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

漂亮的學姐

兵部侍郎是古代從二品的官員,在兵部中僅次於兵部尚書,如果說兵部尚書是國防部長的話,那兵部侍郎就是國防副部長,是個副國級的高幹。

兵部侍郎這個職位起源於隋朝時期的三省六部制,只不過當時的地位遠遠不及明清時期,是一個地位不太高的中等官員,後來經過很多年代的發展,到了明清時期,朱元璋廢除中書省和宰相制度,皇權高度集中,與此同時帶來的是六部地位的提高。

在朱元璋時期,六部的長官可以說是朝廷中實權最大的,到了朱棣的時候設立了內閣制度,隨著內鬧制度慢慢發展,凌架在了六部之上,但是內閣的位置太過於超然,所以明清時期的六部制度仍掌控著極大的實權。


明朝的時候,兵部侍郎有左侍郎和右侍郎,右侍郎是國防部的參謀長,左侍郎才是國防部的副部長。

到了清朝的時候,兵部侍郎同樣有兩個人,和所有的六部官員一樣,清朝時期的六部官職都是實行滿漢雙人制的,在有一個漢人兵部侍郎的同時,還有一個滿人的兵部侍郎,在六部之上同樣沿襲了明朝的內閣、六部制,除此之外在上面還增添了一個軍機處,凌駕於眾官員之上。


明清之前的兵部侍郎因為在歷史的大局中無足輕重,所以我們只說明清時期的兵部侍郎,在明清時兵部侍郎權柄加重,躋身到朝廷大員的位置中,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國防部副部長的位置,是副部級的幹部。


孤客生

這麼說吧,兵部侍郎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副部長或者次長。兵部侍郎是兵部的下屬官員,兵部是六部之一,六部,從周開始,中央行政機構中,吏、戶、禮、兵、刑、工各部的總稱。其職務在秦漢時本為九卿所分掌,魏晉以後,尚書分曹治事,曹漸變為部,隋唐始確定以六部為尚書省的組成部分。以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為六部,兵部是其中之一。

兵部侍郎,約當於今日的國防部副部長(次長),始置於隋大業三年。全稱為尚書省兵部侍郎,俗稱兵侍、小司馬、佐司馬、夏卿之亞,唐至北宋前期為正四品下,元豐改制後從三品,北宋前期為文官遷轉階官,元豐改制後為職事官。明代正三品,清代為從二品。兵部的主官是兵部尚書,侍郎只是其副手,兵部的老大其實是尚書。無論官職和品級尚書都比侍郎呀高上一大截。

但是也有些情況比較特殊,那就是兵部掌握兵權,兵部尚書有時候只是名義上的一個主官,兵權其實是掌握在皇帝和他的親信手中,有的時候兵部尚書只是掛職還有極大的風險,比如兵敗了,要有一個人承擔責任兵部尚書當然是有責任的。

有的時候兵部尚書這個職位只是一個名譽的職務,他們不一定懂得軍務,實際懂得軍務的是侍郎等,也就是說有時候兵部侍郎才是名副其實的老大,但是無論怎麼說兵部侍郎的職務都很重要,就相當於今日的國防副部長,輔助其主官尚書處理部務。其實無論是兵部尚書也好,兵部侍郎也罷,都要聽皇帝的,皇帝一句話可以讓你升職,也可以讓你一無所有。


天楓說

兵部侍郎是兵部副長官。

三省六部之後,六部有堂官和司官之分,堂官包括尚書和左右侍郎,司官是各司負責人,有郎中和員外郎之分。

隋唐時候六部屬於尚書省,六部侍郎級別不高,兵部排名第四,兵部侍郎就更不顯眼了;

宋朝尚書、侍郎都是官,兵部侍郎不一定在兵部辦公;明朝廢除中書省和丞相之後,皇帝直接掌管六部,侍郎地位有所提高。

清朝時候,兵部侍郎官居正二品,但是六部各部都有滿漢兩名尚書和滿漢左右侍郎,堂官一下子變為六個。而正二品的總督,慣例加兵部尚書銜,晉升從一品;從二品的巡撫,慣例加兵部右侍郎銜,晉升正二品。

由於兵部名義上負責軍隊,總督和巡撫加兵部銜後,就可以調動綠營兵,擁有臨機決斷的權利。


伊洛河畔看春秋

明清時期,尚書和侍郎都是各部坐堂的主官、都是堂官,用現在話說都是部級正職,侍郎不是尚書的副手,侍郎的侍不是侍奉尚書,而是直接侍奉皇帝,部裡會給部裡的堂官排個值班表,尚書值班那天就由尚書行使部長權力,侍郎當班就由侍郎行使部長權力。尚書在明代正二品,侍郎從二品,清代尚書從一品、侍郎正二品,加了大學士的尚書為正一品,但正一品的品銜是來自大學時身份的。侍郎雖然品級低,但不影響職務和權限,古代的官品類似於軍隊裡的位階、軍銜,大校可以當師長、上校也可以當師長的道理一樣。用現在話來說尚書就是國務委員級部長,侍郎就是正部級部長。明清設尚書和左右侍郎三名部級正職是目的是為了制約部長們的權力。再說兵部,明代中後期到清朝因為有督撫制度、督撫一般都加兵部尚書或侍郎銜,但需注意的是加兵部尚書(侍郎)銜而已,而不是正的當兵部尚書(侍郎)。中央的兵部部堂裡還坐著三位正式的兵部尚書或侍郎。


文明148436522

兵部為中國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當於今日的國防部。其長官為兵部尚書。

兵部又稱夏官、武部。掌管武官選用及兵籍、兵械、軍令等。



兵部侍郎,即就是兵部副長官,相當於今日的國防部副部長。

唐至北宋前期為正四品下,元豐改制後從三品,北宋前期為文官遷轉階官,元豐改制後為職事官。明代正三品,清代為從二品。


“兵部”源於三國魏“五兵制”,隋唐以後設立兵部,掌全國武官選用和兵籍、軍械、軍令之政,歷代相沿。



兵部侍郎,始置於隋大業三年。全稱為尚書省兵部侍郎,俗稱兵侍、小司馬、佐司馬、夏卿之亞。有左、右侍郎之分,一般以左為上。


歷史傳訊社

兵部侍郎,兵部副長官,相當於今日的國防部副部長。唐至北宋前期為正四品下,元豐改制後從三品,北宋前期為文官遷轉階官,元豐改制後為職事官。明代正三品,清代為從二品。

“兵部”乃六部之一,“兵部”源於三國魏“五兵制”,隋唐以後設立兵部,掌全國武官選用和兵籍、軍械、軍令之政,歷代相沿。

地位:國防部副部長

職務:掌全國武官選用和兵籍、軍令之政

建置沿革

兵部侍郎,約當於今日的國防部副部長(次長),始置於隋大業三年。全稱為尚書省兵部侍郎,俗稱兵侍、小司馬、佐司馬、夏卿之亞。

主要職能

“兵部”乃六部(吏部即人事部、戶部即財政部、禮部即文化及教育部、兵部即國防部、刑部即公檢法司等司法機關、工部即建設部)之一,“兵部”源於三國魏“五兵制”,隋唐以後設立兵部,掌全國武官選用和兵籍、軍械、軍令之政,歷代相沿。即今之國防部。“侍郎”,相當於今日的副部長、次長。尚書是部長,侍郎是副部長、次長。


碧瑤歷史站

侍郎這個官職最早設置於漢代,原本是宮廷的近侍,比如陪皇帝讀書的伴讀侍郎,或者整天待在皇帝身邊以備詢問的文學侍從。後來侍郎演變為尚書的屬官,也就是協助部門主官的副職。唐代以後,政治上實行三省六部制,其中六部指兵、禮、戶、工、刑、吏部。六部的長官稱尚書,副職就稱侍郎。

因此,某部侍郎,就是指某部的副職,相當於今天我們所說的副部長。兵部侍郎,也就是兵部副部長,相當於今天的國防部副部長。兵部侍郎的官階在不同朝代是不一樣的,從正四品到從二品不等(古代,每品官階都有正和從之分,類似於今天公務員級別上的正和副)。

兵部侍郎在兵部的地位僅次於兵部尚書,相當於兵部二把手(古代各部並不像今天一樣設置多名副部長,一般一部就設兩名侍郎)。兵部侍郎的實權也比較大,不僅可以調動兵部的兵力,還掌管著和軍事活動有關的各種事項,諸如武官選任、軍事器械的製造和購買、軍令的擬定、兵籍等等。

兵部的專業性比較強,在“國之大事,唯祀與戎”的古代,對兵部侍郎的任命是慎之又慎的。因為兵部尚書的任命很多時候是利益鬥爭和權力平衡的結果,而兵部侍郎則是要負責具體事務的,沒有真才實學往往難以勝任。從實學的角度講,兵部侍郎一般高於兵部尚書。所以,朝廷對兵部侍郎的要求比較高,一般都是熟讀兵書的真才實學之士出任。還有,古代皇帝出征時,一般都會帶一名兵部侍郎以備隨時參謀,足見對兵部侍郎的倚重。


雕刻歷史

那麼多人說是副職,這完全是不對的,侍郎不是尚書的副職且不受尚書節制任免,現在真沒有特別對應的官職,兩個都是實職堂官,管理的內容基本一樣,所以說是副部長是不對的,副部長受部長節制很多事不能拍板,參謀長呢和部長管的事情還有不同。。所以就得看這個侍郎是怎麼當上的,如果是皇帝親信被直接任命的那麼尚書就容易成虛職,如果不是親信直接任命的那就是和尚書一三五,二四六值班的關係,因為品級的確有差異所以見面的禮節是不能少的,所以讓人誤會侍郎是尚書的副手,這裡的侍是直接聽命於皇帝,不是侍奉尚書。。雖然也不是絕對的準確,但是大概是這樣的。


望舒信芳

首先要知道尚書和侍郎的關係。尚書是六部主官,侍郎是尚書的副職,有時代替尚書行使六部職權。在宋代以前侍郎與尚書都是實職,但宋代時這個開始出現改變,在宋代尚書不一定就是六部主官,很多時候都是由侍郎代替行使職權。真正由侍郎行使六部職權的時候是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奪得天下後開始著手廢除三省(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六部制,實際上就是廢除宰相制度,這樣做可以加強皇帝的權力。不過這樣也有弊端就是如果皇帝很勤勉還好說,如果皇帝很懶那麼就難說了,為了彌補這個問題明代時就加了一個叫錄尚書事的這麼一個兼職,由其他官員充任。當然錄尚書事這個官職很早就有,可以追述到漢代,至隋代廢。後歷代又有恢復,但沒有專職一般都是兼職。清代建立後,就延續這個制度,設有尚書銜,沒有尚書職。六部沒有尚書,只有侍郎,侍郎就是六部主官。


我是天王1

兵部侍郎就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付部長。兵部,六部之一,隋代設三省六部制,兵部首腦為尚書,副職為兩人,左右侍郎各一位,所謂兵部夏官大司馬。隋唐兩代兵部文官和武官都可以擔任,但宋代以後基本都文官擔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