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南絳州鄉間,文昌閣古韻悠遠,石雕家訓代代相傳……

晉南絳州鄉間,文昌閣古韻悠遠,石雕家訓代代相傳……

文昌閣位於村東南角,這是文曲星的方位

晉南絳州鄉間,文昌閣古韻悠遠,石雕家訓代代相傳……

樓下的石雕廠,拴馬石上抹上了土,大約是做仿古的

晉南絳州鄉間,文昌閣古韻悠遠,石雕家訓代代相傳……

文昌閣近景,已年久失修

晉南絳州鄉間,文昌閣古韻悠遠,石雕家訓代代相傳……

木柱已經偏移,上面燕子成群,風聲陣陣,壞在我有嚴重的恐高症,直嚇得趕緊下來

晉南絳州鄉間,文昌閣古韻悠遠,石雕家訓代代相傳……

村內池泊

晉南絳州鄉間,文昌閣古韻悠遠,石雕家訓代代相傳……

民居上的一排拴馬石,也有可能是栓牲口用的

晉南絳州鄉間,文昌閣古韻悠遠,石雕家訓代代相傳……

巧妙的象形拴馬石

晉南絳州鄉間,文昌閣古韻悠遠,石雕家訓代代相傳……

村內小廟上的“天地三界十方萬靈真位”

晉南絳州鄉間,文昌閣古韻悠遠,石雕家訓代代相傳……

民居上的門當

晉南絳州鄉間,文昌閣古韻悠遠,石雕家訓代代相傳……

正在雕刻拴娃獅的女孩

晉南絳州鄉間,文昌閣古韻悠遠,石雕家訓代代相傳……

遠望馬首山

家氏大宅在村內很有名氣,基本上一問便知。家姓較為少見,據說是從太平縣(今襄汾南部)的家村遷移而來,解放前清明時候還經常到家村上老墳。經過數代的繁衍,家氏家族在清中期利用經商手段,一躍已成為絳邑的鉅富,家氏宅院群基本上就是這一時期建造起來的。家氏宅院群號稱有“三條街”,“大街院”區由家崇梅、家崇機兄弟於嘉慶5年建設;“二街院”區由家崇德、家崇義、家崇樸兄弟於嘉慶5年建設;“三街院”區由家崇蕙、家崇葦、家崇芍兄弟於嘉慶6年建設。三處院落群基本上屬於同一時期起建,可見其財力之雄厚。

晉南絳州鄉間,文昌閣古韻悠遠,石雕家訓代代相傳……

家氏民居群平面圖(圖片來自新絳縣惠永林先生)

晉南絳州鄉間,文昌閣古韻悠遠,石雕家訓代代相傳……

家氏大宅院高高長長的院牆(三街區某院落)

晉南絳州鄉間,文昌閣古韻悠遠,石雕家訓代代相傳……

門前的八字照壁

晉南絳州鄉間,文昌閣古韻悠遠,石雕家訓代代相傳……

大門上部刻五福臨門

晉南絳州鄉間,文昌閣古韻悠遠,石雕家訓代代相傳……

院內正房木雕精美

晉南絳州鄉間,文昌閣古韻悠遠,石雕家訓代代相傳……

樓閣形狀的煙囪

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當屬二街區建築,分為正院、客房院、私塾及牛院四部分。除牛院外,其餘院落三雕內容都堪稱登峰造極,用料極為細膩講究,尤以石雕為其特色。從西望去,牛院(西院)為第一家,門很大,設在西南角,因其功能劃分的因素,建造的比較簡陋。正院的門樓亦設在西南角,非常精美,透雕玲瓏剔透。進得門去,後簷下花板雕刻精美;向右拐,垂花門進入院落,門框圖案石雕萬字錦,上部附加五蝠(福)臨門圖案。四合院內正房雕刻精美,倒座題字為“寶善”。

晉南絳州鄉間,文昌閣古韻悠遠,石雕家訓代代相傳……

二街區建築一覽

晉南絳州鄉間,文昌閣古韻悠遠,石雕家訓代代相傳……

二街區院落群的牛院

晉南絳州鄉間,文昌閣古韻悠遠,石雕家訓代代相傳……

牛院的用途現在還沒變

晉南絳州鄉間,文昌閣古韻悠遠,石雕家訓代代相傳……

正院門樓,石雕已經焊接保護起來

晉南絳州鄉間,文昌閣古韻悠遠,石雕家訓代代相傳……

門樓進去為一小院,右拐則進入正院

晉南絳州鄉間,文昌閣古韻悠遠,石雕家訓代代相傳……

垂花門,石框萬字錦、五福臨門圖案

晉南絳州鄉間,文昌閣古韻悠遠,石雕家訓代代相傳……

正院為完整的四合院

正院的主人姓家,是一位70歲的和藹老人。家大爺不是本院原來的主人,是土改後分到的。據其講述,家氏祖先原先在西北地區蘭州等地經商,大約在道光年間,其祖先當時馱著貨物銀子路過六盤山,遇到響馬,東西皆被劫掠……在積聚起大量財富的光鮮表面下,家氏族人也曾經歷過篳路藍縷、十分艱辛和危險的歷程,可謂血雨腥風!

晉南絳州鄉間,文昌閣古韻悠遠,石雕家訓代代相傳……

和藹的家大爺

客房院大門樓亦位於西南角,這種門樓方位的佈局,在晉南地區不常見的,雕刻極精。進大門後有一長過道,過道東側有一門,則進入私塾院,正面門右拐後進入客房院。正門緊鎖,門縫中望去有惡犬看門。又順牆繞到屋後一小門,進入院落,經過主人允許後拍照,私塾院則因惡犬而未能觀瞻。私塾院的後牆上鑲嵌有石雕《文公朱夫子治家格言》,至為珍貴,為道光七年絳州站裡村楊師泉(字籍林)所書,書法行楷,水平上品,當是道光年間當地的名手。只是用茅草蓋著,照不到全部的廬山真面。

晉南絳州鄉間,文昌閣古韻悠遠,石雕家訓代代相傳……

院落巷子邊盛開的桃花

晉南絳州鄉間,文昌閣古韻悠遠,石雕家訓代代相傳……

客房院大門,雕刻也極好

晉南絳州鄉間,文昌閣古韻悠遠,石雕家訓代代相傳……

門內有狗狗

晉南絳州鄉間,文昌閣古韻悠遠,石雕家訓代代相傳……

客房院正房早年被拆

晉南絳州鄉間,文昌閣古韻悠遠,石雕家訓代代相傳……

《朱子治家格言》石雕十分精美,上有垂花簷遮雨

晉南絳州鄉間,文昌閣古韻悠遠,石雕家訓代代相傳……

書以雕名,雕亦以書名

晉南絳州鄉間,文昌閣古韻悠遠,石雕家訓代代相傳……

狗狗當道,私塾院不得觀瞻

限制於舊社會的社會狀況和家族財力狀況,家氏民居也不是短短几年建成的,而是經過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如“二街院”區的院子,正院北房建造於嘉慶5年,而客房院的《朱子治家格言》石雕照壁,則落款為道光7年,二者之間相差近27年!這在晉南地區的民居建設中,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有一些大的民居群,甚至要花費幾代人的心血和精力。排除以上因素,這也反映了舊時人們對於建造房屋一種慢工出細活的態度,這可能就是現代人缺乏的“匠人”精神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