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英语才能达到跟外国人沟通的水平?

吕噱浚


英语学习无外乎是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知识层面,一部分是实操层面。

知识层面着重于语法的学习,这部分在打基础的阶段是不可忽视的。不可否认,掌握了句式的结构,各种时态及词类的应用,对今后在交流中把握语言的准确度是很有帮助的。

我的建议是,语法学习还是要找专业老师来辅导,再配合一些适合自己的,浅显易懂的语法书来学习,这样足以。语法书一定要选择浅显易懂的,只有每个知识点学起来不费劲又能吃透,这样才有动力和信心持续学习。

实操层面这一点要多强调一些,因为语言严格来说并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门需要应用的技能。这部分分为听,说,读,写,个人认为听和说应该是成为学习的重点

听,可以选择的范围很广,比如国外的广播VOA, BBC 之类的,时下流行的TED 演讲,各类英文电影等等。无论哪类,一定要选择纯正的英美口音来练听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听力练习上一开始会有一段时期的瓶颈期,但无论怎样都要坚持每天听,在不知不觉中你就会发觉自己的听力水平在逐步提高,直到有一天能完整听懂其中的意思。

说,就要有针对性的上一些外教的口语课了,但余下时间依然要找一些素材来强化,之前说的英文电影就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先以不看字幕反复练习听力为主,之后再加上英文字幕理解意思,这样在强化听力的同时也能对电影中的台词进行模仿,模仿的多了,脑海中形成了固定的句式,口语自然会有提升。

口语练习上 ,一定要大胆,这是不容置疑的,只有说出去了,正确的加以证明给自己信心,错误的加以纠正使自己牢记,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口语水平。

请记住,英语学习的方法有很多,但总归一点要着重于它的实用性而不是知识性,因为语言第一目的是为了交流,大家同意吗?


苏珊职场进化论


哑巴英语V.S.使用英语

在此为什么提出哑巴英语的概念?因为笔者曾深受其害,在读大学前,学习到的完完全全是哑巴式英语,也就是不能张嘴说英语,属于只能应付英语考试的英语学习者。只是为了应付英语听力、英语阅读、英语写作等书面的测试答题,为了升学考试等目而学习英语,完全脱离了学习一门语言的本质。语言的本质,归根结底是要和人交流,它是一门与人沟通的工具。若脱离语言学习的本质,就是本末倒置。


只有到了大学,有了外教英语课,才回归到使用英语的阶段,才真正开始说英语,和外教沟通。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回和外教的口语考试,老师问我们学了几年英语,听完我和同学们的回答特别震惊,我们学习了初中和高中六年英语,却还不会真正使用英语,以英语作为工具和人去说,还停留在结结巴巴,很不自信,不敢说的阶段,好似娃娃喃喃学语。



中国人的考试文化决定了中国学生,书面英语不会差,英语的听、说、读、写四项内容,应付考试的听力、阅读、写作都OK,唯独口语,需要真正去说,去输出的部分是最弱项。所以笔者认为,英语要学习到能和外国人去说,去交流,去表达思想,才算真正达到了跟外国人沟通的水平。应付考试的英语学习,只属于哑巴式英语,是英语学习者的悲哀。


职场英语

我在外企工作的时候,发现其实有些外企白领虽然英语口语不够流利,但能撰写好流利的英语E-mail电子邮件和演讲PPT,就足够弥补口语不足的劣势了。比如IT公司,很多技术工程师,专注于自己的技术领域,未必口语有多流利,但能以英语在书信中和上司、同事、客户沟通往来,足以满足工作中使用英语交流的需要了。所以在一些需要使用英语交流的职场环境里,如果在和老外交流英语过程中,你不需要太多使用口语交流的场合,能写好英文邮件,也能达到和外国人沟通的水平。



如何学习英语

要达到真正和外国人沟通的境界,真正使用英语,我觉得要“活学活用”,不要再“猛力输入”,也就是只关注听力和阅读部分,要倾注更多精力投入在英语的输出部分,即英语口语和写作。


分享我的一点迅速提高使用英语和老外交流的小技巧。


1. 和老外交朋友。笔者参加过很多校园英语角,即使在深圳工作时,也会主动寻找资源,参加过深圳的一些职场人士会参加的英语角,主动结交一些老外朋友,融入到他们的社交圈子里,感受他们的文化。


2.某宝上找外教陪练提高口语水平。某宝上随便搜索“外教口语陪练”,资源丰富得应有尽有,你可以多听听一些外教的口语试听课,一般都会是免费试听的课程。然后找到最适合你的英语水平的外教,系统学习一个口语课程,一般学费比私教,即面授,或者面授一对一的家教老师便宜很多很多,价格也很实惠,还能学习到实用的英语。老师一般都很负责且很有耐心,会细心指正你的口语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对你真正提高特别有帮助。




巧手妈妈爱丽丝

跟外国人沟通也有简单招呼,聊聊天气,问下近况,爱好兴趣,工作前途,名著追剧之类的区别。不同层次肯定不同要求。一般研究都认为,基本生活日常简单交流的话,词汇量三千,初中的语法就可以了。太深的日常沟通也不需要。如果深度沟通,那就需要加专业名词了。

所以我认为比较可以量化内容,就是词汇量了,其它都无法具体量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