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從才人到女皇,一個勵志的典範,她有著怎樣不平凡的經歷

武則天自幼聰慧,有才智。父親武士彠病故時,她才十二歲。不久隨母親從荊州搬回長安居住。十四歲時,被唐太宗選入後宮,充當才人。臨行時,母親痛哭不已,她卻安靜如常,對母親說:“見天子庸知非福,何兒女悲乎?”小小年紀就展現出不同常人的心智。

進宮叩見太宗後,賜號“武媚”。高宗當太子時,經常到父皇宮中問安,受到武才人的殷勤接待,一見傾心。太宗逝世後,凡未生育的妃嬪均要出家為尼,武才人亦不例外,到長安感業寺落髮。大多數女人晨頌幕誦,與青燈古佛相伴終生了,但武則天並沒有向命運屈服,她不甘心就這樣了卻一生,她在尋找著機會。

武則天從才人到女皇,一個勵志的典範,她有著怎樣不平凡的經歷

這時,高宗的王皇后多年沒有生育,又對高宗寵愛蕭淑妃深為不滿。有一天,高宗到感業寺上香,遇見武才人,才人悲哀啼哭,高宗很受感動,回宮後心神不寧。王皇后探知情況,暗中派人把武才人接進宮來,侍奉高宗,圖謀使蕭淑妃失寵。人生得有貴人相助,王皇后就是武則天的貴人,也正應了那句話,機會總是為有準備的人而準備的,武則天把握住了機會,走出了人生關鍵的一步。

武才人進宮之初,十分小心謹慎,千方百計取得王皇后的歡心,王皇后多次向高宗稱譽她,因而進宮不久,便從才人晉升為昭儀。但武昭儀並不以此為滿足,她在奪去蕭淑妃的寵愛以後,便積極設計取代王皇后的地位。她利用王皇后性格穩重而倨傲,對上不肯奉承、對下又不體貼的弱點,用皇上賞賜的財物結交宮中內監女官,特別是對王皇后不滿意的人,恩情更厚,讓她們刺探王皇后和蕭淑妃的言語行動,有過失立即上報;但並未發現有重大過失。於是,武昭儀便採取誣告手段,誣告王皇后扼殺她的女兒,又誣王皇后同她的母親柳夫人用巫術詛咒皇上,高宗信以為真,遂決定廢黜王皇后,立武昭儀為後。從這可以看出,武則天工於心計,善於謀劃,而且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武則天從才人到女皇,一個勵志的典範,她有著怎樣不平凡的經歷

立後的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輔政大臣長孫無忌、褚遂良和侍中韓瑗、中書令來濟等都認為王皇后沒有重大過失,不應廢黜,高宗看這幾個人反對,很生氣,不肯採納他們的諫諍。中書舍人李義府、衛尉卿許敬宗揣知高宗旨意,上表請立武昭儀為後。面對反對、贊成兩種不同意見,高宗猶豫不決。有一日,“李勣入見,高宗問道:‘朕欲立武昭儀為後,遂良固執以為不可。遂良既顧命大臣,事當且已乎?’李勣答道:‘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高宗如夢方醒,馬上下詔廢王皇后、蕭淑妃為庶人,立武昭儀為皇后。武則天終於在後宮的角逐中笑到了最後。

武則天從一個小女孩兒到入宮侍奉太宗李世民,從一個才人到出家為尼,從感業寺又回到宮中,從昭儀到皇后,這一路走來,處處展現出非凡的智慧,這一路並不平坦,充滿著坎坷,充滿著堅辛,她不屈不撓,沉著冷靜,審時度勢,一步步改變自己的處境,一個個的解決掉自己的對手,一個女人能登上皇后的寶座,可謂到達了人生的頂峰,可對武則天來講,這不是頂點,這只是一個開始。

《舊唐書》武則天“素多智計,文史兼通”

武則天不是隻有政治野心,她確實是很有才華,所以,她才不甘於平庸,她對政事很感興趣,而且權勢欲很強,不同於一般居深宮的后妃。她城府很深,真情很少外露,為了成就大事,能屈能伸,在未立為後時,尚能屈己待人,因此高宗誤認為她日後能順從自己,所以不顧大臣們的勸阻,立她為後。但到了地位鞏固之後,她便逐漸干預政事,利用高宗庸懦無能,極力樹立自己的威權,於是不久權勢遂凌駕於高宗之上。

武則天從才人到女皇,一個勵志的典範,她有著怎樣不平凡的經歷

《舊唐書》高宗“欲有所為,動為後所制,上不勝其忿”

高宗想要伺機奪回失去的權力,一度產生了廢黜武后之心。麟德元年,武則天秘密召道士郭行真入宮施行巫術,宦官王伏勝向高宗報告,高宗大怒,派人把西臺侍郎、同東西臺三品上官儀秘密召進宮來,商議如何處置武后?上官儀以為武后跋扈專橫,使天下臣民失望,莫如把她廢黜,與高宗意見不謀而合,於是高宗命上官儀草擬廢黜武后詔書。高宗身旁內監急忙告知武后,武后立即趕來質問。高宗見武后突然來到,十分狼狽,既羞愧,又害怕,反而怕武后生氣,安慰她說:“是皆上官儀教我!”把責任推到上官儀身上。不久,武后唆使許敬宗誣告上官儀、王伏勝夥同廢太子李忠謀反,處以死刑。高宗是無能加弱智的典型代表,太宗李世民神武英明,怎麼會生這麼個兒子?是遺傳紊亂了?基因變異了?還是“轉基因”?不得而知,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誰貪上這樣的領導,只能怪你命苦。

“自是上每視事,則後垂簾於後,政無大小,皆與聞之。天下大權,悉歸中宮,黜陟、殺生,決於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謂之‘二聖’”《舊唐書》。從此,朝廷政事,武后俱參與裁決。

上元元年,朝廷下詔尊皇帝為天皇,皇后為天后。當時天后雖是掌握實權,但仍居於後臺地位。上元二年,高宗患風眩症,欲禪位於天后,“使攝知國政”,正式臨朝稱制。宰相郝處俊進諫說:“昔魏文帝著令,雖有幼主,不許皇后臨朝,所以杜禍亂之萌也。陛下奈何以高祖、太宗之天下,不傳之子孫而委之天后乎!”中書侍郎李義琰也附和他的意見,高宗才作罷。講到這裡,我們知道了,高宗早就想把皇位傳給武則天,不傳兒子,傳給媳婦,真沒誰了,在歷史上絕找不出第二個來。

弘道元年(683),高宗病逝,太子李顯即位,是為中宗,“尊天后為皇太后,政事鹹取決焉”。次年九月,太后廢黜中宗為廬陵王,立中宗弟豫王李旦為帝,是為睿宗,改嗣聖元年為光宅元年,由太后臨朝改制。天授元年(690)九月,太后宣佈革命,改唐為周,自稱聖神皇帝,降唐帝為皇嗣,改置社稷,改載初元年為天授元年,至此,武則天終於正式登上了帝位,成為了開天闢地、當然也是空前絕後,中國歷史上唯一正式登基的女皇,武則天走到了人生的頂峰。

武則天在位十五年。如果從立為皇后之日與高宗共同執政時算起,至神龍元年(705)中宗復位時為止,武則天前後執政達五十餘年之久。

武則天對於歷代興亡及政治得失頗有了解;又侍奉唐太宗多年,“貞觀之治”對她有深刻的影響,所以她在執政的五十年間不少政策措施基本上是沿著“貞觀之治”的道路繼續前進的,但有她自己的特色。這一時期主要政策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重視發展農業,繼續推行輕徭薄賦、與民休息政策。第二,廣開言路,注意納諫。第三,注意整頓吏治,嚴懲貪吏,拔擢賢才。第四,鎮壓反對勢力,打擊舊門閥士族,扶植庶族地主出身官僚,發展科舉制。第五,注意開發邊疆,鞏固邊防,維護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統一。

當然武則天執政時,也有不少汙點,比如說寵信張易之、張昌宗、武三思等小人,朝廷政治也逐漸腐敗下去。在鎮壓反對勢力的過程中,信用一些貪贓枉法的酷吏,大肆羅織株連,濫殺了一些無辜臣民。儘管如此,同她主要的治績相比,還是功大於過的。

武則天從才人到女皇,一個勵志的典範,她有著怎樣不平凡的經歷

神龍元年(705)正月,武則天病危,宰相張柬之、崔玄等聯絡文武官員多人率領禁軍入宮,逼迫武則天退位,擁戴中宗復位,復國號為唐,上太后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徙居上陽宮。這年十一月,武則天病逝,終年八十二歲,與高宗合葬乾陵,諡曰則天大聖皇后,玄宗開元四年,追號“則天皇后”,後代沿用了這一稱號。武則天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走了,帶著一生的傳奇走了,她為後人留下了一座無字石碑,任由後人評說,她是巾幗,卻不讓鬚眉,她是一個女兒身,卻讓多少豪傑為之傾倒,她的一生,就是一個永遠述說不完的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