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前期有没有和西方列强发生过战争?

左右逢源

据我了解,清朝前期与外国军队有过两次交手,其中一次是康熙年间远征沙俄的雅克萨之战,而另外一次,发生在明末。下面我跟大家聊一聊这两次战争。



一,雅克萨之战。

雅克萨之战前后发生过两次,第一次于康熙24年(公元1685年春),由彭春统率3000名士兵围攻雅克萨城,三天后,沙俄统帅托尔布津接受保留武装的条件,向清军投降,之后俄军退出雅克萨城,清军摧毁雅克萨城。第二次于当年即1685年秋,托尔布津得知清军撤退后,率领军队再次入侵雅克萨,并重新构筑加强了雅克萨城,这一次康熙皇帝命萨布素统帅2100名清军围攻雅克萨,清军到达雅克萨城下后,切断雅克萨城的补给,并用红夷大炮炮轰雅克萨城,围城10个月后,城内俄军伤亡惨重,最终出城投降。最后双方于1689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边界。

对于这场战争和最后签订的《尼布楚条约》,很多人在细细了解之后,都认为清政府在这场战争中暴露了很多问题,严格来讲这并不是一场胜利,其中主要有清政府对火器不够重视,打赢了战争却割让了很多土地。第一次围攻战,清军有3000人,可是却配备了仅100支鸟枪,而沙俄方面虽然只有四百多人却配备了300支火绳枪,第二次围攻战,清军有2100人,依旧是那些鸟枪,但沙俄军队却配备了更加先进,射程更远,精度更准的燧发枪,可以说如果不是占据地理和人数优势的话,战争最后是个什么结局谁也不知道,而且《尼布楚条约》将贝加尔湖以东,额尔古纳河以西的十几万平方公里土地确定划归沙俄,这也是很多人所诟病的地方,所以当历史课本上将《尼布楚条约》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对外平等条约时,又有很多人认为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当然了历史都有它的局限性,回到那个时代,远征沙俄或多或少的彰显了大清朝的天威。



二,明末雇佣兵。

雇佣兵起源于西方,人们对雇佣兵的了解大多都是在影视剧里,在这些电影中,非洲,南美洲,中东甚至中国,很多地方都出现了雇佣兵的身影,可殊不知,在四百年前,在大明朝行将就木的那个时代,有那么一群来自葡萄牙的雇佣兵,他们活跃在辽东战场,为挽救大明朝,与满清八旗部队展开了数次殊死之战,最后血洒辽东,广西。他们虽然人数很少,但装备精良,多次给予八旗部队以重创,甚至差点炸死皇太极。那么这支部队是因何而来,又因何而消失的呢?


萨尔浒之战后,明军在辽东屡战屡败,浑河之战后努尔哈赤又接连攻陷了沈阳,辽阳。辽东局势已岌岌可危,面对如此严峻形势,当时的内阁大学士,天主教徒,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天工开物》的作者徐光启向朝廷力荐购买西方先进的红夷大炮,并组织葡萄牙雇佣兵参战,在得到朝廷批准后,徐光启于1629年左右先后两次到澳门高薪聘请葡萄牙炮手,购买火炮,最终组成了由德谢拉为首的31名炮手,10门大炮的炮队,他们整装待发,装备精良,踏上了辽东战场,这些葡萄牙雇佣兵虽然价钱昂贵,待遇很高,但战斗力惊人,用现代话来讲“值这个价”,他们驻守在山东登莱地区,在与后金作战的同时还肩负着训练培养大明本土炮手的任务,最著名的一次是公元1631年,皇太极企图进攻皮岛,葡萄牙雇佣兵将火炮架设在帆船之上,向后金军猛烈发射,后金军先后被打退四次,并差点轰死皇太极,后金军不得不撤退。可惜的是当年毛文龙的手下,德谢拉的学生孔有德反叛,最终德谢拉战死登莱基地,其他雇佣兵或重伤被俘或力战而死,德谢拉和他的部下死在了中国战场,但这并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开始,1644年崇祯皇帝自缢煤山,大明虽然失去了北方的统治权,但在南方建立了南明政权继续抗击清军,而葡萄牙雇佣兵也依然活跃在抗清第一线,像公元1647年,葡萄牙雇佣兵横扫清军,打赢了桂林守卫战。

但是随着吴三桂绞死永历帝,南明政权灭亡, 雇佣兵和雇主的关系也随之解除,他们随即撤出中国的历史舞台,虽然他们拿钱办事,但他们舍身忘死,所表现出来的契约精神实在令人敬佩。

我是咸鱼,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咸鱼闲聊

清朝作为中国的最后一个朝代,由于朝廷内外奉行天朝上国的思想,因此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这也直接导致中国从此落后于世界,使中国在与外敌的战斗中不断失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在清朝初期,我国曾经是曾经取得过一次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的。

图为雅克萨之战示意图

清朝初期,沙皇俄国与清朝在北方边界问题上冲突不断。1643年沙皇俄国军队悍然入侵入侵我国边境达斡尔人的领地,进行大肆的屠杀。而达斡尔人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围困后,最终因青壮年大部分战死,导致城破。城中居民大部分惨死,幸存者仅有几人。

图为雅克萨之战中的中国军民

在长时间的警告,谈判后,康熙帝意识到,只有暴力手段才是唯一能解决沙俄侵略行为的唯一途径。因此1682年,康熙亲自奔赴关东进行巡视,在确定了关东社会条件以及沙俄驻军的详细位置后,令萨布素领兵驻扎在瑷珲城附近,并切断雅克萨城与外界的联系。此后中俄双方不断发生摩擦与。1685年,沙俄派兵600人支援雅克萨,这一举动引起了康熙帝的极度愤怒,随即派遣清军近3000人,包围雅克萨,并断绝其水粮。最终沙俄侵略者被迫投降,此时原有700余人驻扎的雅克萨城中,仅剩66人。

、图为尼布楚条约的规定边界

雅克萨之战是清朝政府与帝国主义势力进行的第一次正面较量。但雅克萨之战虽然是清军获得了胜利,但在尼布楚条约的签订过程中,清政府主动放弃了尼布楚地区,而这一选择,也隐隐的主张了沙俄蚕食我国领土的嚣张气焰。因此,雅克萨之战虽然胜利,但却为将来留下了极大的隐患。


军事新观察

有啊,和俄罗斯打了雅克萨之战!

雅克萨城位于黑龙江省漠河县以东黑龙江北岸(今俄罗斯阿尔巴金诺)。在历史上,雅克萨是中国东北边疆的古城。17世纪,沙俄国力迅速增强,于是急剧向东扩张,派遣军队侵占我国北方的尼布楚和雅克萨等地区,并在当地修筑城堡要塞,设置防御工事。

面对沙俄军的侵略行径,康熙在稳定国内局势后,开始发起反击。

雅克萨之战前后共两次:第一次发生在1685年夏,由都统彭春率清军用“红衣大炮”围攻雅克萨三天,使城中的俄军困顿不支,俄军雅克萨督军托尔布津被迫投降。第一次雅克萨之战以清军胜利结束。

然而,托尔布津在得知清军撤离的消息之后,很快就背信弃义地于8月再次攻占雅克萨,并重筑雅克萨城堡。于是,清军又展开第二次雅克萨之战。1686年夏,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出兵雅克萨,虽然很快就击毙托尔布津,但却受阻于俄军新建的雅克萨城堡之下。此后,清军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围困雅克萨长达10个月之后,最终被迫俄军投降!

两次雅克萨之战虽然都以清军获胜告终,但却并不能说明清军有多强大。相反,此战正好暴露出清军武器装备已落后于俄军。当时清军所使用的还是明朝时期的“红衣大炮”,单兵火器则更差,已与俄军有明显的差距。

当时,康熙早就对这场雅克萨之战进行了精心准备。为此专门组建黑龙江水师,造500余艘战船和运输船。在第一次雅克萨之战中,清军共计投入约3000人,第二次也投入了2000余人。

反观俄军,第一次雅克萨之战只集结了包括农民、商人和猎户等组成的临时军队450人。而第二次雅克萨之战,俄军也只有826人而已。

然而,尽管对手并非俄国正规军,而且人数也不多,但是清军还是赢得十分艰苦!而且最后,清朝还是赢了战争丢了领土!从这,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清军在军备上远落后于战败的俄军。

清朝与西方列强的第一次正式较量,正是在这不光彩中结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