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之前不敢開口的恐懼感,這六點能夠幫到你

說話之前不敢開口的恐懼感,這六點能夠幫到你

在某些情況下,擔心自己說得不好,從而感到緊張,是我們口才行為當中最常見的毛病。

其實,很多具有豐富舞臺經驗的主持人,也不可避免出現這樣的心理情況。最富實踐經驗的語言高手,也要和緊張的情緒作戰。

我之前看一個訪談節目,主持人請來了曾志偉、陳百祥等香港著名的藝人,問他們一些關於主持工作的事。

其中問到,他們上臺主持的時候緊不緊張。曾志偉就說:“無論什麼時候上臺主持,我都會感到緊張。因為當你第一Part開口說錯了,那麼接下來的部分,肯定說的不會流暢。但如果第一Part說的好,接下來就好了。所以常常擔心,上臺說話一開始就出錯。”

然後曾志偉還說到,雖然臺上看起來他們主持的時候是侃侃而談,但一旦回到後臺,他們並不是休息,而是趕緊拉上跟其他人一起對稿,因為擔心緊張會影響到主持。

連這麼有經驗的主持人都感到緊張,我們普通人說話有一點恐懼感,又有什麼關係呢?

記住,就算上臺講話已經有9999次的人,在第一萬次上臺之前,他們依然會緊張。跟我們普通人不同的地方就在於,他們能夠帶著緊張說話,能夠剋制緊張,然後自如表現,而我們一般人卻連剋制緊張都做不到,還會反過來被緊張影響到自己。

所以,如果你對說話時的恐懼感,已經影響到你的正常表現,那麼學會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努力克服恐懼,就非常有必要了。

那又什麼方法可以調節我們這種說話的恐懼感呢? 以下是我的建議。

保持內心的積極力量

很多時候我們對說話感到恐懼,就是因為我們內心持有一個不好的信念。

這個信念,就好像我們身上的惡魔,不斷在我們耳邊說:你講不好的,你肯定表現很糟糕的,你做不了了。一旦我們經常聽到這些負面的言語,久而久之,心裡對於說話這個行為,就產生抗拒的恐懼感。

無可否認,面對一群人來當眾發言,對於很多人而言都是一種非常艱難的挑戰。這樣挑戰,讓你感到緊張或者不適,都是非常正常的。但你無須把這個緊張,當成是一件大事那樣看待。反而,你可以把這種緊張當成一種鼓勵。

如果你因此而表現出一個非常自信的姿態,那你們就會慢慢由此感受到你對自己的信心。你越是刻意隱藏自己的緊張,緊張就會越是影響到你的行為。

也就是說,你的內心至少要保持一種積極的力量,暗示自己不要屈服於這種緊張,不要被緊張吞噬你的思想。你要懂得用一種非常堅硬的姿態,站直身體去對抗這種緊張,而不是蜷縮在一角,任由緊張在蠶食你的表現。

人的大腦,既有負責情緒的部分,也有負責理智的部分。當我們負責情緒的部分過於強大的時候,例如你感到很緊張,那我們理智的部分,例如我們可以讓自己不緊張的行為,就會反應失常。可是反過來,當我們理智的部分過於強大,我們情緒的部分就會因此被抑制。

所以,下一次你腦海中的惡魔向你灌輸一些負面的語言,影響你的情緒,這時你就放出天使,運用理智的頭腦告訴自己:你一定可以,你肯定做的來,你沒有問題。給自己加加油,鼓勵一下自己,用一個積極的信念去壓制不好的情緒。這時,你就會緩解恐懼的感覺了。

千萬不要一開始就對緊張認輸,它是你的挑戰之一,你得努力去戰勝它。

預設可能發生的情景

對說話感到恐懼的人,想象力都非常豐富。

他們總是能想象出,自己開口說話後的糟糕後果。然後就把這些後果,當成是真的那樣去看待,恐嚇到自己步步退縮。好像跟喜歡的異性聊天,事情都還沒有發生,他們就能夠想象出各種後果。

設想總會以某種方式實現的,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如果你認為眼前的聊天對象對你充滿敵意,你可能就會採取防衛性的姿態,這樣肯定會擾亂談話的流暢性。但如果你覺得對方對你沒有什麼不好的感覺,或許你就能夠以正常的姿態去面對對方。

所以,你希望能夠以一種不緊張的姿態去面對聽眾,你不妨設想一下情景預設,想像一下自己不緊張的情況下,你應該怎麼表現,熟悉和感受一下不緊張的情況,這對於很多社交恐懼症的人都是非常有用的方法。

例如閉上眼睛,設想一下那些你曾經跟別人說話時所得到的積極回應,到底是什麼樣子,並且試想聽眾向你釋放出善意的態度,然後把這種感覺保留在腦海裡。我相信,這種積極想象,會給予你鼓舞的力量。

情景預設,十分適用於嘗試那些你不敢開口的場合或者面對的對象。

想一想對方要是積極回應你,你是不是有種成功一半的感覺呢?然後以此來開啟自己的對話,你就能夠控制自己的心理,把虛擬的感覺,應用在現實的生活當中。

這個方法之所以有用,是因為情景預設恰恰在於控制你頭腦中裡對於自己的印象,切記不要自以為設想一些不好的聽眾正在思考著什麼內容,從而影響到你對自己的看法。

我以前曾經進過話劇社做過表演,我會設想自己正在扮演一個角色,好戲正在上演,我就會用不斷訓練這個角色,直到自己熟悉扮演這個角色的感覺。

所以當你緊張的時候,設想一個不緊張的自己,面對一個善意的場景,熟悉一下這種感覺,然後你就心裡有數了。

你無須擔心自己看上去會顯得裝模作樣,要知道我們每個人的性格都是多面體。你希望表現出自信的一面,那麼你就會變得越來越信心十足。

經過練習之後,自信會在你身上自然的顯現,而情景預設,正是讓你獲得自信心的最佳武器。

說話之前不敢開口的恐懼感,這六點能夠幫到你

運用積極的肢體語言

心理會影響到我們的行為,你緊張,你會表現出一系列緊張的行為。

但其實反過來,只要你的行為表現出鎮定的樣子,你的大腦就會誤以為你面對的場景沒有什麼大不了,最後會慢慢變得不那麼緊張的。

所以,當你緊張的時候,首先要調整呼吸。注意是深呼吸,用腹腔的方式呼吸,氣沉丹田。然後試著讓自己的身體放鬆下來,意識到自己的身體繃緊,你就儘量把身體的繃勁舒緩下來,直到你的身體很自然地行動。

這時,你可以做一些舒展的動作,動一動頸部,鬆一鬆肩膀,這些都可以幫助你放鬆喉嚨和聲帶。你以此來說話,就不會給人緊張的感覺了。

透過表現去抵抗緊張

我們面對他人說話,自己內心的緊張程度一般分為三種。

低等程度的緊張,說話者會感到輕微的緊張,但心裡會認為聽眾基本上是中性的,不會帶有任何偏見,聊天反應非常正常。正如我們面對不太熟悉的朋友,工作夥伴,或者其他陌生又沒有交集的人。

中等程度的緊張,說話者會假設聽眾對其持有負面態度,認為自己一開口,對方就會扭頭就走,不予理會,結果就會導致封閉自己,並因此和聽眾產生距離。他們寧願躲在一旁,也不敢走出來跟說話對象有任何眼神的接觸。

高等程度的緊張,說話者在逃避這個問題上就更加嚴重了,認為所有人對他都有敵意的,還沒開口說話就會嘲笑他,鄙視他,看不起他,覺得自己失敗了很難堪,被人唾棄,心理總是覺得對方在等待著自己犯錯。

這三種程度的緊張,會慢慢隔離我們跟聊天對象的距離。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掌握聊天對象的情況,瞭解得越多,就越能夠改善這種緊張。

例如從他們的行為舉止來看,他們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擁有什麼背景?用什麼方式開口,他們才願意聊天呢?

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你的言談注入親切的熱情。

因為態度親切,所以你的談話沒有攻擊性;因為情緒熱情,所以可以以此感染聽眾。當你能夠做到這兩點,你就很快打破隔閡,讓聽眾專注於你要傳達的信息,而不會把目光放在你緊張的表現上。

其次,你一定要更多的把注意力集中在要講演的內容上,而不是你自己的情緒上。你跟服務員要一杯開水,你要表達的就是這個主要的內容,而不是你的緊張。

當你把思考的想法更多的放在內容上而不是你自己,你就能夠剋制焦慮感和恐懼感。畢竟,你想要別人不對你產生負面的思想,你就要做到你給予他們一些正面的思想。

說話之前不敢開口的恐懼感,這六點能夠幫到你

不要擔心自己會遭遇尷尬

許多人害怕站起來開口講話,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做著一件心裡沒底的事情。他們不是覺得自己會被一些詞語弄得自己說話磕絆住,就是覺得自己表達不完全不充分,或者忘記最關鍵的要點。

其實,不要把犯錯看作是一件嚴重的事情,因為聽眾能夠理解,我們每個人都會犯錯誤。他們更想知道的是,當你犯錯的時候,是怎麼應付和處理。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直接認錯。

如果你想表現一些小聰明,有時候反而很容易弄巧反拙,倒不如大大方方說一聲“不好意思”,更能更好地化解尷尬。

如果你真的擔心聽眾的反應,就應該要建立起自信心,學會藐視恐懼。每天早上一睜開眼睛,就開始鼓勵自己,讓自己每天都充滿正能量。當你做到這個樣子,有了這種心理,再去學習一些應對尷尬、刁難的技巧,你運用起來就會更加得心應手。

積累足夠的信心,去面對所有困難,戰勝所有困難,你說話的恐懼自然不會對你造成太大的困擾了。

做好充足的準備

不打沒準備的仗,對於說話來說,做好準備,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如果你說話之前,都不知道自己要說什麼,然後硬是要自己去說,緊張和恐懼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例如你不懂得怎麼與人交往,你自然對交往感到恐懼;如果你不知道跟合作伙伴怎麼談生意,你自然對這些談判心裡沒底。沒有準備,就貿然站出來說話,的確很容易讓自己感到緊張。

那怎麼才算準備好呢?

就是懂得根據客觀情況的問題,針對性的做好應對措施。好比你明天要上臺演講,那麼今晚你就要準備好演講的內容,熟練地說出它們,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排練,才能夠打好這一場仗。當然,日常生活聊天的準備,不是在前一天,而是在每一天。如果你平時一點積累都沒有,開口說話就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平時多積累一些溝通的經驗,多感受一下與人說話的感覺,不管是朋友,家人,陌生人,還是其他問路或者買東西的人員,適當聊幾句,會提高我們對於說話時的心理適應性。好比你經過講臺的時候,適當待久一點,感受一下被人注視的感覺,以後你上臺說話,也就知道怎麼回事了。

時時刻刻都做好說話的準備,投入多一點時間專注在這方面練習。有了充分的準備,大量的練習,你才能夠鎮定自如地在任何場合說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