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兰亭序》能练出来雄健的书法风格吗?

千千千里马


当然能。张旭、颜真卿,他们都是以雄强著称的人。取法就是王羲之。有传说,著名的《快雪时晴帖》,就是颜真卿所临。



梁武帝评王羲之书法“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永以为训”。学习书法,学的是法。得法了,便能依法制形。古人都学王羲之,他们的姿态体势千姿百态,无一雷同。现代人学字,千人一体,万人同貌。原因是什么?古人学笔法,今人学体形。所以我们遇到有人学习书法时,都会问:“学的什么体”?答曰:“欧体”,“颜体”,“柳体”……


我们就是被这个“体”,那个“体”捆住了手脚,弄迷失了方向。一辈子的在某一家某一体之中,并自号“欧体楷书第一人”,岂不谬乎!形体是死的,笔法是活的。观念性的错误,导致了学习方向的改变。学习《兰亭序》,以为是能模仿相象了,就是学到手了。谁要写不象,便有人嗤之:“你这是在写的什么”?

书道之不明久矣。教者不知授其法,学者不明学何道。反觉得自己的欧体字已经冠绝古今,能不能与欧阳询并列?我的《兰亭序》临的出神入化,几欲乱真。能不能和王羲之齐肩?模仿秀我们现代人最熟悉不过,谁见过模仿秀的人,取代了被模仿者!



子衿书法



说实在的,我感觉《兰亭序》就象调料中的十三香,不仅仅是十三种调料之香,还有十三种调料混合后产生的新的香味,而【兰亭序】可以说百味杂陈,正因为如此,【兰亭序】就像一座取之不竭,用之不竭的巨大矿藏,至今仍然为人们师法和崇拜,并且弥久日新。至于是否能够从中汲取自己所需的风格,一方面要有深厚扎实的【兰亭序】书法的临摹经验,另一方面还有要看自己的心性和书法风格的追求方向。我们知道这样一句话,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雷姆特。还有达芬奇画蛋的事情,同一事物,观察角度不同,其结果也是不一样的,这让我想起一个非常著名的寓言故事《盲人摸象》。虽然是同样一头大象,因人所处位置不同,得到的结果或答案有非常大的区别。唯一尽得全貌方能见其真面。所以说,临摹学习《兰亭序》是可以练得题主说的雄健书风的。

为什么说《兰亭序》或有百家味道或风格呢,要说清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简单来说和王羲之的阅历和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王羲之对书法的广采博取有关。但从其中的二十个之字的不重复的变化,就可以管中窥豹,从侧面略见其丰富的博大精深的书法内涵及厚度之一斑。




翰墨书道


颜真卿只有一个,如果你想尝试当颜真卿,估计你会很惨,毕竟这是概率极小的事件。

王羲之与颜真卿,是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他们代表了中国书法发展的两条不同的线索。

王字纤瘦妍媚,颜字丰腴雄强。王字圆洞洞流转,颜字苍涩强健。颜字源于王字,但汲取了隶书横平竖直的特点,并吸收了民间书法的营养。

颜真卿的成功,缘于他对王字深层次的理解,以及他对其他书法的全面理解,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取得的。

很奇怪的是,你放着颜真卿不学,非要跟着王羲之学雄强,逻辑比较混乱啊。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王羲之《兰亭序》这件书法作品,最后在《今日头条》“悟空问题”中炒得有点发烫。值当不值当呢?

值当!因为毕竟是书圣之作嘛!怎么炒都不为过。

那么,学习《兰亭序》能练出来雄健的书法风格吗?关于这个问题,由我慢慢道来。

书圣王羲之《兰亭序》中的每一个字,都是柔中带刚,刚中带柔,有的字则是“绵里藏针”。王羲之《兰亭序》这幅书法神品,重点突出的是用笔的老辣,结体之完美,神韵之十足,章法之自然,用墨之洒脱。它就像刚出水的芙蓉、婷婷玉立的少女那样的美丽动人。但是,如果想通过学习《兰亭序》练出雄健的书法风格,恐怕有点难。

(上图为王羲之《兰亭序》局部)

王羲之《兰亭序》是雄健一路的书法风格吗?明说了,王羲之《兰亭序》就像闺中少女精心绣出来的一个绣花枕头,属秀美一路的而不是雄健一路的啊!

如果想练出雄健的书法风格,那就应该学习汉《张迁碑》、《鲜于璜碑》、《肥致碑》和魏碑去,这几个名碑中有你要学的东西。另外,颜真卿的楷书作品《勤礼碑》也是雄健厚重一路的,也适合欲练雄健书法风格的人学习。

(上图为雄浑厚重的《张迁碑》局部)

凡事都不能“钻牛角尖”。任何人都不要认为王羲之《兰亭序》是“天下第一行书”,它就是万能的啦!这就叫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再怎么说王羲之《兰亭序》好,也不能把它练出雄健的书法风格联系在一起。如果真的有人想把王羲之《兰亭序》与各种书法风硬扯到一起,那就太幼稚了,太教条了。

王羲之是人而不是神。即便王羲之是圣人,但圣人也是人!


中州耕牛堂主


我是一人。仅仅只学《兰亭序》,是不可能练出或者说创出任何书法风格的。

书法风格的形成是取舍的过程,只学一个人没有比较,没有取舍是创不出风格,走不出自己的路的。

王羲之的字是他想要这么写的。王羲之当然能把字,写成其他的风格,只不过他觉得没有我们看到的这种风格好。这很重要,王羲之现在的字的风格是经过他自己取舍的。

王羲之的《兰亭序》真的只有中和平正的一面吗?当然不是。

颜真卿多么深入学过《兰亭序》不好说,但是《祭侄文稿》一般不说,展现了颜真卿雄强的书法风格。

王羲之的字是一个标杆,后世的名家字的评价,都是相较于王羲之的字如何如何。

有两个人对王羲之字的评价非常有名。

梁武帝萧衍和大臣袁昂的故事,梁武帝萧衍生于464年,王羲之生于公元303年。梁武帝应该看到过很多王羲之的真迹。

梁武帝命袁昂撰写《古今书评》,其中有一段对话。

袁评:“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

萧评:“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上图梁武帝萧衍书法《异趣帖》,梁武帝对书法是很有研究的。

龙有没有雄强的感觉呢?颜真卿的字给人感觉是雄强的,因为颜真卿的字与王羲之比,过于雄强。赵孟頫的字有人说“俗”和“媚”,这也是拿赵孟頫和王羲之相比的。

王羲之的字潜移默化成为一种标准,一个书法家的字有什么特点,都是和王羲之相比,得出的评价。

自梁武帝以后,对王羲之字的评价,都带有“龙”字。

梁武帝赞之为“龙跃天门,虎卧凤阙”,唐太宗赞之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王羲之一脉的雄强,如象的李北海。

这一点很重要。颜真卿的字并不能说是王羲之一脉的,颜真卿创出了一种异于王羲之的风格,而且还很好,很了不起。也就颜真卿做到了。

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说,右军如龙,北海如象。(董其昌也是王羲之一脉)

我再加两句:早米如马,松雪如鹿。

我和董其昌一共说了四个人。

王羲之,李北海,早期米芾,赵孟頫。他们四个人字是一脉的,也就是王羲之一脉。颜真卿并不是王羲之一脉的,颜真卿创出了一种异于王羲之的风格,很了不起。

早期米芾,得王羲之之法,临摹造假王羲之水平惊天,我们现在很多现存的墨迹,有些就是米芾补过的,或者仿制的。只不过米芾后来,走了条“宋人尚意的歪路”。

赵孟頫的字,看着很漂亮,学却很难,就像鹿这种动物。

说回“北海如象”,北海即李北海,李邕。

李邕(674年-746年),字太和,江夏咸宁(今湖北咸宁市)人,曾任北海太守,故人称李北海,唐代学者李善之子,著名书法家。

上图是李邕的《李思训碑》。董其昌把王羲之比作龙,李北海比作象。我个人也觉得,李北海是王羲之一脉,行书雄强的代表人物。

如果王羲之行书练得不得法,非常推荐可以练一练李北海的字。

一人有感

一个时代,一个人获得了很多人追捧和贬低,说到书法就要说到他,某种程度上他就是一个标准。目前书法界来看,田英章就是这样的,这不是好事,各个方面都不是好事。

能够在1500年这么长的时间,一说到书法,都会说到王羲之,这就是王羲之成为“书圣”的原因。很多人说到书法,有意无意都是在拿王羲之的字做比较,王羲之的字就是标准和最高追求。

字是不会骗人的,而且放在一起,好坏高低不难分辨。除非当代书法界,正在异于王羲之,异于颜真卿,创造另一种“审丑”的风气。

当今书法家特别喜欢有表现力的字,但是这些字都不是写出来的。

以我仅有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


一人笔记


许多人都认为王羲之书法是秀美一路的,其实不尽然,王羲之的书法是集雄强与秀美于一体的,这一点在王字中的起笔、转折、收笔中能够很好体现。只学习兰亭有不少局限,需结合王羲之手札、集字圣教序、半截碑、阁帖与大观帖等融会贯通反复揣摩了。



哈哈帅帅的我


性格决定书法艺术的风格!所以练自己喜欢的帖较容易上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