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大学为什么选择了建在合肥?

郑瑞文2015

很多人对中科大位于安徽合肥很不理解,这么好的一所大学为何会在中部省份合肥呢?

这也是有历史的。当年中科大从北京搬出,第一目标地点是河南,由于各种原因最后到了安徽合肥。至今很多人因为中科大未能落户在河南感到惋惜。只是由于当初特殊的历史原因,造成了这个局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985重点大学,大名鼎鼎的“华东五校之一。依靠其强悍的学科实力,中科大不管是在南方还是北方,都是非常好的名校。

中科大以小规模办校著称,本科生共有7400名,也就是每一年也就招生1850名。但是中科大博士生1900多人,硕士生6200多人。硕博加在一块相当于本科生,在硕博教育上,中科大的招生数量并不少。一般来说,中科大本科出读书人数也很多,能考上中科大的都是实力派。

作为一所以科研为主的大学,中科大有院士50人,国家“千人计划”42人,“青年千人计划”119人,教育部“长江学者”40人。可谓科研人才众多。

中科大有8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力学、核科学与技术。中科大有10个学科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物学、材料科学、工程科学、计算机科学、临床医学、环境/生态学)进入前1%。

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中科大该校进入排名前5的学科数为9个,其中中科大数学、物理、生物、天文、地学进入学科排名前五。

合肥市

中科大很多校友企业家,也产生了不少优秀的科大的企业。

不得不说,中科大为安徽为合肥争得了大量的声誉和知名度,更多的是经济,人才和科技力量提升,真的很丽人羡慕啊!


塔尖

中国科技大学于1958年创建于北京,第一任校长是郭沫若。

1969年,中苏边境冲突。国内文化大革命愈演愈烈,并已经对中国科技大学正常教学科研活动产生了严重的冲击。根据形势,中央决定进行“战备疏散”,中国科技大学被国务院科教组列入北京十三所下迁高校之中。

据中国科技大学校史记载,学校南迁原定在河南南阳,湖北沙市,后来因为被河南和湖北拒绝,后改为江西和安徽安庆。

从当时的中国科学院教育负责人刘西尧专函河南也可以看出,中国科技大学是想建在河南的。而河南之所以拒绝中科大最权威的说法是怕大学师生挤占河南的副食口粮。而湖北拒绝接受中国科技大学,是担心遭到文革的冲击!

接着又派两组,一组去江西,一组去安徽。

到江西后,江西省里明确表示不能接收科大。

安徽选址的同志在宣城地区看了以后也觉得不行。在这两组人员还没回到北京时就接到了定点安徽省安庆市的通知。其间,是安徽的领导人李德生迅速行动,把中科大争取到了安庆。由于安庆条件太差,中科大不愿去,李德生又腾出合肥师范学院和银行干校的校舍,来安置中科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中科大之所以选择了安徽,是因为河南、湖北和江西都不愿意接受中国科技大学。因为,在他们眼里,中国科技大学只不过是一种负担!

安徽不仅接受了中国科技大学,还把副食口粮优先供给中国科技大学师生!

安徽现有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及磁约束和核聚变实验室,即将再增添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四个国家大科学工程。

今天有人说中国科技大学成就了合肥,不知道这些人了解不了解历史。事实上,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合肥造就了中科大,中科大成就了合肥。

因为,中国科技大学到安徽合肥以后,一段时间是由安徽主导的!

而在那个年代,敢于站出来接受一所大学是需要勇气的,更需要博大的胸襟和远见!事实上,即使不是出于战备转移,中科大在北京的教学和科研已经不能正常进行!很多师生也在流失。

所以,后来,当初搬离北京的高校纷纷返回北京,而中科大也多次想迁回北京,毕竟它要依托中科院办学,但安徽省一直极力挽留,就没有走成。安徽省还争取到了下放的中科院研究所,一跃而为科教名城。

今天的安徽经济在全国落后了(事实上在全国排名第13位),遭到了江浙沪的嘲笑揶揄。但是,这些人可知道安徽人曾经宁愿自己吃不饱肚子去要饭,却把有限的口粮和副食品用来支援江浙沪?

以后有时间,本人会用具体的数据还原历史真相,让更多的人知道事实。


郑瑞文2015

我流离失所的时候,河南不要,江西不收,你腾出合肥师院的校舍供我安家…



我的学子来自五湖四海,北方的同学受不了合肥冬天的湿冷。在市里没有集中供暖的条件下,你单单给科大安上了暖气…



北上广财大气粗,引进天下英才。为了吸引更多的牛人,你修建了专门的人才公寓-科大花园,让我历年青千引进数目名列国内高校前矛…



我要建新校区,你二话没说,批下来3000亩地

我要建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你全力以赴

市政规划中凡是科大的项目你总是列为1号项目,优先发展

你以至诚待我,我必报之以至情,良人如斯,安家落户,舍你其谁?

国之重器,大国上庠。感受大学文化,瞭望科技前沿,亲历一流征程,敬请关注头条号“上庠”。

上庠

中科大作为全国顶尖名校,坐落于合肥这座科技之城,既是历史原因形成的,也是科大与安徽人员的深厚情谊的体现。

我们先来看下历史上的原因:

1958年初,在北京一些领导和科学家倡议下,要以中国科学学院为依托,创办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校技术为主的社会主义新型大学。1958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于北京,首任校长由郭沫若兼任。它的创办被称为“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1969年10月,国务院科教组成立。国务院驻中科院联络员刘西尧主持拟定了中国科大《关于要求创办“五七教育革命实验基地”的报告》,基地既是学校、又是工厂、农场、科研单位、地点拟设在有河南省南阳地区,计划二三年内完成基地筹建工作,并把学校逐步迁到基地。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谢富治批示同意,校革委会派人到南阳基地选点。考查人员认为在南阳山区、丘陵地带开办基地确有问题。1969年11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高等学校下放问题的通知》,后经与安徽省革命委员会主任李德生协商,指定中国科大战略疏教到安徽省安庆市。先遣人员90人12月初赶到安庆,随后900人到达该市,被安置在安庆市委党校的一栋三层小楼里,拥挤不堪,食宿基本生活无法维持。

1970年1月军宣队政委贺魁民、革委会副主任王锡清同科学院军代表尚可,革委会副主任王锡鹏到合肥向安徽省革委会主任李德生、副主任娄学政汇报工作并办理移交手续,商定学校搬迁到合肥市,在原合肥师范学校校址办学,并决定将全校人员分散到淮南,马鞍山,铜陵等地厂矿,农场进行“斗、批、改”半天劳动,半天搞运动。

中国科大自1969年12月开始迁入安徽,至1970年10月基本完成搬迁,总计组织货运装车70余次,运货量865T,装运仪器、器材、图书、档案等35000箱,迁出家属470多户,组织职工、学生、家属客运20多批,约6000人次,用火车510多节,搬迁费达77万元。学校迁入合肥时,仪器设备损失2/3,教师流失50%以上。教学、生活用房严重不足,校总面积不到6万平方米。

1972年,全校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不足百人。在这样危急的关头,科大人毫不气馁又开始了第二次创业,现在经过“七五”、“八五”期间的国家重点建设已经成为一所世界知名的大学。

中科大迁入合肥,其实对二者是非常有利的。对于中科大而言,安徽省给予了更多的资金和土地等个方面的支持力度,对于办学科研的支持扶持的非常到位,基本属于要什么给什么的地步;对于安徽省而言,拥有科大作为科技的尖端高校,对于培养优秀的人才是非常有利的。合肥作为科教之城,很大程度依赖于像科大这样的高校作为支撑。科大早就了合肥,合肥也成就了科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