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網購現假貨 假一賠十成空談?

近日,用戶張先生向財經網反映稱,自己在拼多多購買了兩個飛利浦HID氙氣燈遠近光燈泡,但收貨後卻發現兩個燈泡外包裝樣式、大小都和正品相差較多,且防偽編碼上並沒有可刮塗層覆蓋,而是直接印刷粘貼在包裝上的。

查詢官網後,張先生確認兩個商品均為不是官方正品,並向拼多多客服尋求兌現商品頁面“假一賠十”的承諾,但拼多多客服始終以“理解張先生的心情”““請耐心等待反饋結果”等安撫性話語推諉。目前張先生除自行申請退款成功之外,沒有得到任何具體解釋和賠付。

拼多多網購現假貨 假一賠十成空談?

左:其他平臺購買、已在飛利浦官網查詢驗證為正品 右:拼多多上購買的兩個飛利浦燈泡

用戶張先生5月2日在拼多多下單購買了該商品,收貨後卻發現產品和正品差距較大且防偽編碼存在問題,5月8日,張先生以“假冒品牌”為由向平臺申請了退款並要求假一賠十。退款頁面顯示該產品商家逾期未處理張先生的申請,5月10號,拼多多平臺自動進行了退款處理。

該商品頁面的服務說明中有標註平臺和店家承諾的假一賠十,張先生在對客服進行反饋和證據提交後被告知有專員處理,但後續並沒有得到相關說明和賠付。

拼多多網購現假貨 假一賠十成空談?

退款詳情頁

拼多多網購現假貨 假一賠十成空談?

“假一賠十”服務說明頁面

張先生再次聯繫了拼多多官方客服,但此時客服回覆稱“若您要求十倍賠付,希望您可以提供品牌方出具的假貨證明,以便更好的處理”。在溝通中,張先生多次向客服表示該產品已經在品牌官網進行了防偽查詢證明為假貨,並質疑為何編碼查詢為假貨不能算作是檢測證明,如果進行人工線下檢測,檢測費該如何賠償?

而客服的回答則是反覆表示“理解張先生的心情”“ “平臺一定會站在您的立場和角度解決問題” “我們在不斷優化中,非常感謝您提的意見““請耐心等待反饋結果”等等安撫性話語。沒有對張先生的後續疑問做出任何解釋說明,除了讓用戶等待也沒有提出具體操作解決方案。

拼多多網購現假貨 假一賠十成空談?

拼多多網購現假貨 假一賠十成空談?

拼多多網購現假貨 假一賠十成空談?

拼多多網購現假貨 假一賠十成空談?

在張先生向財經網提供的資料截圖中顯示,將兩個燈泡防偽編碼分別輸入飛利浦真偽查詢官網。其中一個編碼的查詢結果為“您所查詢的防偽碼不存在”,而另一個編碼的查詢結果為“您所查詢的同一防偽碼已被查詢過60次”,官網頁面顯示該編碼的首次查詢時間為2015年4月8日。

拼多多網購現假貨 假一賠十成空談?

飛利浦產品真偽查詢官網

拼多多網購現假貨 假一賠十成空談?

飛利浦產品真偽查詢官網

財經網聯繫飛利浦官方客服進行詢問,飛利浦表示防偽編碼不存在即該產品不是其公司產品,屬於假貨。而一個防偽編碼只能對應一款產品,反覆使用和被查詢都是不合理的現象,說明該編碼被反覆套用,也屬於假貨。而對於是否能為消費者開具假貨證明,飛利浦方面表示品牌方已經提供了查詢真偽的途徑,不能夠開具所謂的假貨證明。飛利浦並非檢測機構,不具備此類資質和權力,如確實需要證明可以向工商等有關部門申請,飛利浦方面可以進行配合。

距離張先生退款成功已經過了14天,而他“假一賠十”的要求目前沒有得到平臺和店家的答覆。

律師:拼多多可能存在虛假宣傳和不正當競爭等行為

北京濟和律師事務所趙鑫律師表示,在消費者購買產品後,合同關係成立,假一賠十是拼多多平臺為自己設定的義務,對拼多多平臺具有約束力。

假一賠十是商家常用的一種促銷方式和競爭手段,目的是取得消費者對產品質量的信任,從而購買產品。從合同角度分析,如前所述,在合同成立後,拼多多承諾的假一賠十就成為其義務,在具備條件時,就應履行假一賠十的承諾,否則可能構成違約。從消費者權益保護、市場競爭等角度分析,如果拼多多平臺只是想通過假一賠十的宣傳達到讓消費者購買和排擠競爭對手的目的,也可能存在虛假宣傳和不正當競爭等行為。

很多時候消費者選擇在某個網絡平臺購物,也是基於對該平臺的信任,況且網絡平臺一般會向銷售者收取費用或按提成等方式獲得收益,從這幾個角度看,網絡平臺對第三方的經營行為盡相關的監督和約束也屬於合情合理的範疇。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劉權認為,驗偽查真的結果應當視同為假貨證明。電商平臺既然承諾"假一賠十",就應當嚴格信守承諾,而不是設定各種條件阻攔,否則就涉嫌構成虛假宣傳。真正的消費升級應當是時刻以消費者為中心,而不是一味追求平臺利益最大化。

靠社交電商起家的拼多多在不到3年的發展中吸引過3億用戶,市值近150億,但其主打低價和拼團的模式也有受到質疑,且大部分來自平臺產品本身。

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佈的數據顯示,2016年拼多多投訴量躍居行業第一,高達13.12%。2018年2月7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2017年“雙11”網絡購物、價格、質量、售後服務》報告,其中明確指出拼多多平臺所售部分商品存在仿冒以及質量不過關等問題。

拼多多創始人黃錚今年4月在接受《財經》專訪時表示,“全中國可能沒有比我們更努力在打假的平臺了,過去一年我們的復購率翻了一倍,客單價也從早期的十多塊上升到了四五十塊。”但結合張先生的經歷來看,拼多多平臺的確假貨尚存。

一位不願具名的電商行業負責人對財經網表示,很多非品牌官方直營的商家(代理商)為了能在大盤裡分蛋糕,在銷售某些標品時通常願意承諾“假一賠十”,以消除消費者對代理店的貨品顧慮,而這其中是很容易存在售假商家的。

該人士認為,相比於阿里電商始終缺乏社交基因,拼多多其實是具有優勢的,但從拼多多一直在談的消費升級角度來看,轉變和完善可能仍舊需要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