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專家閆琳:激活鄉村振興“沉睡的資本”

規劃專家閆琳:激活鄉村振興“沉睡的資本”

“2015年以來,隨著城鄉社會經濟的發展,鄉村價值越發被重新認知,鄉村規劃成為規劃市場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城鄉統籌與村鎮規劃研究所所長閆琳博士,今天上午在有關鄉村振興的研討會上呼籲,“鄉村規劃應當擺脫城市規劃的理念,需要實現創新與改革。”

激活“沉睡的資本”

“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須進入實質性階段,探討城鄉土地的同地同權、資源價值合理流動的新模式,激活‘沉睡的資本’” ,閆琳認為,鄉村空間規劃的責任是盤整資源價值量,並作出統籌協調的路徑安排。

“鄉村空間規劃應當主動匹配農業產業新供需模式,提供多元化空間支撐。”閆琳表示,要反思追求規模化和大宗商品交換模式的傳統農業經濟理論,倡導農業產品本地化、綠色化、特色化的新農業經濟模式,併為新型農業產業模式提供空間引導;要主動對接農業產業的“分化”,藉助新技術推廣新型農業生產模式;以新農業產業模式提出新的人地關係:土地適度規模化、勞動力適度密集、產業鏈延伸的適度空間供給等。

正視規劃缺失短板

談到發展趨勢,閆琳認為,“我國絕大部分村莊沒有有效規劃,是造成農村社會經濟環境等嚴重問題的重要原因,是農村中的短板。”

“鄉村規劃管理缺失已到了必須解決的時候。”閆琳強調,這意味著鄉村規劃必須破繭重生,實現創新與變革。閆琳承認,必須面對的事實是,現在大學裡的規劃專業只教城市規劃,規劃院也主要從事城市規劃,即使做鄉村規劃也不過是下鄉幾天,而“鄉村規劃與城市規劃完全不同,我們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不成熟。”

閆琳指出,從城鄉統籌到城鄉融合,是對城鄉關係的“重新認定”。在城鄉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鄉村空間規劃成為城鄉發展空間規劃變革中的新內容。

談到對鄉村空間規劃的新理解,閆琳認為,存在從“點”到“域”的思路轉變;從“管控”到“發展”的思路轉變等。鄉村發展內涵正在變為城鄉功能的新承載。並強調,鄉村發展的核心思路必須圍繞“三農問題”提出。

規劃專家閆琳:激活鄉村振興“沉睡的資本”

融入“美”的革命

“新鄉村建設正在經歷一場關於‘美’的認知革命”,閆琳還從新鄉村建設視角,探討了美麗鄉村建設之營造模式。並強調,新鄉村建設正從物質空間改造走向美麗空間的綜合營造。表現在開展精細化的空間設計,注重細節打造;引入美好舒適的生活方式,帶動鄉村現代化;注入當地文化內涵,實現“形神兼備”。

閆琳還結合“晉江鄉村空間規劃與綠色轉型新模式”、“臺灣南投縣桃興社區”、“北京市昌平區西湖·湖門村莊發展與空間規劃”等案例與大家分享了貫徹其中的新理念與新探索。

規劃專家閆琳:激活鄉村振興“沉睡的資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