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末期,面对兵临城下的邓艾,假如刘禅坚守待援,有没有可能得救?

桅子花香



刘禅不投降蜀汉能否得救?

蜀汉后期,刘禅听信谗言,宠幸黄皓,黄皓独揽朝政,大肆铲除异己,忠臣良将大多被陷害,就连姜维也到沓中屯田,躲避黄皓锋芒,蜀汉由此走向衰落。公元263年,司马昭分三路大军伐蜀,邓艾率领三万人,由狄道向甘松、沓中进攻姜维,诸葛绪率领三万人马,由祁山向武街、阴平切断姜维的退路,钟会亲率主力大军十余万,分别从斜谷、骆谷、子午谷三个方向进攻汉中。



然而邓艾想出奇谋,从阴平小道攻取绵竹地区,并在此斩杀诸葛瞻父子,兵临成都。刘禅自觉大势已去,率蜀中文武百官投降邓艾,蜀国灭亡。假如邓艾兵临城下之时,刘禅坚守待援,蜀国还有希望吗,笔者认为,蜀国也必然会灭亡,以下做简要分析。



首先蜀汉已经日薄西山,人心不齐,无力再战。

诸葛亮先后六伐中原,基本都是无功而返,劳民伤财,损耗巨大,蜀国自已经之战以来已经是民贫国困,人丁稀少,诸葛亮北伐又让蜀汉雪上加霜。诸葛亮死后,姜维掌握军政大权,又先后进行了九次北伐,把蜀国的国力已经掏空殆尽,可以说司马昭伐蜀之时,蜀国再也没有像样的军事人才和能征善战的武将,更没有人力无力支持一场大规模战争。



再者蜀汉人心不齐。

刘备所带领的荆州军已经消耗殆尽,此时在没有什么势力能和益州军团抗衡,而益州人大多不愿意为蜀汉做牺牲品,他们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战争,已经深恶痛绝,因此益州人士十分厌战,大多都要求投降,刘禅虽为一国之君,但却没有人拥护,正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失去民心的刘禅再战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其次魏军兵峰正盛,所向披靡,蜀军根本无法抵挡。

先说姜维,他是蜀国唯一能征善战的将军,但姜维改变了汉中的防守战略,没有在险要的关隘布置重兵,而是企图把魏军引入汉中复地决战,因此在钟会十万大军进攻汉时,在秦岭天险并没有遇到抵抗,钟会大军直扑汉中,姜维兵微将寡,根本无力抵抗。最主要是姜维把主要兵力都放在沓中,虽然姜维绕过诸葛绪的防线,但军队却被阻挡在剑阁,汉中已经失守,姜维已经被钟会死死缠住,根本不可能回援成都。



能够救援刘禅的只有南方的几个藩王,但他们也是各怀鬼胎,并不是齐心协力,行军速度也不快,最主要的是军队也就几万人,要解成都之围,也基本上不可能。城内的几万守军,都基本是益州本土人士,不愿再战,更不愿为蜀汉为刘禅流血牺牲了。基本上可以说刘禅已经没有可用之兵。



再次刘禅昏弱无能,根本不是邓艾的对手。刘禅已经很多年没有管理朝政,有的官员很多年都没有见过刘禅,比如刘禅的弟弟刘永就是这样,宦官黄皓独揽朝政,只会阿谀谄媚,奉迎讨好,铲除异己,就连邓艾兵临城下,百官们也是被蒙在鼓里,再加上刘禅并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更不可能指挥作战,成都的守卫也只是一个摆设。



假使能抵挡邓艾,钟会大军一到,成都也必然不保,因此蜀国此时已经腐朽不堪,根本无力再战。总而言之,即使刘禅不投降,也没有可能得救,蜀国也会快速灭亡,最主要的是,魏军一但攻克城池,刘禅必将粉身碎骨,因此刘禅选择投降也是明智之举。

你是如何看待刘禅不战而降的?


三国逐鹿

我认为如果刘禅不投降,坚守待援的话,最终能够得救。

魏军虽然十多万大军来势汹汹,但是姜维早有对策,姜维自知不能与其硬碰硬,下令大军退守剑阁,依山傍险进行死守。显然姜维的策略是有作用的,钟会、邓艾大军与蜀军在剑阁僵持不下,托的魏军几乎要放弃。


魏军此次出征的目的只是想转化朝廷的内部矛盾,并没有想一举攻下蜀国,作为统帅的钟会认为目的已经达到,而且确实蜀国之地易守难攻,决定引军北还。可是邓艾不死心,想要最后一搏,出奇兵走小路,一路上凿山,搭桥,困难重重,最后终于来到了蜀国的都城。

可是人虽然到了,但是战斗力并没有那么高,奇袭必然不能携带太多粮草和攻城装备,当时邓艾的军队干粮所剩不多,就连邓艾自己都感叹有可能被活活饿死。再加上连日来的奔袭,士兵减员严重,战斗力也急剧下降,如此疲惫的军队有什么可怕的呢?


假如刘禅坚守待援,城中物资充足,况且城中还有军队,一方面可以派出军队攻打邓艾,不求全歼,至少可以持续降低魏军的战斗力;另一方面,姜维必定会引军来救,到时候两面合围,邓艾军队只有死路一条。只可惜刘禅选了下下策,最终落得个亡国之君的千古骂名。


四马奔程

先分享观点,笔者认为,刘禅如果坚守待援不仅可以得救而且可以全歼邓艾!

魏国出动18万兵力兵分三路由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别统领,钟会一路是主力,一共12万走大路从汉中直接扣开蜀国北大门,诸葛绪作为偏师一支配合主力作战。邓艾独自领兵3万从陇西攻击沓中,牵制蜀国大将军姜维这一战略兵团。

钟会所部魏军在付出重大代价后占领汉中,但是又被巍峨雄壮的剑阁关挡住。不仅如此,在沓中的姜维也迅速回师东进并击败诸葛绪,抢在钟会之前进入剑阁,而蜀汉内地的援军也全部到达剑阁。这样一来,如果三路魏军想要从大路深入蜀汉腹地,就必须首先通过剑阁。而现在蜀军主力云集剑阁,显然不仅仅只是为了坚守,而是准备依托天险在这里与魏军大战一场。而魏军十几万大军深入山川险地,距离始发地——关中相距千里,庞大的后勤补给仅仅靠金牛道上几个搭在峭壁上的栈道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魏军要么迅速攻克剑阁,全歼蜀军主力,然后直下成都。要么是出奇制胜,趁着蜀军主力聚集在剑阁,成都空虚之际,出奇兵拿下成都,摘取蜀汉心脏。但前提都是必须速战速决!

但是现在剑阁这蜀汉第一天险云集了蜀军大部分主力,又是头号战将姜维统帅,短期内想从这里突破显然是不可能的。即便侥幸攻克剑阁,那么姜维依然可以退守雒城,当年刘备图川曾在这里与刘璋所部大战一年多,还搭上了副军师庞统的性命,险些功亏一篑。因此,魏军就只能从另一条被蜀军忽视的天险——阴平道突击成都,至于能不能成功就看上帝的意思了!

邓艾亲率本部三万人从汉中德阳亭进入阴平道,开始了一场死亡之行。一路上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高山密林悬崖峭壁之间穿行20多天,行程700多里。好在没有遇见蜀军阻挡,成功的绕过了蜀军重兵布防的剑阁、雒城,进入成都平原,而且打败了从成都北上的蜀将诸葛瞻,兵临成都城下。

此时蜀汉心脏虽然受到直接威胁,但是自战争开始蜀国就进行了总动员和积极的外交活动。蜀国南方的建宁郡太守霍弋已经率南方军准备完毕,随时可以北上增援,北面姜维如果率军南下,眨眼功夫就能到达。成都城内的军民也完全有坚守城池的实力,周围多数城池依然在顽强坚守,国外吴国的援军也在昼夜兼程开进之中。所以邓艾虽然兵临成都,实际上也陷入了重重的战略包围之中,可以百战百胜,却不敢战败1次。

因此,刘禅如果率军民坚持,那么魏国这次伐蜀行动只能是在付出重大的伤亡后以失败告终。


世纪战争大揭秘

竟然抛给了我一个历史问题,本人也是个历史迷,就来说说见解。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古人都有一句话: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有些大势是不可阻挡的。

魏国邓艾几千兵士偷渡阴平,兵临成都城下,蜀国刘禅在征求了多方意见之后决定投降。即使等待抵抗,也不可能得救,南方的霍俊之子霍弋曾要派兵救援,但是因为之前刘禅听信黄皓谗言,最终不及救援,同理,被迫害的姜维屯田,且被钟会牵制在剑阁。

就算几路大军来成都救援,蜀国也必将灭亡。原因有四。

第一,成都益州派早对荆州派系不满,坚决主张投降,这要怪诸葛亮,他没有刘备那样的用人气魄和策略,重用马谡、廖立等荆州籍的文臣武将,打压蜀川籍的人才,如李严、孟达等。益州派“早有异心”。

第二,连年北伐,致当时的蜀国国力严重衰弱,民生凋敝,府库空虚,民心尽失,并非小说中说的人人爱戴诸葛亮。

第三,蜀国小朝廷人心涣散,奸臣当道,有时候往往一个人就可以决定历史的走向,比如任用宦官黄皓,打压忠臣等。在朝大臣只能自保。

第三,即使这次侥幸等到大军救援,也只是苟延残喘,蜀国无大将之才,经济、军事远不及魏国,甚至东吴,大势已去,为了百姓和各方的利益,投降是唯一的出路。


千龙科技

这个可能基本没有。

刘禅并非蠢人,出城投降看似没有相信坚守待援,事实上这是他当时最好的选择。邓艾大败诸葛瞻于绵竹,西蜀失去了最后的险要壁垒,直至兵临城下。虽有邓艾董厥等在剑阁据点,然而邓艾偷小路直至城下,急行军到此,救援便是难事,当时刘禅没法想到钟会会与姜维联手,自然知道若是姜维回救,只凭守军,剑阁必失。那即便姜维来的急回救退敌,剑阁再失,绵竹被破,又有守孤城能得救吗?既然如此考虑,自然不会认为回救会是好事,自己又没信心退敌,该怎么办呢?

更重要的是当时他的第五子北地王刘谌便曾提出,城中兵马尚有五万,坚城据守待援,胜负尚未可知。然而,刘禅回绝,称其不智。刘谌便提及当初先祖费尽辛劳夺下了这等基业,不可轻送。可刘禅却不曾有一点动摇,甚至理会,或许刘禅早已有了投降的意思,宠信宦官黄皓的他也不曾想过斗下去的成功,也许他就是认为自己已无机会再次翻身,于是开城投降。

现实和心理上的认知,让他在心里认为投降才是最正确的。




忆寻尘

面对兵临城下的邓艾,刘禅如果坚守,有没有可能得救?

这要看刘禅的决心,以及用人是否得当。刘禅的决心包括抚恤阵亡将士;公告黄皓罪行,并公开斩首示众;亲自上城检阅守城军士,启用主战正直将领;征召周围郡县勤王兵马;悬赏征召敢死勇士守城;飞报姜维紧急军情等。如果这些都能切实做到,等待姜维,甚至东吴救援大军是完全可能的。邓艾的大军,经过七百



多里高山峡谷的跋涉,江油,涪城两场厮杀,已经是强弩之末,而成都是都城,城防有一定基础,不会一攻就破。外围附近哪怕有一家勤王,都能迟滞邓艾攻势,姜维接到急报,一定会布置好剑阁防务,安排得力助手守好剑阁隘口,然后亲领大军驰援成都。剑阁到成都一带,如果是骑兵,很快就能到达,问题是刘禅需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给予姜维充分信任,并切实检讨自己失误,重新回归亲君子,远小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当



时,东吴是孙休执政,从辰亡齿寒角度考虑,已经派出丁奉为主将,丁封,孙异为副,率五万大军分三路来援。虽有说法,这是吴企图乘机占便宜,但于情于理,在此情况下,东吴真想捞一把可能很小,因为如此下一个就是东吴。这样,在姜维救兵,东吴援军,勤王兵马,成都守兵合力攻击之下,邓艾必败,刘禅得救无疑,蜀国不说长远,延续一段甚至晚于东吴亡国,是完全可能的。(14:24)


流誉后

1、孤军深入、劳师远征 魏军孤军深入,不得地利,粮草不济,阿斗哥其实这时可以以逸待劳,坚守不出,直待姜维回朝勤王,前后夹击,便可一举歼灭魏军。


2、成都天险,易守难攻 当初他爹进川在有诸葛亮及五虎上将辅佐还花费三年时间,可见成都之险有多险,李白更有诗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所以啊凭借着成都的地势邓艾想打赢这一场得有多难。

可惜,阿斗还是那个扶不起的阿斗,即使守住了一时也守不住一世。


北知念

最可恨的是诸葛亮,第一:马谡再错也不该斬,要杀马谡,也得治诸葛亮用人不当之罪,当时蜀国已经人才凋零,再怎么也应该给马谡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第二,自己死就死了,临死之前还要设毒计杀魏延,魏延其实就是脾气不好,跟其他人关系不好,一点反叛的迹象都没有,大军后撤等于把魏延抛弃了,魏延要反直接就可以跑了,何必还要再去追大部队呢?最后落得个身死灭族的下场,千古奇冤呀。


蓝毛鸟人

不可能的,蜀汉最大的弱点不是国力弱,而是内斗严重,荆州派诸葛在世的时候还能控制的住益州派,等到荆州派都死光了,益州派可不跟你谈感情,只讲利益,刘璋就是先例,被益州派送给了刘备,打战不一定赢,可能还会伤及根本,益州派向心力早就跑曹魏去了,毕竟他们是本地派朝廷管理益州还是要倚仗他们。刘禅不投降,也会被内部大臣抬着送出去,这样自己小命可能还不保。


最爷们的女巫

只能脱一时之险。但统一的步伐是不可阻挡的。刘备夷陵大败之后,蜀国一直积弱,加上诸葛亮和姜维多次北伐却无功而返,劳民伤财,元气耗尽;而魏国地广兵多、国力雄厚、人才济济,统一是迟早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