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皇驾崩后,新皇登基一般如何安置后宫三千母妃?

先皇驾崩后,新皇登基一般如何安置后宫三千母妃?

新皇登基后,对于先皇的后宫佳丽安置一般有六种方式,或纳为己用或殉葬或遣散出宫或让其出家或让其守陵或迁于其他地方。

遣散出宫可以说是最好的安置方式,一般帝王做不到。这样做的帝王要么是想要有一番作为要么不近女色。

像五代十国乱世中的一次遣散出宫,还间接造就了五代第一明君柴荣。

故事要从五代十国之后周说起,后周太祖郭威年轻时候是兵混子,在那个武夫治国的乱世,郭威这样的人是一抓一大把。当时还是后唐,后唐开国皇帝猛人李存勖死后,明宗李嗣源继位,虽然李嗣源是一介武夫但对于那个乱世还是有着清楚的认识的,为了励精图治有着一番作为,李嗣源将庄宗李存勖留下的后宫佳丽遣散令其归家。

庄宗的嫔妃柴氏也在其中,柴氏回家途中遇上接她回家的父母,突然间狂风大作天降大雨,只好先居住到附近的旅舍。正巧碰上了当时年轻落魄的郭威,柴氏感觉郭威相貌堂堂不是寻常之辈,一见钟情有了爱慕之心,就问旅舍老板这是何人,老板说这是马步军吏郭威。柴氏并没有在乎郭威的身份,想要嫁给他。她的父母坚决反对,认为她曾是皇帝身边之人即使再改嫁也应该嫁给节度使级别的大员。柴氏坚持自己的想法说郭威是一支潜力股,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并且当场将出宫时所带的财物一半给了父母,另一半作为嫁妆嫁给了郭威。

柴氏义无反顾的嫁给了落魄时的郭威。后来郭威果然成就了一番大业,建立后周,追封早已死去的柴氏为圣穆皇后,并且再也没有册封过皇后。

郭威在打天下过程中全家被灭门,建立后周后选择继承人时,因为与柴氏情深,没有选择外甥和女婿,而是立柴氏之侄柴荣为嗣君。

因为后唐明宗李嗣源的一次遣散先皇后宫,先是成全了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更是间接造就了之后五代第一明君柴荣。

先皇后宫佳丽最悲惨的下场是殉葬。

后宫殉葬有着很漫长的历史了,起源于商周时代,盛行于辽金元时代。明初也实行过殉葬,后来被著名的土木堡之变中的主角俘虏皇帝明英宗废除了。清初也实行过殉葬,像有名的摄政王多尔衮生母阿巴亥就是殉葬于清太祖努尔哈赤。

还有物尽其用的方式就是纳为己用

皇帝毕竟是富有四海为天下之主,后宫也是不断的补充,也不可能每个后宫佳丽都临幸过。像不少秀女被选入宫后连皇帝一面都没有见过,皇帝就驾崩了。这种情况下继位的新皇就会派人来选一批姿色不错的留下来,实现了物尽其用。当然也有的皇帝比较重口味,先皇临幸过的嫔妃也会留下来的,都不顾这是自己宗法上的庶母,比如唐高宗与武则天。

先皇后宫令其出家也是一种合理方式

先皇的后宫佳丽,毕竟久居于深宫中难免知道一些机密,遣散回家万一泄露了有损天子威严,所以有的新皇会让先皇后宫佳丽出家为尼。

比如说武则天,武则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后宫嫔妃,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驾崩,武则天依例与部分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入长安感业寺出家为尼。

以先皇后宫佳丽守陵

有些朝代皇帝驾崩时会指定几位嫔妃守皇陵的,比直接殉葬好一些,但毫无人身自由,嫔妃死后葬进皇陵。

先皇后宫佳丽移居于其他地方

新皇登基后,如果并非先皇之后所生,那么生母与嫡母(先皇之后)都升为皇太后。比如说同治帝生母慈禧太后与嫡母慈安太后,两宫太后的模式。

如果后宫嫔妃生有儿子,而且儿子活到成年顺利封王有着自己的封地,则可以出宫去往儿子封地居住,称之为“王太后”。这种方法盛行于汉晋等藩王有封国时期。

新皇登基后,先皇后宫佳丽如果仍旧留于宫中,肯定要迁往宫内相对来说偏僻之地居住。如明朝按照封建礼仪,新皇不能与先皇嫔妃同居于东西六宫,为了安置先皇妃嫔,就专门建造了慈宁宫供她们居住。明朝慈宁宫主要为先皇贵妃所居。到了清朝慈宁宫成为主要是为太后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

清朝的先皇嫔妃有的留于宫中是移居偏僻的类似于冷宫之地。还有移居于其他皇家之地,如按照一些资料记载,咸丰帝年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一位年老的太妃也就是先皇道光帝的嫔妃受惊而死,说明了清代皇家花园如圆明园之类的场所也用来安置先皇的嫔妃居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