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剛32歲,出任伊利集團總裁是怎麼做到的?

師姐話職場

1. 運氣好。據報道,2000年左右,伊利最得力的高管是牛根生,但彼時老大鄭俊懷和老牛有嫌隙,牛出走創辦蒙牛,潘剛最強的競爭對手出局。

2. 運氣好。鄭俊懷“藝高人膽大”,哪知天降暴雨,終因為挪用公款被判刑入獄,挪用公款的一部分是為了給高管買伊利的股票,所以選擇和鄭站隊的高管那一波事件後前途基本就沒有了,唯有潘剛當時羽翼尚幼,老高管也沒有把他看得太重要,再加上他比較清醒地認識到鄭搞得不對,堅決進行了抵制,沒有被捲入案件中。

3. 有成績。潘剛在伊利的液奶部門起家,早些年伊利沒有那麼多紛繁複雜的酸奶雪糕,液態奶就是核心業務,他為人謙虛誠懇,成績斐然,在高管內鬥後自然就成了唯一接班人。

著名投資人但斌曾經說過,茅臺那點事算什麼,伊利那點事算什麼,即使高管被抓,公司依然挺立。鄭俊懷事件後,伊利彷彿是風雨飄搖,但實際卻迎來了中國乳業發展的最好時期。大城市裡當地的乳企風生水起,北京的三元、江浙一帶的光明、西南地區的天友,但是除了這些城市之外的二三四五線城市、在廣大的農村地區,伊利率先建立了強大的銷售網絡,對於那些地區來說,牛奶是剛需,是送禮首選,潘剛的版圖就是建立在那些地方的。32歲的潘剛是很清楚地看到這一點的,所以在高管貪腐案後,他脫穎而出,帶領伊利成為龍頭企業。


小哥哥打算盤

潘剛22歲大學畢業到32歲出任伊利集團總裁,毫無疑問這是他開掛的10年,火箭升職速度也讓眾多人揣測。

當然,我們從來不懷疑潘剛的實際工作能力,畢業院校不是“985”和“211”,來自一個籍籍無名的內蒙古農大,對於一個沒有任何家庭的背景的大學畢業生,怎麼會有這麼好的升職空間和速度呢?

從時間軸來分析,潘剛在伊利的前10年,其實是伊利崛起的關鍵10年,伊利從籍籍無名的地方奶產品企業逐漸走向全國性奶業品牌,這其中恰恰蘊含了很多晉升機會。

潘剛的履歷顯示,他幾乎2至3年晉升一次,尤其是長時間在液態奶事業部任職併兼任集團助理等。

液態奶一直是奶企包括友商蒙牛都比較看重的核心產品,這種產品一直是各大奶企的重要產品之一,在這個企業核心部門任職,可想而知後期晉升的方向和重要程度。

另外,企業崛起過程中,伊利內部發生的問題實際上助推了潘剛向上晉升的速度。

第一,伊利集團原副總牛根生髮崛出潘剛並將其提到重要崗位;

第二,牛根生出走後,潘剛再向上晉升;

第三,鄭俊懷等事件造成伊利集團很大的震動。

潘剛就是在這臨危之際被提拔成總裁或董事長的,並一直坐穩如今的位置。

潘剛的經歷不是很多人會遇上的,除了個人超強工作能力,還有在於企業內部的影響,當然於潘剛來說實際上是搶了企業內部發生問題的機遇,與其說是順其自然,不如說是水到渠成吧。

如果是在一家機制完善、決策科學、內控嚴格和發展平穩的企業,不太可能出現潘剛的個例。


斑馬消費

主要是靠運氣做到的!

當然也要有一些基本的能力。

企業家有兩種。第一種,是市場上闖蕩、拿自己的錢冒險的企業家。這樣的企業家,其命運完全由消費者決定。如果能夠讓消費者喜歡,就成功了,反之則會失敗。這樣的企業家,肯定是離不開運氣。比如同在內蒙古的鄂爾多斯,億萬富翁的比例全國最高,難道是因為鄂爾多斯人格外善於經營嗎?不是的!是趕上了能源、有色金屬的週期性狂漲。

另一種,是體制內的企業家。他們也會冒一些市場風險,但是最重要的,是形勢決定。形勢既包括經濟形勢,也包括人事形勢。站對隊比業績更重要。

企業發展得好,確實離不開企業家的明智決策,但是,在很多情況下,企業只要不錯得太離譜,就能發展得不錯。有很多國有企業,你換個領導人,業績不會有太大差別。

這不是抹殺企業家的個人努力,而是承認事實。未來總是充滿不確定性,對誰都不會例外。

再厲害的企業家,還能厲害得過曾國藩?曾國藩從組織湖南農民成軍開始創業,最後成為近乎完人的存在,但是曾國藩的臨終遺言是:不信書,信運氣!

舉個例子,曾國藩曾兩次試圖自殺,被救了。如果沒有被救,那就沒有後來的一切。曾國藩駐祁門時,恰逢李秀成來攻,當時,曾國藩料定難以活命,連遺囑都寫好了,向弟弟曾國荃和曾國葆妥善安排了後事。但是李秀成並不知道曾國藩在這裡,雙方擦肩而過。這些都是運氣。

很多企業家不願意把自己的成功歸結為運氣,而是錯誤地認為自己英明神武,這樣的企業家常常會喪失明智。


鄧新華全面回憶

成功的人生千篇一律,失敗的生活醜態百出。

32歲的潘剛已經做到伊利集團總裁,想想32的歲的我們會混成什麼熊樣,想到這注定晚上要失眠了😭。



32歲是如何做到大集團公司的總裁呢?很多人都有這個疑慮,我也是。剛好2008年的時候在伊利廈門公司工作過4個月,對伊利公司,對潘總有一點點的瞭解,在此班門弄斧談談個人淺見。



首先是能力,看下潘剛的升職簡歷,22歲從內蒙古農業大學畢業後進入了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廠做車間工人(伊利公司前身),23歲提拔為集團冷凍食品公司質檢部長,24歲又轉崗到集團冷凍食品公司生產部長任職,26歲被提拔為集團礦泉飲料公司董事長、總經理,29歲被提拔為集團液態奶事業部總經理兼集團總裁助理,32歲被任命為伊利集團董事、總裁兼液態奶事業部總經理。看到這份履歷簡直就是開掛的人生,張愛玲說過:出名要趁早。潘剛潘總做到了。怎麼做到的,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能力,爛泥巴是扶不上牆的,任何時候能力都是擺在第一位的,沒有能力如何把伊利集團做的如此成功?有能力就會有運氣。



第二就是運氣,我們也經常稱之為機遇。九幾年那時候的大學生含金量是相當高,而且潘剛也是一表人才,所以一進去公司不久,就被當時的總裁鄭俊懷挖掘並器重,從此在公司發展平步青雲。至於人們說他們不和那是後面的事情了,大家都明白,無論是在公司還是在單位,被一把手器重有多麼的重要,一把手看上你意味著你的發展前景比別人好,比別人快。那麼在我國最好的運氣是什麼呢?對,沒錯,就是關係!



第三就是關係,很多人都說關係是能力的一種,我開始一直不認同,不過工作以後發現,這個說法一點不錯。有些關係是天生的,比如你的直系親屬是高官或者高管,這種關係最可靠,所需付出代價也最低;其次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人脈,有人說人脈是麻煩出來的,有人說人脈是設計出來的,人脈到底是怎麼來的,恐怕只有當事人才最有發言權。擅長交際真的是一種很大的能耐,因為人脈有時候能夠幫你輕鬆解決你認為難以解決的問題,不過交際能力是需要天賦的,沒有天賦你是編織不出有用的人脈,比如我😭😭😭。

每個成功的人都具備這幾項能力,所以我在開篇說成功的人生千篇一律。不過沒有人的成功能夠複製,每個人都只能走適合自己的路。


上井農夫

不要討論潘剛怎樣上的位,上位以後靠什麼穩位,發展,這些事情都是由當時社會的大環境及伊利的小環境決定的。單說從潘剛上任以來:奶農受益了嗎?員工受益了嗎?企業銷售額增長了嗎?企業發展壯大了嗎?企業的社會責任盡到了嗎?我想這些數據都是可查的吧?單從潘剛的一系列名頭就能說明一切(要不您也來個代表,會長啥的)2005年(沒記錯的話)伊利當年的銷售額突破100億時,也創造了一個神話吧!一個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創建,發展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主旨沒有問題吧?我不理解現在的人們怎麼了?看不了別人的成功,人家成功了你把他過去的一點點的小事都扒出來曬一曬,人家失利了你再上去踏一腳,這很沒意思,也不應該是接受了幾幹年諸子百家教育的華廈子孫的所為。由感而發,觸及莫怨。


彥超36

潘剛自掌控伊利以來,伊利連續4年穩坐中國乳業全能冠軍的位置。32歲就成為了伊利最年輕的總裁,主要得益於他敢於冒險的精神。在潘剛剛畢業成為一名普通員工的時候,就大膽給領導提建議,領導也採納了他的建議,重新設計的管線讓工人們省了很多力氣,就這樣,潘剛被提升為質檢員。後來又主動要求去新開發區做冷飲項目,冒著風險成為了一名管理者。隨著伊利的冷飲事業慢慢做大,這時的潘剛沒有求穩定,而是來到已倒閉的礦泉水廠開闢新項目。

機會也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1997年,牛根生離開伊利,創辦蒙牛,潘剛則留了下來。

1999年底,潘剛為伊利創辦了中國第一個液態奶事業部,第一次在中國把牛奶的保質期延長到了7個月。這是劃時代的成就,因為潘剛讓伊利脫胎換骨,僅僅液態奶的收入在2000年就衝破了5個億,2006年則衝破了100個億。 2002年,32歲的潘剛順理成章地被董事會委以總裁重任。

贊同老馬的觀點,請點贊、關注支持,不贊同請寫評論來交流

老馬說錢

國企,三十二歲當總裁,首先牛根生牛逼不?牛根生在伊利那麼多年也沒幹到總裁,而且年齡也不小了!

在中國,有能力的人多去了,有能力、有平臺的就不多了,有能力、有平臺、有後臺的只能出故事了,

看透不說透,還是好朋友~~~


金地黃

在1992 年伊利集團還不是還牛逼。而是回民區奶食品廠。

可想而知,那個年代的大學生是多麼的精貴!

但是他現在了一個做雪糕的小廠。

就說現在的大學生滿天飛,如果沒有關係的,有幾個願意去伊利集團。

再有就是農業大學和奶食品專業對口,最重要的奶食品廠缺乏人才。

再有就是國有企業改革的大背景。人才才是關鍵。

在我們呼市當地,很長一段時間人們都認為伊利集團就是個做學糕的工廠。

成功沒有捷徑!

只要腳踏實地的做好一件事!

潘剛這輩子只做了一件事——奶食品!


帶著天真去流浪706

付出能得到收穫,那是萬幸,當生活越來越靠近期待的方向,萬分慶幸努力的自己,越努力,越幸運,時間、機遇,感情,一切來得早不如來得巧,願這一切剛剛好 。 80%的努力放在最關鍵的20%節點上。 智慧與努力並存。 人生沒有奇蹟,只有付出才有回報。 努力成就成功。每個人都有機會,張一鳴創建頭條30歲都沒到,剛何況32歲做伊利總裁


HLA陳磊

當然了說潘剛運氣的確是挺好,在伊利的十年間也是伊利迅速崛起的一個週期,趕到了牛更生、鄭俊懷等事故,被迫提拔!

但是那又怎麼樣,是否可以更明確的說明了,潘剛的個人能力在那,二十多年前,伊利只是一個北方的小企業,而如今在在2017年就評上了“全球乳液20強”亞洲第八,年收益真的是每年遞增,2005年牽手北京奧運會,2010年世博會,2017年北京冬奧會,這就是一個企業,一個正確領導人的洞察力和把控能力,他有自己的決斷,而且他成功了,他總是能把伊利這個品牌領先別人一步!

這伊利這麼迅速的發展過程中,沒有出現任何的驕傲紕漏,沒有出現任何的質量事故,這就是一個精密的團隊,一個成功的領導人! 所做出來的成就,

所以在這裡說:我並不羨慕他的運氣,我只羨慕他對市場對全球資源的把控力和洞察力!我眼中只有兩種人:一種喝牛奶,一種不喝牛奶。我的目標是把這兩種人變成一種人,讓大家都喝牛奶”(霸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