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的家电业那么弱?

张口谈财经

第一,美国已经过了工业化阶段,制造业不再是经济主导产业。

2017年美国GDP为193906亿美元,其中三次产业的比重是0.9:19.1:80.0,服务业成为经济主导产业。目前美国前三大产业是房地产、商业服务和批零贸易,三者占经济比重36.2%。而制造业占GDP的只有11.6%,远低于工业化化进程中的中国。2017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9%。

第二,美国的制造业集中在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业。

2017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22443亿美元。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为35947亿美元,高出美国60.2%。虽然美国的规模已经不是全球第一,但是其制造业技术和影响力却依是全球领先。


我们以集成电路为例。这个产业资金投入大,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很高。在手机芯片市场,高通骁龙系列芯片的市场占有率高达40%,苹果公司A系列芯片占有占有率20%,两者合计占了全球60%的芯片市场,剩余40%才是给联发科、三星电子和华为海思等企业。其中,中国手机芯片企业市场占有率仅有5%。


以高通最先进的手机芯片骁龙845为例,市场售价400元以上。虽然价格昂贵,但依旧供不应求。“骁龙845,再加上17%的进口增值税,500多元!是骁龙660的三倍多!”,雷军在小米MIX2s手机发布会上,对于这款处理器的高价格都连发感叹。

说到家电行业,在上世纪美国的及的行业很强大,通用电气可是全球响当当的家电企业。但在1970-1980年代开始,被日本的东芝、三洋、夏普等打压下慢慢衰弱。就如本世纪日本、韩国的家电行业被中国的美的、格力、海信等电器企业挤压一样。

现在美国的制造业主要集中在航空(波音、spaceX)、汽车(通用、福特)、电子(苹果、英特尔、戴尔、IBM)、制药(强生)、医疗、机械等“高精尖”行业,处于产业链的顶端,不再从事附加值不高低端制药业。


红谷新视界

“美国的家电业为什么那么弱”,这个问题的另一面其实是:中国的家电为什么那么强?可以说,中国的家电产业具有全球竞争力,建立了规模优势、产业链优势和技术优势。全球品牌有美的、海尔、格力、海信等,而且中国本土家电的专利申请数比曾经的家电大国日本多58%,居全球首位,研发强度也高于国际同行,美的、格力等行业龙头的研发强度达4%,远高于2%的全球平均水平。

GE曾是美国的四大家电企业之一,但其白电业务已经被海尔并购。


体现在产量上,全球大家电(空调、冰箱、洗衣机、彩电)产量中国占比超过40%,其中空调占比86%(2013至2015年数据),也就是说,全球每100台空调,其中86台是中国生产,剩下的14台由日本、韩国和美国瓜分。具体数据见图:

强大的家电生产力,意味着全球都是中国家电的市场,其中美国又是中国家电的第一出口大国,具体数据见图:

中国家电出口全球占比:


中国家电出口美国金额(单位:亿美元)

美国比较著名的家电品牌有惠而浦、GE(通用电气)、美泰克、开利公司、约克公司等(见下图)。

这些都是美国的老牌家电企业,资格老的如GE,创始人是大名鼎鼎的爱迪生,就是在火车上做实验被车长扇聋耳朵的那位。但是,老资格不等于市场常青树,GE将白电业务卖给海尔,等于和家电说拜拜了,美泰克则陷入连续亏损,2006年被惠而浦收购,开利公司跑到中国设厂,和美的一起投资办厂,总之都泯然众人矣。

只有惠而浦是美国家电业仅存的硕果,号称全球最大的白电企业,但中国的美的和瑞典的伊莱克斯都不太服气,所以全球白电老大的位子暂且还没有定论。在经营指标的考核上,惠而浦在中国同行面前难免汗颜,我们来看惠而浦和美的交上的成绩单:

  • 惠而浦,2017年营业收入207.18亿美元,净利润8.88亿美元,净利率4.3%;

  • 美的,2017年营业收入2419.19亿元人民币,净利润186.11亿元人民币,净利率7.69%;

三大指标考核,惠而浦只能说合格,而美的则堪称优秀。

强大的美利坚家电业为什么会这样?答案很简单,美国家电业已经在全球家电行业丧失比较优势。家电行业技术更新慢,很难靠技术优势建立垄断优势,加之是一个成熟产业,行业进入门槛低,企业要确立市场优势,成本控制尤为重要。美国高昂的人工成本使得本土家电企业的成本控制变得难上加难。

美国的人工成本有多高呢?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的最新统计,2009年全美在职工作人员约为1.3亿人(不包括自雇人员),平均工资是43460美元,平均每小时工资是20.9美元。近10年过去,平均工资应该是只升不降。那么美国工人的工资是多少呢?我们可以从福耀玻璃老总曹德旺透露的信息知道个大概。曹德旺的工厂雇佣的美国工人,加上类似中国的五险一金,每月是3000多美元,合人民币2万元左右。

在中国,有谁见过家电企业的工人每月薪水在2万元左右?

虽然市场优势缺乏,但美国的家电企业比如惠而浦也不是任人宰割的软柿子,市场上我打不过你,你等着,我找政府去!惠而浦接连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告三星、LG的小状,致使三星、LG的洗衣机被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

三星、LG吓的赶紧将洗衣机生产从中国转移到越南和泰国,以便通过改变产地规避反倾销税,这年头赚美国人的钱真不容易啊。但惠而浦为了保住本土市场,不依不饶,加上特朗普政府上台后推行“美国优先”政策,于是在2017年5月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继续告三星、LG小状:

这俩家伙躲东南亚生产洗衣机了,你们管不管?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当然管呐!

三星、LG:你丫的,没完没了啦!

两家被逼无奈,只好到美国建厂:三星电子公司计划投资3亿美元,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Blythewood建设一个家电生产厂,生产洗衣机和燃气灶等产品;LG电子将投资2.50亿美元,在美国田纳西州投建新的家电工厂。

但在家电产业的弱势,并不代表美国企业的弱鸡,实际上美国在高科技行业一直是全球的领头羊,我们以净利率这一关键指标,来参观美国企业的优等生代表(2017年数据):

  • 微软:净利率23.6%;

  • 英特尔:净利率28%;

  • 苹果:净利率22.7%;

现在,可以回答题主的问题了:美国的家电业弱,主要是失去比较优势后,产业转移的结果,而日韩和中国,特别是中国依靠明显的成本优势,承接了产业转移,成为全球家电制造中心,相应地孕育出美的、海尔、格力等全球家电品牌,但在全球产业版图上,美国占据头部位置,美国企业依然是高科技行业的领头羊。所以,我们没有理由骄傲,还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魔铁的世界

美国的家电不是一直很弱,事实上,曾经是超强!

上世纪60年代,美国有很多家电巨擘,譬如西屋(Westinghouse),当时西屋的产品几乎用不坏,而当时的日本家电名声极差,跟二三十年前中国产品差不多。

其实不止家电产品,美国曾经独霸世界的许多工业,和许多百年老店,已经陆续消失了,记得曾经是全世界女性梦寐以求的 Singer 缝纫机吗?记得80年代畅销的 Nashua 磁带和软碟吗?很多都不复存在了,我亲自参加过 Nashua 关厂的买卖谈判。

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国接管了英国的印钞票换物资的大好无本生意,于是乎越来越多辛苦赚钱的工业被放弃,聪明的美国年轻人不是当律师就是去华尔街了,聪明的美国投资者都去玩金钱游戏了,他们创造了70%以上的美国GDP,但是都是没有建设的虚拟经济。

美国的工业产值从二战后全世界百分之六十几降到如今的百分之十几,还会有更多美国产品从市场上消失。


mimidustie

这是工业进化造成的,低端制造业随着工资的增高逐步转移到不发达国家,中国如按照这个速度发展30年以上,现在的美的、海尔、也将不复存在,但能不能发展的这一天就要看造化了,美国的制造业逐步转移为新材料,新能源,信息、航空、航天、金融也只是他们的一部分,3亿多人的美国依靠这些过的已经非常舒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