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安治水,德比召公——邵伯鎮名的由來(揚州江都邵伯鎮)

古代邵伯地區地勢西高東低,大小湖泊密佈,東有艾菱湖、星蕩湖,南有新城湖,西有武廣湖(後稱邵伯湖)、白茆湖,北有甓社湖、荇絲湖、淥洋湖。古邵伯鎮是艾菱湖西南角和邵伯湖東南角之間的一塊高地,建有民居。它的地名,要追溯到1600多年前的一段官愛民,民頌官的歷史故事。

謝安治水,德比召公——邵伯鎮名的由來(揚州江都邵伯鎮)

謝安(320—385),字安石,是東晉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謝安組織的“淝水之戰”大勝後,官封太保、太傅,都督十五州軍事。由於位高權重,謝安受到了王室猜妒,在孝武帝的同母弟會稽王司馬道子排擠下,被迫離開朝廷,以再次請求北征為藉口,出鎮廣陵(今揚州),於城東北20裡的步丘築壘,並在此建“甲仗樓”,改步丘為新城。謝安至步丘後考察地勢,西高,湖水淺,常為旱苦;東低,湖水漲,常受內澇。於是謝安徵調民夫,在步丘北20裡處築了一道湖埭,即湖中的攔水大壩,以調節水位。這樣,隨時蓄洪控制湖水。從此,堤西無旱憂,堤東無澇患,高低兩利。由於所築之堤橫跨古邗溝,便又興建埭程(舟船過堤的設施),以利航運。春秋時期召公巡行鄉邑,憩於甘棠樹下決獄治事,後世即以甘棠樹稱頌惠民的官員。謝安為老百姓做了好事,當地人將謝安比為德行高尚的召伯,把謝安所築之堤命為邵伯埭、棠埭,湖名邵伯湖、棠湖。並建甘棠廟,植甘棠樹,豎甘棠坊,命名惠民井、惠政橋,以紀念一代名相。因此,邵伯古稱邵伯埭,又稱邵伯鎮、甘棠鎮。

謝安治水,德比召公——邵伯鎮名的由來(揚州江都邵伯鎮)

邵伯的謝安雕像

有人說“邵伯古名步丘”,古書上有這種說法。清代名儒焦循所《北湖小志》中言:“邵伯鎮晉之新城,古之步丘也……今之邵伯鎮非古之邵伯埭”。南河總督張文端《運河圖說》中也說“邵伯步丘也。”又言“今邵伯鎮,一稱甘棠鎮;倚埭,一稱棠埭;瀕湖,一稱棠湖。”張氏認為步丘即邵伯鎮,邵伯鎮即邵伯埭。上世紀五十年代上海商務印書社出版的《資治通鑑》註釋中,亦有“邵伯鎮古名步丘”之說,後人循此說者頗多,但近代學者考證,古之邵伯埭非古之步丘。

謝安治水,德比召公——邵伯鎮名的由來(揚州江都邵伯鎮)

邵伯鐵牛

據《京杭運河志》(蘇北段)主編徐從法與馬亦文在《邵伯埭(鎮)考》一文中考證:《太平寰宇記》記載“太傅謝安鎮廣陵,於城東北20裡(步丘)築壘名曰新城,新城北20裡築堰名邵伯埭。”又據嘉慶《重修揚州府志》言,“艾陵(菱)湖在府東北45裡,邵伯湖之東。謝安之邵伯埭即此堰此湖之水。”這兩段文字,進一步說明邵伯埭的位置,其方位和里程與今之邵伯基本符合。再查閱董恂《甘棠小志》晉之水道圖,也清楚地標明步丘與邵伯埭分別是兩個不同的位置。(張允生,蔣安坤)


分享到:


相關文章: