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曼帝國從鼎盛到解體的這段時期,都經歷什麼?

dj小周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建立奧斯曼土耳其的民族其實和我國隋唐時期北邊的突厥同屬突厥語系,但是卻是和突厥人血源關係最遠的。

土耳其人原來是花剌子模的臣屬,是一個逐水草而居的遊牧部落。

後來蒙古人興起,花剌子模被征服,土耳其人被迫遷徙,依附於羅姆蘇丹國。在拜占庭旁邊得到了一塊封地。

可以認為這是他們發家的開始。1299年 部落首領奧斯曼趁著羅姆蘇丹國內亂宣佈獨立。奧斯曼的兒子繼位後又吞併羅姆蘇丹大部分國土。而且佔領了小亞細亞靠近地中海的部分,並且在土耳其內部進行改革,正式把一個部落聯盟變成一個嚴密的國家機器。

穆拉德一世繼位後,登陸南歐,基本控制了今天希臘的部分,劍指巴爾幹半島,形成對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包圍。


拜占庭是什麼,是羅馬呀!在歐洲人心目中,羅馬帝國的地位絕對是第一等,拜占庭危機,歐洲各國決定組織聯軍去救拜占庭。他們成立近萬人的十字軍。但是被土耳其人打得一敗塗地。

本來土耳其人此時摧枯拉朽,攻下君士坦丁堡指日可待。就在這時,東方蒙古帝國崩潰後,突厥貴族帖木兒崛起,建立了帖木兒帝國,向小亞細亞擴張,並且擊敗了土耳其人。此後土耳其帝國內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內亂。

土耳其人經過兩代君主的努力才穩住陣腳。而且還打退了歐洲基督教王國的反撲。

1453年,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年份,這一年穆罕穆德二世帶著八萬人攻克君士坦丁堡,將其更名為伊斯坦布爾。


從那之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開始征服了。在歐洲,一直打到維也納。和英國,法國締結聯盟(應該就是法劇凡爾賽那段時期)。在北非,消滅了馬穆魯克(騎砍裡僅次於絲襪迪亞騎士的騎兵。)在亞洲,擊敗波斯人,而且進軍阿拉伯半島。在巴巴羅薩海雷丁的帶領下控制了地中海。建立了一個既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拜占庭帝國後第五個地跨亞歐非的國家,土耳其盛及一時。

但是盛極必衰是常理。

土耳其帝國控制了歐洲和亞洲的通道。歐洲人為了得到香料,絲綢,瓷器。不惜花費大量人力物力開闢新航線。在這一過程中,航海技術得到了飛躍式的發展。而且還誤打誤撞發現了新大陸。

在這段時間,歐洲各國得到了飛快的發展。相反,奧斯曼帝國卻陷入了停滯。後來奧斯曼帝國漸漸失去了地中海霸權,在歐洲也連吃敗仗,匈牙利,阿塞拜疆,保加利亞先後從奧斯曼帝國脫離。

又因為內亂等等原因,奧斯曼帝國漸漸衰落,隨著歐洲各國的逐漸強大。奧斯曼在外事上漸漸捉襟見肘。他控制的國家先後脫離奧斯曼。一戰戰敗,更是直接把奧斯曼打回原形。國土面積只剩下了原來的小亞細亞。

一戰後,凱末爾領導改革。穩定了土耳其局勢,形成了現在的土耳其。


守仁看劇

從14世紀開始,中東一個強大的帝國羽翼漸趨豐滿,這就是奧斯曼帝國。在經過兩個世紀的擴張,其終於在16世紀中期變成一個地跨歐亞非的龐大帝國,當時擁有1500萬的人口,和200萬平方英里的土地,都城是改名為伊斯坦布爾的君士坦丁堡,開始稱霸一時。

俗話說盛極而衰,擴張之路也並不是一帆風順,奧斯曼帝國曾與哈布斯堡王朝進行過數次激戰,最著名的是1683年的9月維也納之戰。前期奧斯曼對奧地利圍攻長達兩個月,但德奧等國組成的歐洲聯軍經過艱苦防禦,最終反守為攻擊敗奧斯曼軍隊。這是奧斯曼帝國衰微的轉折點,隨後幾年,曾經強大的帝國接連遭受失敗,其被迫簽訂《卡爾洛維茨條約》,停止了在中歐的擴張。18世紀,為挽救統治應對外部干涉,中央政府進行了數次改革,給予了地方統治者的不同自治等,雖有有些成效但改變不了下坡路的大趨勢。隨後沙皇俄國的興起又給了這個風雨飄搖的國家致命一擊。沙俄軍隊不斷從北部進攻騷擾奧斯曼,200年間兩國戰事不斷,奧斯曼鍋裡盡失消耗極大。18—19世曾經強大奧斯曼帝國式微迅速。

1914年歐洲大地上爆發一戰,奧斯曼帝國再次站錯了隊,其加入同盟國戰鬥。1918年同盟國大勢已去後奧斯曼也在10月戰敗投降。英法等歐洲國家為避免奧斯曼再次強大威脅自身,堅持將其拆分,大部分被拆成了現在的阿拉伯國家。而奧斯曼的另一部分在凱末爾的領導下建立了土耳其。奧斯曼帝國是15世紀到19世紀唯一一個能夠挑戰歐洲國家的伊斯蘭勢力,但是終究抵擋不住近代化歐洲的衝擊。【小成】


大國策

奧斯曼帝國從鼎盛到解體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達到了200多年。在1863年時疆域達到最大,領土範圍包括整個阿拉伯世界、巴爾幹半島、北非、西亞,而這樣廣闊的領土並非連成一片,被愛琴海、裡海、亞得里亞海、馬爾馬拉海、紅海隔開,形成類似章魚的不規則形狀。
奧斯曼帝國最鼎盛時向歐洲推進,幾乎所向披靡,給整個歐洲構成了巨大威脅,土耳其把伊斯蘭教派帶進了歐洲基督教的西方里根本不能融合,至今歐洲都把土耳其看做是野蠻危險的國家。土耳其20多年苦苦申請加入歐盟,歐盟不允許加入就是於當年奧斯曼帝國野蠻入侵歐洲有關。

奧斯曼帝國1683年疆域為最大,而衰落也是從這一年開始,從1683年至1699與荷蘭、俄國、奧地利、威尼斯、波蘭發動多次戰爭,不是和談就是戰敗,在1699之後幾乎所有的戰爭都不同程度的喪失土地。進入18世紀,奧斯曼帝國主要是對崛起的俄國進行戰爭,大都以失敗告終。至此奧斯曼帝國開始衰落下去。
奧斯曼帝國的衰敗的原因是全方位的,首先是上層的腐敗無能,從1566年至1789年間,繼蘇萊曼之後奧斯曼帝國共有17位素丹,大多數能力很差,都是為了爭權奪利;其次通貨膨脹極其嚴重,經濟全面崩潰,人民生活處在極其困難之中;第三,連年征戰,尤其後期與俄國多達十多次的戰爭,奧斯曼帝國耗盡了最後的國力。


一戰結束後,列強給奧斯曼帝國最後一擊,1918年帝國解體。如果沒有一戰,奧斯曼帝國有可能不致於過早解體,因為帝國橫跨歐亞非三大州,衰落的後半段時間,已經虛弱無力,被歐洲列強稱為“西亞病夫”,奧斯曼帝國成為各列強的緩衝地帶,各大國為了相互制衡,並不想讓帝國解體。然後一戰爆發了,最終列強決定瓜分奧斯曼帝國。

實際上奧斯曼帝國衰落到後期,已經被列強操縱,什麼時間解體帝國自已說的不算,就是解體後,阿拉伯還是一個整體,英法為個各自的統治立酋長王然後變成各國家的,所以中東現在的亂局與奧斯曼帝國解不解體無關。後期中東成為最大石油生產地,才成為大國爭奪利益的焦點。


適情雅趣

(奧斯曼帝國版圖)

奧斯曼帝國是土耳其人建立的伊斯蘭帝國,因此也稱作“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帝國從1299年建立到1922年消亡總共存在了623年,是世界上存在時間最長的帝國之一,它在歐洲快速崛起並日漸興盛,巔峰鼎盛時期橫跨亞歐非三大州,連接著東方和西方,長期作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樑。它也是歷史上唯一一個能同基督教勢力抗衡的伊斯蘭勢力。但它還是像世界上的歷代帝國一樣難逃消亡的命運,19、20世紀糟糕的地緣政治都與奧斯曼帝國的衰亡有關,那麼它是怎麼走向衰亡的呢?

(滅亡東羅馬帝國的默罕默德二世)

奧斯曼帝國在16世紀到17世紀到達了極盛時期,它擁有約1500萬的人口,擁有地中海沿岸大約兩百萬平方英里的土地,其中包括東南歐,西亞,高加索和北非的大部分土地。奧斯曼帝國自消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於君士坦丁堡,並將其改名為伊斯坦布爾。因此帝國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所以奧斯曼帝國的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及伊斯蘭文化,故東西方文明在其得以共通融合。

(維也納之戰)

奧斯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曾執掌東西方文明的陸上交通線長達達6個世紀之久,並在17世紀控制了地中海。這個富有融合性和侵略性的強大伊斯蘭帝國讓西歐各個封建王朝感到強烈不安,認為奧斯曼帝國阻礙了它們的發展並妨礙了它們的安全,因此雙方多次爆發長時間的戰爭。其中力量最強的哈布斯堡王朝同奧斯曼帝國在16世紀到18世紀之間進行了數次慘烈的交手,其中著名的也是最關鍵的一戰是1863年的維也納之戰。奧斯曼帝國對奧地利進行了長髮兩個月的圍攻,其中波蘭跟神聖羅馬帝國和德奧聯軍在此地進行了艱苦的防禦,並最終擊敗了奧斯曼帝國軍,阻止了帝國向歐洲的擴張。在之後的幾年,奧斯曼帝國接連失敗,最終被趕出了匈牙利和特蘭西瓦尼亞,並被迫簽署了卡爾洛維茨合約,停止了帝國在中歐的行動跟擴張。這次慘痛的失敗也標誌著奧斯曼帝國開始走向衰退和敗亡。

在戰爭失敗被迫義和後,奧斯曼帝國失去了以往的優勢,它不僅僅在整個18世紀失去了地理優勢,也失去了道義優勢,帝國逐漸式微。之後,奧斯曼帝國開始了“坦齊馬特”改革,奧斯曼人開始鼓勵支持帝國主義跟民族主義,並且保障剩餘領地內帝國公民的權利。雖然這些措施讓剩餘領地的奧斯曼人更加的團結,更加的強大,但是整體而言,帝國的領地跟國力還在萎縮。

(一戰時的奧斯曼帝國士兵)

20世紀初,奧斯曼帝國有了奪回失去故土的機會,它加入了同盟國跟協約國開戰,雖然同盟國在前期取得了一些優勢,但是協約國最後還是戰勝了同盟國,英國人佔領了君士坦丁堡,肢解了奧斯曼帝國,讓奧斯曼人不再對西方列強有能力造成威脅。這次肢解瓜分行動讓戰勝國們(尤其是英法)加快了殖民和佔領中東的步伐,最終,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地區成為了如今的“阿拉伯世界”,另一部分在凱末爾的領導下擊退了西方勢力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國。


軍情解析

1683年奧斯曼帝國攻佔維也納,是它鼎盛的頂點,也是由盛而衰的開始。奧斯曼帝國的衰敗,從國際因素來看,最主要是兩條,其一,歐洲開闢了好望角新航道之後,奧斯曼帝國喪失了連接東西方的樞紐咽喉地位;其二,17世紀歐洲各國完成古斯塔夫軍事變革,奧斯曼帝國未能跟上這波軍事變革浪潮,依然沿襲傳統軍事組織與戰法,因而不再具備相對於歐洲軍隊的優勢。

1683年哈布斯堡聯軍將土耳其軍隊逐出維也納,迫使奧斯曼帝國簽訂《卡洛維茨條約》,使匈牙利從奧斯曼版圖分離出來。此後,奧斯曼帝國在歐洲處於守勢,不再有進攻擴張的力量。

而奧斯曼帝國丟失其大部屬地的一系列事件發生在19世紀,以下是時間軸:

1829年,在英、法、俄的鼓動支持下,希臘由奧斯曼帝國獨立出來;

1830年,法國佔領阿爾及利亞;

1875年,塞爾維亞、黑山、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宣佈從奧斯曼帝國獨立,1877-1878年俄土戰爭,土耳其戰敗,最終確認上述四國獨立;

1881年,法國佔領突尼斯;

1882年,埃及淪為英國保護國;

1899年,蘇丹淪為英國保護國;

1912年,意大利佔領利比亞;

1914-1918年,一戰過程中,奧斯曼帝國在亞洲的屬地,即今天的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相繼為英法佔領,並在戰後迫使土耳其簽訂《色佛爾條約》承認其獨立。《色佛爾條約》正式確認了奧斯曼帝國的解體,其領土僅剩下小亞細亞半島。

此外,19世紀奧斯曼帝國內部發生過數次以西化現代化為目標的變革嘗試。1839年《花廳御詔》掀起軍事、司法、稅收制度的西化改革;1876年首次頒佈憲法建立議會,不到兩年便告無疾而終;1908年再度掀起較為徹底的“二次立憲”,卻為時已晚無法拯救帝國命運了。

總體來說,奧斯曼帝國的衰敗過程算是緩慢的,得益於於歐洲列強之間的矛盾,英法欲藉助奧斯曼帝國遏制俄國和奧匈帝國的勢力擴張,使得這個僵而不死的帝國苟延殘喘了一個多世紀。否則,它或許難以挺過19世紀中葉。(NT)


聯合防務

在奧斯曼帝國(1299—1922年)悠久的興衰歷史變遷中,這個國家從一個軍事聯合體的神權國家演變成一個現代資本主義的產憲共和國,通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並以奧斯曼帝國瓦解為代價實現的,今天的橫跨歐亞的土耳其共和國就是從奧斯曼帝國衰敗中崛起的。

圖為奧斯曼的主力軍隊加尼沙裡軍團,也稱近衛軍團,戰鬥力極強,士兵終身不得結婚,1826年奧斯曼蘇丹馬哈茂德二世才消滅了這支部隊。

但是奧斯曼帝國走向現代化的道路很艱難,經歷了那麼多的改革,但每次改革都好像在水面上劃了一刀,留下的痕跡太少,到了19世紀中期,土耳期走向現代化的步伐才明顯加快,但是每次改革所解決的問題依然非常有限;在這裡奧斯曼的封建軍隊或舊閥軍隊在土耳其走向現代的過程中扮演了一個十分惡劣的角色,比如讓歐洲人聞風喪膽的加尼沙裡軍團(奧斯曼近衛軍團)可以輕而易舉地挫敗或廢黜蘇丹(蘇丹就是國王)的改革計劃。

奧斯曼是離歐洲那麼近,接受歐洲近代的成就卻那麼困難。圖為一戰時奧斯曼帝國的士兵。

18世紀80年代初,大維齊爾(蘇丹以下的大臣,類似於宰相)哈利爾·哈米特領導了一次改革,哈米特的改革是得到蘇丹支持,但是受到了以海軍領導人蓋茲·哈桑的反對,蘇丹也兩邊倒,一面用改革的力量牽制舊軍隊,一面用舊軍隊制約他,但由於反對派的強大壓力,1785年大維齊爾哈利爾·哈米特被處死。

圖為奧斯曼帝國最後一任蘇丹穆罕默德六世,1922年土耳其立憲之前逃亡海外,5年後去世。

19世紀民族意識的興起橫掃了歐亞大陸,在1826年剷除了奧斯曼舊勢軍閥之後50年,1876年奧斯曼帝國第一次立憲,接受西方的文化,但是僅僅2年後就被廢黜,而西方殖民早以蔓延到奧斯曼,1875年多個領土宣佈脫離帝國的統治,1908年,奧斯曼宣佈第二次立憲。

1924年土耳其驅逐了奧斯曼皇室,1975奧斯曼皇室後裔才准許入土耳其籍,而奧斯曼皇室首領艾爾圖格魯爾·奧斯曼五世2009年在美國一個普通的兩居室去世。圖為位於土耳其的奧斯曼皇宮:託普卡帕宮。

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奧斯曼錯誤押寶,更是喪失了大片領土,戰爭引發的財務危機使得奧斯曼帝國風雨飄渺,1918年簽訂《穆德洛斯停戰協定》,奧斯曼解散軍隊,1920年簽訂的《色佛爾條約》,奧斯曼帝國被解散,於是在奧斯曼土地上,除土耳其地區外獨立了40多個國家,1923年簽訂的《洛桑條約》確定了土耳其的領土疆域,接著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國成立。


圖文繪歷史

雖然不知道那段歷史,但經過資料瞭解,發表一下自己的一些觀點。

一般帝國都有由盛到衰的過程。如果不參加一戰,奧斯曼帝國依舊會解體,只是時間會慢點。至於中東會不會像現在這麼亂。會的,一是中東還不夠文明,各方面勢力的爭奪導致政局不穩,二是世界大國列強的干涉內政和侵略,中東不亂才怪。

奧斯曼帝國的由鼎盛到解體,經歷過什麼。雖然知道的不是很具體,但帝國的衰敗大部分差不多。開始鼎盛時期各方面都達到頂峰,但隨著戰火和時間的推移,產生了很小的外部和內部的矛盾。這些矛盾隨著時間,逐漸擴大。再加上君主能力的下降,官僚的腐化,人民的怨恨等,皇室逐漸失去對下層的管控。漸漸地帝國開始衰敗。有能力的皇室想進行改革,想重新富強,結果失敗。而各個地方及未來的分出去的國家各自發展自己的力量,都和皇室貌合神離。而到最後的奧斯曼帝國只是表面很強,內部實際上快崩潰了。而因為一戰。列強的強悍進攻與掠奪,讓過去的帝國走向解體的邊緣。最終帝國解體,變為很多小國家。

但現在感覺土耳其還是解體後比較強的國家。但隱約也讓別人感覺有些奧斯曼帝國思想,想重振帝國雄風,但有些痴人說夢。

對於那段歷史瞭解的不夠具體、深刻,只是些膚淺的觀點,個人看法。


歲月年華135796471

奧斯曼帝國是突厥後裔。橫跨歐亞非的帝國。帝國版圖北至匈牙利南至撒哈拉沙漠。帝國環繞地中海,歐洲部分佔有整個巴爾幹,控制紅海。奧斯曼信奉伊斯蘭教,與信奉天主教的歐洲國家敵對。奧斯曼切斷了歐亞商道。葡萄牙與西班牙因此開闢海上航路。

奧斯曼帝國是以伊斯蘭教為主體的大帝國。曾雄霸一方。但近代奧斯曼帝國急劇衰落,淪為列強隨意殖民的病夫國家,奧斯曼帝國和英法意奧俄全都交過手,但都未能轉變國家持續衰敗的命運。一戰是奧斯曼最後一次試圖和列強爭鋒,最終帝國完全崩潰。一戰後奧斯曼帝國投降,國王流亡海外。

其解體後,阿拉伯世界再未出現如此強大的國家。其滅亡離現在很近,英法在一戰後接收了戰敗國奧斯曼帝國的統治權,將其肢解成數個酋長國。巴爾幹半島部被分成阿爾巴尼亞和保加利亞。小亞細亞半島部分形成現在的土耳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