可能性最大。

以社交平台为基础的大数据金融和以搜索引擎为基础的大数据金融,由于平台均缺乏资金需求方用户资源,因此金融服务需求借助第三方机构或者自主建立金融服务部门,与实体经济的距离相对较远。

根据央行对于第三方支付备付金账户的监管要求,这类互联网金融模式不能直接将资金配置于实体经济,其沉淀的大量数据可以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信息资源。

金融服务平台通过平台提供融资项目,但交易的有效性和交易的安全性,要以平台披露的项目信息真实性为基础;在资金的实际使用方面,由于平台不具有对资金实际使用情况的监管职责,最终资金需求方是否将资金实际用于实体经济中,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互联网金融模式与传统意义上的实体金融模式相比较,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将互联网理念与互联网技术手段高度融合,但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本质仍然在于“金融”两字。

因此,互联网金融必须将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根本目标。在对互联网金融发展进行监管与引导的过程中,应关注如下问题:

首先,应将互联网金融相关知识作为企业领导层培训范畴中的重要内容,使其领悟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的意义与价值;其次,对于我国而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转型的宏观背景下,应当尽可能实现实体经济与互联网金融的协同、适应,通过政策环境下的一系列利好措施,促进我国金融结构的转换。

『Z』


媒体训练营

金融的衣食父母本来就是实体经济,有没有互联网都不能忘记这个本质。互联网只是一个更好的服务工具,而金融业近水楼台财大气粗,在信息化效率提升过程中从来没有落后过。

与其说要用互联网来更好的服务,不如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互联网化,分享实体经济互联网运营带来的红利。具体可以如何呢?

如果你是做金融的,就会知道金融是有很多产品的,只要稍微定向改一下,不会缺少对外链接能力。只是金融机构都是很大型的,都会以安全和风险为由,自我限制捆绑住自己的手脚而在机会面前几乎无法动弹;或者呢,做大的规模盈利惯了,再大的机会,只是因为小而散,都是放弃的理由。有些方法,其实大家都能想到,只是立场利益角度关系,说了还不如无语😳

尽管如此,还是答了这个题目,实在是有题外之意,大家有要说的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